[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短时间内抓住学佛要领
 
{返回 坐看云起·济群法师访谈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85
在短时间内抓住学佛要领
 
  ——济群法师谈菩提静修营
 
  慈云
 
  2008年10月5日,西园戒幢律寺的第三届菩提静修营刚刚拉上帷幕。在寺院里,到处都可以遇到怀揣车票、刚收拾好行囊的营员们,他们在踏上归程之前互道珍重,或者特意再去虔诚地上殿礼佛。首座和尚济群法师的寮房里,营员们络绎不绝地前来拜别。在这样的氛围中,记者采访了济群法师,请他对菩提静修营的情况进行了一番概括介绍。
 
  创办缘起
 
  记者:最初为什么设想举办这样的菩提静修营?
 
  济群:这跟我对佛教的思考有一定关系。我发现,很多人学佛,面对非常庞大的信息量,缺乏善知识引导,虽然已经学了很多年,却总也抓不住要领,或者偏执一端。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写了《汉传佛教的反思》、《佛教修学体系的思考》等文章,也作过一些相关演讲。
 
  我们一直在探索,想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大家在短时间内了解佛法的要领和修学次第。这几年来,我们通过讲座、印赠书刊等方式,讲授佛法修学要领、推广皈依共修,传授菩提心戒等,已经在教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些理念,我们才考虑创办菩提静修营,希望通过这样的载体来进行实践。
 
  接纳营员
 
  记者:这已经是西园寺第三次举办菩提静修营,参与的人比以往两届更多了吧?
 
  济群:这次参与的人是比较多。半个月的报名时间里,报名者有280人左右,真正录取的只有160人。因为寺院里居住的条件有些跟不上,没办法都录取。
 
  这次办静修营,大和尚比我更热心。前段时间,寺院里新的学生宿舍楼刚盖起来,还没有条件正式让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学生搬进去。如果招一百多人来参加静修营,住的地方根本不够。大和尚考虑到举办静修营应该有持续性,最好不要延期,为此,我们把新楼的家具赶制出来,让学生提前搬进去,给静修营腾地方。
 
  记者:录取营员的时候,是不是有相关标准?
 
  济群:我们要求营员具备一定的学历,不能完全没有佛学基础。因为我们举办静修营,主要是想帮助有一定基础的人提升,重点还不在于给不了解佛教的人种善根。
 
  记者:原本相当安静的寺院里,忽然住进来这样一大群在家人,会不会打扰师父们修行?
 
  济群:寺院有两个功能:一是僧众修道的功能,一是化世导俗的功能。僧人一方面要专心修道,但同时也要弘扬佛法,续佛慧命。
 
  很多信众来到寺院参加活动,当然会对僧众的日常生活有所影响。信众前来,寺院要为此付出很多人力,在管理和活动安排等方面,都要费很多心思。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做这些事,本身也是在完成利他的修行,实践菩提心的修行。在做事过程中磨炼心性,也是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法的修行,一个是自觉,一个是利他;一个是修智慧,一个是修慈悲。修智慧,主要偏向于个人自修。修慈悲,确实是离不开众生,离不开社会。
 
  特色内容
 
  记者:菩提静修营有些什么特色?
 
  济群:我们没有特意去总结过它的特色,现在想想,是有几个特色的。
 
  第一,指导思想比较鲜明,立足于解脱道和菩提道的建设,来提供修学引导。
 
  第二,引导的修学内容比较完整。静修营的修学内容,大体是按照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五大要素来设置的。比如有皈依共修,有传授菩提心戒、八关斋戒,有关于正见及禅修的引导……菩提道的修学要素基本上都具备了。
 
  第三,我们所提供的这些修学引导的内容,是在多年修学中摸索出来的。但不是无中生有,也是佛教原有的内容。但在汉传佛教的传统中,有些被忽略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弘扬。所以,觉得有必要弘扬这些内容。
 
  比如受菩提心戒,是受持菩萨戒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汉传佛教是大乘,很多学佛者都热衷于受菩萨戒,但却不知道,菩提心才是菩萨戒的核心所在。如果不曾发起菩提心,即使受了菩萨戒,也不过是徒有其名。所以,我们根据经论重新把它整理出来。
 
  皈依共修也是如此。把皈依作为一项修行内容,《阿含经》就有记载。在藏传佛教中,也很重视皈依的修行。而在汉传佛教地区,皈依几乎只是入门仪式。很多人皈依后就失去了方向,不知如何进一步深入修学,这也是造成信仰淡化的主要原因。即使有心去学,但因为修学基础不牢,往往也学不上去。所以,我们编写了《皈依修学手册》、《皈依修学仪轨》等相关资料,一方面帮助大家深化对皈依的认识,一方面强化皈依在大家心目中的分量和地位。这样的修行,在学佛的第一阶段都非常重要。
 
  这些修学内容,我们正在教界推广。
 
  这次静修营的讲座,是讲《心经》的般若正观,着重于从观照般若到实相般若过程的禅修,这也避免了单纯把《心经》当做理论式的学习。
 
  记者:《心经》的空性见是很高的见地,而有些参加静修营的信众还是初学,您觉得这样的内容,他们都能听懂吗?
 
  济群:都能听懂,肯定是不行。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营员里有一部分人已经学佛很长时间,在修学上有相当基础,那么,《心经》的这种讲授对他们会有很大启发。他们过去总是没办法把经教和止观挂上钩。这次讲座揭示了心经禅观的原理,引导大家如何从文字般若生起观照般若,又如何从观照般若进入实相般若。
 
  另一种情况,是对一些刚入门不久的人。我所讲的内容,从观念上来说,具有一定理性思维的人还是能够接受的。所以我想,对这部分人,从认识的层面,多少也会有一些启发。他们会懂得:用固有的观念、固有的设定去看问题,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如果用佛法的观念去看问题,又会产生什么样的解脱状态。
 
  面对提问
 
  记者:每次举办静修营的那几天,您在西园寺总是被大量信众围绕着提问,包括您早晨在西花园散步时,成群结队的营员跟上来跟您沟通。会不会因此觉得辛苦?
 
  济群:辛苦倒不会。我们弘法,总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有缘闻法,对法生起信心。看到信众在闻思过程中有很多疑问,我觉得这代表他们很用心。如果不用心,是不会有疑问的。有时候,时间上不允许长谈,或者有的人因为佛学基础还不足,一时问不到点子上,我就会用一种比较善巧的方法,建议他先看看我的书,比如《问道》。
 
  记者:有的营员觉得,一些向您提出的问题稀奇古怪,可是不管对什么样的问题,您都不会感到惊讶,总是平静耐心地应答,这让大家很钦佩。
 
  济群:每个人的想法、性格、心态,都是长时间形成的,所以每个人的问题对他来说都是正常的。如果我们拿着一个标准去衡量,就会觉得很多东西不正常。但从缘起法的角度去看问题,世间没有什么不正常的现象。一个人不管是吸毒、杀人……不管是做多坏的事,我觉得都很正常。但是我说正常,并不是说正确,也不代表我对他的认同。
 
  佛法讲“如实见”,面对各种问题,我们应该在如实认识对方情况的前提下,尽量给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要以为,我提出的方法一定能解决他的问题,他一定就能接受。不要有这份期待。我们要改变自己都很难,怎么可能轻易改变别人?对方想改变自己也很难,怎么可能轻易接受别人对他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宽容、慈悲,并且用无所得的心去做事。有所得的话,就会有期待,有期待,就可能受伤害。
 
  这个世界的问题很多,我们能力有限,只是要尽我们的一份力量。
 
  举办效果
 
  记者:现在已经举办了三届菩提静修营,总体感觉效果如何?
 
  济群:效果,一般是相对于当初设定的目标而言的。可是我这个人做事,目标感不是很强。目标感不强,并不是没有方向。举办静修营的方向很明确,只是我觉得,不必执著具体的结果。
 
  总的来说,我觉得静修营的效果还是可以的。一方面,大家通过学习静修营的讲座,能够对佛法要领,迅速产生比较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大家在静修营的修学中,对皈依、菩提心能有进一步深化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以前,皈依往往流于形式,发菩提心好像也只是一句口号而已。通过静修营的一些活动,营员至少知道皈依应该是怎么回事,也知道发心真正的内涵。
 
  至于具体的效果,也要从营员的反应来看。据我们目前了解,他们的反应普遍挺好的。
 
  记者:您对这三届菩提静修营,有没有留下什么比较深的印象?
 
  济群:在静修营中接触到很多信众,其中不少人告诉我,他们参加了静修营、听了讲座之后,解除了以往的一些疑惑,或者真正地在自己的心行上有所突破,这会让我觉得没有白做这件事情。很多营员,过去和我们的法已经结了缘,又为了参加静修营特地来到西园寺,他们对法的这份虔诚,以及闻法后的欢喜心情,都让我们看到举办静修营的意义所在。
 
  未来展望
 
  记者:今后,菩提静修营会继续举办下去吗?
 
  济群:我们会把菩提静修营作为我们弘法的长期方式,要把它做成“品牌”。不论是教界还是信众,也确实有这方面的需要。我自己修学佛法,已经走过了二三十年的历程,希望可以通过菩提静修营,把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
 
  记者:您觉得,对菩提静修营还有什么希望改进的地方?
 
  济群:我想,在具体的安排上,对集体氛围的营造还可以更细一点。比如这次有信众反映,斋堂应该是很宁静的,但有些营员们吃饭时会发出一些嘈杂的声音。如果这一类细节安排好,静修营的效果也会更佳。因为普通的人,需要的就是环境和氛围的影响,而营造环境要靠细节。
 
  采访告一段落,又有一批营员来拜别法师了。有的人是笑着走的,抱着一叠沉甸甸的佛学书籍,眉梢口角都写着发自内心的欢喜。有的人则是哭着走的,由于这么快就要离开西园寺、离开景仰的法师,无语凝噎,挥泪不已。

{返回 坐看云起·济群法师访谈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两岸佛事用品产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袋里有米炉中有柴还要什么
 一肩烟雨过江南
 台湾佛教见闻记
 道念的建立 僧格的养成
 并非名僧的高僧
 在短时间内抓住学佛要领
 我的出家生活——福建丛林生活漫谈
 慈善的精神——《胡润百富》专访西园寺济群法师
 发心求正觉 忘己济群生——访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
 与龙泉寺参访团一席谈
 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忘我[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目次[栏目:小部经典十八~十九]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送给孩子的六句真言[栏目:佛教手机短信]
 输是一座桥[栏目: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第二部 神通大师 马哈摩嘎喇那 第十章 马哈摩嘎喇那之死[栏目:佛陀的圣弟子传]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5、不受重宝施戒[栏目:瑜伽菩萨戒]
 总序[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遭受痛苦的四种功德(达真堪布)[栏目:忍辱]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二)[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