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僧宝论42、守培法师《释三纲五常人伦之道》 (第七章 禅人眼看世界 之一)
 
{返回 僧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62

僧宝论42、守培法师《释三纲五常人伦之道》 (第七章 禅人眼看世界 之一)
 
  第七章 禅人眼看世界

  守培法师《释三纲五常人伦之道》
 
  三纲五常人伦之道,非圣人之正道,亦非凡夫之邪道,乃圣凡过渡之中途也。
 
  孔子曰:“天命之谓性,率性谓之道。”
 
  我人天然之自性,圣凡平等,离诸分别。率性而行者谓之道,背性而行者谓之非道。是故孔子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性为我人所行之道,能行此道者,即我人之心也。我人之心,有可离,有不可离。可离者,分别心也。分别时有时无,故可离也。不可离者,无分别心也。无分别无有间断,故不可离也。如是可知我人分别心起,即行非道。分别心歇,即行正道也。无分别者,即无我无人,无好无丑,无高无下,无是无非,是为率性而行道也。分别者,分我分人,分好分丑,分高分下,分是分非,是为背性而行非道也。然则,孔子分别三纲五常人伦之道,君臣上下,父子高低,亦行非道欤?此知其然矣,而未知其所以然也。所以然者,凡夫违背自性,横生分别,随心所欲,圣人制人伦之道,以禁其私欲也。以此分别而治彼分别,分别虽同,其意相反。以分别而论,则近于凡夫;以治分别而论,则近于圣人。是故人伦之道,虽非圣人之正道,亦非凡夫邪道也。若人率性而行,则弃人伦之道。可知人伦之道,乃圣凡过渡之程,非究竟处也。然虽非究竟之处,而不可无。如渡河之舟,虽不是久居之处,非此不能渡河故。又须知人伦之道,虽不可无,而不可认为究竟之处。以为究竟者,即不得率性而行,亦即不能入圣境也。如渡者不舍舟,即不能登彼岸故。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即率性而行也。率性而行者,心中不存人伦之道,而自然不外于人伦之道也。儒者不解此理,以不存人伦之道者,谓之无父无君,大逆悖伦。其不知无父无君,乃天理之本然也。有父有君,乃一时治邪之方便法也。犹如国家本无兵,因乱而治兵,用兵而治乱,乱治则兵休。识小者,见乱国用兵,未见国家未治兵时,闻说他国平安不用兵,即谓之失当。识者附之一笑。见识不广者,往往如是。圣少凡多,正不克邪,反被邪克,悲乎!


{返回 僧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僧宝论43、守培法师《谈佛教的教育》 (第七章 禅人眼看世界 之二)
下一篇:僧宝论41、《佛教是生产之原地,护佛教即所以护国护民》 (第六章 守培法师论僧宝 之四)
 僧宝论26、禅宗六祖大师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五)..
 僧宝论21、诸经律论盛赞僧宝功德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家过患 之六)..
 僧宝论34、老实念佛的具行法师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十三)..
 僧宝论55、求佛书
 僧宝论8、依止师僧的利益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一)
 僧宝论58、为僧
 僧宝论5、皈依的含义 (第一章 皈依僧宝 之三)
 僧宝论39、《僧服是无价宝》 (第六章 守培法师论僧宝 之二)..
 僧宝论52、善根
 僧宝论30、舍身为人的常愍禅师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为什么会要持戒?持戒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天台佛学 第三章 天台佛学与宋明理学关系研究 一、天台宗对宋明理学的影响[栏目:曾其海教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一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当自己家庭美满时,要想想一旦失去亲人的感受...是不是太残忍了?[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人生解脱与佛教思想[栏目:宏印法师]
 古人怎么读诵佛经[栏目:月悟法师]
 修行有相止的要点为何?[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中国佛学 二、佛法东渐(三)小乘禅学与大乘般若学[栏目:中国佛学]
 窥基(632~682)[栏目:汉传佛教人物]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栏目:圣严说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