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笃信因果
 
{返回 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62

笃信因果

又修净土者,当提倡因果。在上智之人,固本乎伦常,了知其所当为,与其所不当为者。对中下之人,若不将因果之说,详细剖明,报应事迹,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且笃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笃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还,一遇违缘,杀盗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业随之。而聪明之士,犹或小视因果,以为此不过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称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实践,亦不足称为信也。惟初果初地预流圣人,乃能不受后有。不受后有,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之人,乃能称为笃信。(文钞三编卷四〈净土法门说要〉)
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乐,众生之所以堕地狱,永受轮回剧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凡人欲治身心,总不能外于因果。
现在人徒好大言,不求实际,辄谓因果为小乘法,实为大谬。讵知大乘小乘,总不外因果二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小因,是依生灭四谛[1],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小果,是证阿罗汉果。大因,是修六度万行[2];大果,是证究竟佛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未之或爽也。
所以不独世间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萨佛,亦不出因果之外。若谓因果为小乘,则菩萨佛,亦是小乘矣。其言之狂悖可知矣。(文钞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1]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此四圣谛括尽了世出世间的两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的因果。生灭四谛,此系三藏教之说,主张因缘生灭实有。
[2]  略则六度: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广则万行,而六度是包括了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

{返回 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因果普遍存在
下一篇:采佛言祖语中契理契机者编辑成书
 没有得一心不乱或念佛三昧也能往生
 具信愿念佛即可仗佛力往生西方
 净土法门统摄一切禅教律
 佛经善书送于恭敬者
 时间紧迫者可读《印光法师嘉言录》
 晨朝十念法
 净土法门之妙
 海门汲浜镇助念往生社缘起
 至诚恳切念佛定仗佛力接引生西
 敬惜字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灭惑度生死[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一)应遵循导师教授而踏实修学[栏目:圣者言教]
 租个屋子当过客[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相应11经 金钵经[栏目:相应部 17.利得恭敬相应]
 太上感应篇感应选录[栏目:林园佛教堂]
 大悲咒句解 83、跋陀耶[栏目:大悲咒句解]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J 第398经(因陀罗柱经)[栏目:界定法师]
 莲池大师思想研究(刘红梅)[栏目:其它]
 不说恶语[栏目:传喜法师·微教言]
 安居讲法第九讲[栏目:智海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