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部3经 法之继承人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62
汉译经文中部3经/法之继承人经(根本法门品[1])(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你们要成为我的法之继承人,不要成为财物之继承人。我[出于]对你们的怜愍而想:『弟子们是否能成为我的法之继承人,而不是财物之继承人。』比丘们!如果你们成为我的财物之继承人,你们因此会被指责:『大师的弟子们住于财物之继承人,而不是法之继承人。』我也因此会被指责:『大师的弟子们住于财物之继承人,而不是法之继承人。』而,比丘们!如果你们成为我的法之继承人,而不是财物之继承人,你们因此不会被指责:『大师的弟子们住于法之继承人,而不是财物之继承人。』我也因此不会被指责:『大师的弟子们住于法之继承人,而不是财物之继承人。』比丘们!因此,你们要成为我的法之继承人,不要成为财物之继承人。我[出于]对你们的怜愍而想:『弟子们是否能成为我的法之继承人,而不是财物之继承人。』
  比丘们!这里,如果我是已吃饱、已满足、已圆满、已完结、已满腹、尽我所需者,而我的施食会成为残余法、应该舍弃法。那时,如果来了两位比丘,被饥饿无力折磨,我会这么说:『比丘们!我是已吃饱、已满足、已圆满、已完结、已满腹、尽我所需者,而有我的施食成为残余法、应该舍弃法,如果你们需要,请你们吃,如果你们不吃,我将丢弃它到少草处,或沈入无虫的水中。』在那里,一位比丘这么想:『世尊是已吃饱、已满足、已圆满、已完结、已满腹、尽我所需者,而有世尊的这施食成为残余法、应该舍弃法,如果我们不吃,现在世尊将丢弃它到少草处,或沈入无虫的水中,又,此为世尊所说:「比丘们!你们要成为我的法之继承人,不要成为财物之继承人。」而,施食,这是某种财物,让我不吃这施食,以这饥饿无力这么度过这个日与夜。』他不吃那施食,因为那样,会饥饿无力地这么度过那个日与夜。那时,第二位比丘这么想:『世尊是已吃饱、已满足、已圆满、已完结、已满腹、尽我所需者,而有世尊的这施食成为残余法、应该舍弃法,如果我们不吃,现在世尊将丢弃它到少草处,或沈入无虫的水中,让我吃这施食,驱逐饥饿无力后,这么度过这个日与夜。』他吃那施食,驱逐饥饿无力后,会这么度过那个日与夜。比丘们!即使那位比丘吃那施食,驱逐饥饿无力后,会这么度过那个日与夜,而前面的那位比丘更应该被我尊敬与赞赏,那是什么原因呢?比丘们!因为,那位比丘将长时间导向少欲、知足、削减、易养、活力激发。因此,比丘们!你们要成为我的法之继承人,不要成为财物之继承人。我[出于]对你们的怜愍而想:『弟子们是否能成为我的法之继承人,而不是财物之继承人。』」
  这就是世尊所说,世尊说了这个后,就起座进入住处。
  在那里,世尊离去不久,尊者舍利弗召唤比丘们:
  「比丘学友们!」
  「学友!」那些比丘回答尊者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这么说:
  「学友们!什么情形是住于独住的大师弟子们不随学远离呢?什么情形是住于独住的大师弟子们随学远离呢?」
  「学友!我们从远处来到尊者舍利弗面前想知道这所说的义理,如果尊者舍利弗能说明这所说的义理,那就好了!听闻尊者舍利弗的[教说]后,比丘们将会忆持的。」
  「那样的话,学友们!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学友!」那些比丘回答尊者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这么说:
  「学友们!什么情形是住于独住的大师弟子们不随学远离呢?学友们!这里,住于独住的大师弟子们不随学远离:凡大师说的舍断法,他们不舍断那些法,他们是奢侈浪费者、怠慢者、在堕落上领先者、在远离上卸下责任者。学友们!在那里,上座比丘们以三个理由应该被呵责:『住于独住的大师弟子们不随学远离。』以这第一个理由上座比丘们应该被呵责。『凡大师说的舍断法,他们不舍断那些法。』以这第二个理由上座比丘们应该被呵责。『他们是奢侈浪费者、怠慢者、在堕落上领先者、在远离上卸下责任者。』以这第三个理由上座比丘们应该被呵责。学友们!上座比丘们以这三个理由应该被呵责。学友们!在那里,中座比丘们……(中略)新比丘们以三个理由应该被呵责:『住于独住的大师弟子们不随学远离。』以这第一个理由新比丘们应该被呵责。『凡大师说的舍断法,他们不舍断那些法。』以这第二个理由新比丘们应该被呵责。『他们是奢侈浪费者、怠慢者、在堕落上领先者、在远离上卸下责任者。』以这第三个理由新比丘们应该被呵责。学友们!新比丘们以这三个理由应该被呵责。学友们!这个情形是住于独住的大师弟子们不随学远离。
  又,学友们!什么情形是住于独住的大师弟子们随学远离呢?学友们!这里,住于独住的大师弟子们随学远离:凡大师说的舍断法,他们舍断那些法,他们不是奢侈浪费者、怠慢者,是在堕落上卸下责任者、在远离上领先者。学友们!在那里,上座比丘们以三个理由应该被赞赏:『住于独住的大师弟子们随学远离。』以这第一个理由上座比丘们应该被赞赏。『凡大师说的舍断法,他们舍断那些法。』以这第二个理由上座比丘们应该被赞赏。『他们不是奢侈浪费者、怠慢者,是在堕落上卸下责任者、在远离上领先者。』以这第三个理由上座比丘们应该被赞赏。学友们!上座比丘们以这三个理由应该被赞赏。学友们!在那里,中座比丘们……(中略)新比丘们以三个理由应该被赞赏:『住于独住的大师弟子们随学远离。』以这第一个理由新比丘们应该被赞赏。『凡大师说的舍断法,他们舍断那些法。』以这第二个理由新比丘们应该被赞赏。『他们不是奢侈浪费者、怠慢者,是在堕落上卸下责任者、在远离上领先者。』以这第三个理由新比丘们应该被赞赏。学友们!新比丘们以这三个理由应该被赞赏。学友们!这个情形是住于独住的大师弟子们随学远离。
  学友们!这里,贪欲与瞋恚是邪恶的,有为了贪欲与瞋恚的舍断,作眼、作智,导向寂静、证智、正觉、涅槃的中道。学友们!但什么是那作眼、作智,导向寂静、证智、正觉、涅槃的中道呢?就是这八支圣道,即: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学友们!这是那作眼、作智,导向寂静、证智、正觉、涅槃的中道。
  学友们!这里,愤怒与怨恨是邪恶的,……(中略)藏恶与欺瞒是邪恶的,……(中略)嫉妒与吝啬是邪恶的,……(中略)欺骗与谄媚是邪恶的,……(中略)顽固与激情是邪恶的,……(中略)慢与极慢是邪恶的,……(中略)憍慢与放逸是邪恶的,有为了憍慢与放逸的舍断,作眼、作智,导向寂静、证智、正觉、涅槃的中道。学友们!但什么是那作眼、作智,导向寂静、证智、正觉、涅槃的中道呢?就是这八支圣道,即: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学友们!这是那作眼、作智,导向寂静、证智、正觉、涅槃的中道。」
  这就是尊者舍利弗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们欢喜尊者舍利弗所说。
  法之继承人经第三终了。
「法之继承人」(dhammadāyādā,另译为「法嗣」),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正法上的继承人」(heirs in Dhamma)。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远离」(MA),「寂静之处」(AA),南传作「远离」(vivekaṃ,另译为「独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隔离;隐退;隐遁」(seclusion)。
  「上弟子」(MA),「长老比丘」(AA),南传作「上座比丘们」(therā bhikkhū,另译作「长老比丘们;年长比丘们」),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长老比丘们」(the elder bhikkhus),并解说,这是指出家十年以上者,中座比丘(majjhimā bhikkhū,另译为「中比丘们」)为出家5-10年者,新比丘(navā bhikkhū,MA译为「下弟子」,AA译为「年少比丘」)为出家少于5年者。
  「不学舍离」,南传作「不随学远离」(vivekaṃ nānusikkhan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在隔离上训练」(do not train in seclusion)。「舍离;远离」(vivekaṃ,另译为「离;分离;远离;独处;隔离」),AA译作「寂静之处」。
  「最上慢」(MA),「增上慢」(AA),南传作「极慢」(atimāno,另译为「过慢」),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自大;傲慢」(arrogance)。
  「法之继承人」(dhammadāyādā,另译为「法嗣」),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正法上的继承人」(heirs in Dhamma)。
  「在远离上卸下责任者」(paviveke nikkhittadhur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隔离的怠慢」(neglectful of seclusion),或「抛弃隔离的责任」(discarding the duty of solitude, AN.2.45)。
  「藏恶与欺瞒是邪恶的」(makkho ca pāpako paḷāso ca pāpak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轻蔑与傲慢」(contempt and insolence…)。按:英译之意思颇有差距,不知是否为所依版本的不同。
  「是在堕落上卸下责任者」(okkamane nikkhittadhur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们是避免堕落的热心者」(they are keen to avoid backsliding)。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4经 恐怖与恐惧经
下一篇:中部2经 一切烦恼经
 编序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十三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1集
 受十善戒经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四四)
 《集量论》略解 十五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九四)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一二二○)
 唐高僧传 4 习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请尊者详细讲述一下呼吸的心路过程。[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283.问曰:如声闻经初但说比丘众,摩诃衍经初,何以不但说菩萨众?[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爱与史努比[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相应20经 礼拜僧团经[栏目:相应部 11.帝释相应]
 第二课 天台宗的肇始[栏目:天台宗简明教程]
 禅宗戒律思想初探--以“无相戒法”和《百丈清规》为中心(王月清)[栏目:戒律学研究]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栏目:智敏上师]
 惜福长乐[栏目:心律法师]
 何谓止观自性?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应如何正解?[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维摩经》教学心得[栏目:陈星桥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