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部65经 跋大哩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42
汉译经文中部65经/跋大哩经(比丘品[7])(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我一坐食而食,比丘们!当一坐食而食时,我觉知少病、少恼、起居轻快、有力气、乐住,比丘们!来!请你们也一坐食而食,比丘们!当一坐食而食时,你们将觉知少病、少恼、起居轻快、有力气、乐住。」
  当这么说时,尊者跋大哩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我不能够一坐食而食,大德!因为,如果我一坐食而食,我会忧虑、追悔。」
  「那样的话,跋大哩!在被招待处吃一部分后,可以带一部分[回去]吃,跋大哩!这样,当吃那一部分时,你将可维持。」
  「大德!我不能够这样吃,大德!因为,如果我这样吃,我会忧虑、追悔。」
  那时,当世尊安立[此为]学处时,尊者跋大哩在僧团中宣说不能受持[此]学。那时,尊者跋大哩整整三个月没面对世尊,因为在大师教诫的学中不是全分行者。
  当时,众多比丘为世尊作衣服的工作[而心想]:
  「经过三个月了,当衣服完成时,世尊将出发游行。」
  那时,尊者跋大哩去见那些比丘。抵达后,与那些比丘互相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尊者跋大哩这么说:
  「跋大哩学友!这世尊的衣服工作已完成,经过三个月了,当衣服完成时,世尊将出发游行,来吧!跋大哩学友!请你好好作意这个过失,不要成为你以后更难作的。」
  「是的,学友们!」尊者跋大哩回答那些比丘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尊者跋大哩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我犯了过错,如愚者、如愚昧者、如不善者:当世尊安立[此为]学处时,我在僧团中宣说不能受持[此]学,大德!为了未来的自制,请世尊原谅我那样的罪过为罪过。」
  「跋大哩!你确实犯了过错,如愚者、如愚昧者、如不善者:当我安立[此为]学处时,你在僧团中宣说不能受持[此]学。跋大哩!你不理解这个情况:『世尊住在舍卫城,世尊将知道我:名叫跋大哩的比丘在大师教诫的学中不是全分行者。』这是你不理解的情况。跋大哩!你也不理解这个情况:『众多比丘在舍卫城进入雨季安居,他们将知道我:名叫跋大哩的比丘在大师教诫的学中不是全分行者。』这是你不理解的情况。跋大哩!你也不理解这个情况:『众多比丘尼在舍卫城进入雨季安居,他们将知道我:名叫跋大哩的比丘在大师教诫的学中不是全分行者。』这是你不理解的情况。跋大哩!你也不理解这个情况:『众多优婆塞住在舍卫城,他们将知道我:名叫跋大哩的比丘在大师教诫的学中不是全分行者。』这是你不理解的情况。跋大哩!你也不理解这个情况:『众多优婆夷住在舍卫城,他们将知道我:名叫跋大哩的比丘在大师教诫的学中不是全分行者。』这是你不理解的情况。跋大哩!你也不理解这个情况:『众多种种外道沙门、婆罗门在舍卫城进入雨季安居,他们将知道我:名叫跋大哩的比丘在大师教诫的学中不是全分行者。』这是你不理解的情况。」
  「大德!我犯了过错,如愚者、如愚昧者、如不善者:当世尊安立[此为]学处时,我在僧团中宣说不能受持[此]学,大德!为了未来的自制,请世尊原谅我那样的罪过为罪过。」
  「跋大哩!你确实犯了过错,如愚者、如愚昧者、如不善者:当我安立[此为]学处时,你在僧团中宣说不能受持[此]学。跋大哩!你怎么想:这里,比丘是俱分解脱者,如果我对他这么说:『来!比丘!你当我的[渡过]泥地的桥。』是否他会[自己]渡过[泥地]或会异议地扭身,或会说『不。』呢?」
  「不,大德!」
  「跋大哩!你怎么想:这里,比丘是慧解脱者……身证者……得见者……信解脱者……随法行者……随信行者,如果我对他这么说:『来!比丘!你当我的[渡过]泥地的桥。』是否他会[自己]渡过[泥地]或会异议地扭身,或会说『不。』呢?」
  「不,大德!」
  「跋大哩!你怎么想:是否那时你是俱分解脱者、慧解脱者、身证者、见道者、得见者、信解脱者、随法行者、随信行者呢?」
  「不,大德!」
  「跋大哩!那时你是空的、空虚的、违反的吗?」
  「是的,大德!大德!我犯了过错,如愚者、如愚昧者、如不善者:当世尊安立[此为]学处时,我在僧团中宣说不能受持[此]学,大德!为了未来的自制,请世尊原谅我那样的罪过为罪过。」
  「跋大哩!你确实犯了过错,如愚者、如愚昧者、如不善者:当我安立[此为]学处时,你在僧团中宣说不能受持[此]学。但,跋大哩!由于你对罪过见到是罪过后如法忏悔,我们原谅你。跋大哩!凡对罪过见到是罪过后如法忏悔者,未来做到自制,在圣者之律中,这是增长。
  跋大哩!这里,某位比丘在大师教诫的学中不是全分行者,他这么想:『让我亲近独居的住处:林野、树下、山岳、洞窟、山洞、墓地、森林、露地、稻草堆,或许我能作证足以为圣者智见特质的过人法。』他亲近独居的住处:林野、树下、山岳、洞窟、山洞、墓地、森林、露地、稻草堆。当他像这样已远离地住时,大师责备,了知后的同梵行智者们也责备,天神们也责备,自己也对自己责备。当大师责备,了知后的同梵行智者们也责备,天神们也责备,自己也对自己责备时,他不作证足以为圣者智见特质的过人法,那是什么原因呢?跋大哩!因为,对在大师教诫的学中不是全分行者来说是这样。
  跋大哩!这里,某位比丘在大师教诫的学中是全分行者,他这么想:『让我亲近独居的住处:林野、树下、山岳、洞窟、山洞、墓地、森林、露地、稻草堆,或许我能作证足以为圣者智见特质的过人法。』他亲近独居的住处:林野、树下、山岳、洞窟、山洞、墓地、森林、露地、稻草堆。当他像这样已远离地住时,大师不责备,了知后的同梵行智者们也不责备,天神们也不责备,自己也对自己不责备。当大师不责备,了知后的同梵行智者们也不责备,天神们也不责备,自己也对自己不责备时,他作证足以为圣者智见特质的过人法,他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那是什么原因呢?跋大哩!因为,对在大师教诫的学中是全分行者来说是这样。
  再者,跋大哩!比丘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那是什么原因呢?跋大哩!因为,对在大师教诫的学中是全分行者来说是这样。
  再者,跋大哩!比丘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那是什么原因呢?跋大哩!因为,对在大师教诫的学中是全分行者来说是这样。
  再者,跋大哩!比丘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那是什么原因呢?跋大哩!因为,对在大师教诫的学中是全分行者来说是这样。
  当那个心是这样入定的、遍净的、净化的、无秽的、离染污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达不动的时,他使心转向许多前世住处之回忆。他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中略)像这样,他回忆起许多前生住处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那是什么原因呢?跋大哩!因为,对在大师教诫的学中是全分行者来说是这样。
  当那个心是这样入定的、遍净的、净化的、无秽的、离染污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达不动的时,他使心转向众生死亡与往生之智,他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了知众生依业流转:『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恶行、……(中略)下界、地狱,或者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善行、……(中略)善趣、天界。』这样,他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中略)了知众生依业流转,那是什么原因呢?跋大哩!因为,对在大师教诫的学中是全分行者来说是这样。
  当那个心是这样入定的、遍净的、净化的、无秽的、离染污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达不动的时,他使心转向烦恼之灭尽智。他如实了知:『这是苦。』如实了知:『这是苦集。』如实了知:『这是苦灭。』如实了知:『这是导向苦灭道迹。』如实了知:『这些是烦恼。』如实了知:『这是烦恼集。』如实了知:『这是烦恼灭。』如实了知:『这是导向烦恼灭之道。』当他这么知、这么见时,心从欲的烦恼解脱,心从有的烦恼解脱,心从无明的烦恼解脱。当解脱时,有『[这是]解脱』之智,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那是什么原因呢?跋大哩!因为,对在大师教诫的学中是全分行者来说是这样。」
  当这么说时,尊者跋大哩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什么因?什么缘因而这里他们一再强制惩治某位比丘呢?又,大德!什么因?什么缘因而这里他们不像那样一再强制惩治某位比丘呢?」
  「跋大哩!这里,某位比丘是惯犯、常犯戒者,当那位比丘被说时,他以其它回避,向外谈论,显露愤怒、瞋恚、不满,他不正确地转变,不顺从,不赎罪,不说:『我要依僧团满意的去做。』在那里,比丘们这么想:『学友们!这位比丘是惯犯、常犯戒者,当那位比丘被说时,他以其它回避,向外谈论,显露愤怒、瞋恚、不满,他不正确地转变,不顺从,不赎罪,不说:「我要依僧团满意的去做。」请尊者们对这位比丘像这样、像那样考察,使这诤讼不急速地平息,那就好了!』跋大哩!这样,比丘们对那位比丘像这样、像那样考察,使这诤讼不急速地平息。
  又,跋大哩!这里,某位比丘是惯犯、常犯戒者,当那位比丘被说时,他不以其它回避,不向外谈论,不显露愤怒、瞋恚、不满,他正确地转变,顺从,赎罪,说:『我要依僧团满意的去做。』在那里,比丘们这么想:『学友们!这位比丘是惯犯、常犯戒者,当那位比丘被说时,他不以其它回避,不向外谈论,不显露愤怒、瞋恚、不满,他正确地转变,顺从,赎罪,说:「我要依僧团满意的去做。」请尊者们对这位比丘像这样、像那样考察,使这诤讼急速地平息,那就好了!』跋大哩!这样,比丘们对那位比丘像这样、像那样考察,使这诤讼急速地平息。
  「跋大哩!这里,某位比丘是初犯、非常犯戒者,当那位比丘被说时,他以其它回避,向外谈论,显露愤怒、瞋恚、不满,他不正确地转变,不顺从,不赎罪,不说:『我要依僧团满意的去做。』在那里,比丘们这么想:『学友们!这位比丘是初犯、非常犯戒者,当那位比丘被说时,他以其它回避,向外谈论,显露愤怒、瞋恚、不满,他不正确地转变,不顺从,不赎罪,不说:「我要依僧团满意的去做。」请尊者们对这位比丘像这样、像那样考察,使这诤讼不急速地平息,那就好了!』跋大哩!这样,比丘们对那位比丘像这样、像那样考察,使这诤讼不急速地平息。
  又,跋大哩!这里,某位比丘是初犯、非常犯戒者,当那位比丘被说时,他不以其它回避,不向外谈论,不显露愤怒、瞋恚、不满,他正确地转变,顺从,赎罪,说:『我要依僧团满意的去做。』在那里,比丘们这么想:『学友们!这位比丘是初犯、非常犯戒者,当那位比丘被说时,他不以其它回避,不向外谈论,不显露愤怒、瞋恚、不满,他正确地转变,顺从,赎罪,说:「我要依僧团满意的去做。」请尊者们对这位比丘像这样、像那样考察,使这诤讼急速地平息,那就好了!』跋大哩!这样,比丘们对那位比丘像这样、像那样考察,使这诤讼急速地平息。
  跋大哩!这里,某位比丘以信的量、情爱的量而住,跋大哩!在那里,比丘们这么想:『学友们!这位比丘以信的量、情爱的量而住,如果我们对这位比丘一再强制惩治,不要因为那样而损减那信的量、情爱的量。』跋大哩!犹如对一只眼睛的男子,其朋友、同僚、亲族、亲属会守护那一只眼睛[而心想]:『不要因为那样而损减那一只眼睛。』同样的,跋大哩!这里,某位比丘以信的量、情爱的量而住,跋大哩!在那里,比丘们这么想:『学友们!这位比丘以信的量、情爱的量而住,如果我们对这位比丘一再强制惩治,不要因为那样而损减那信的量、情爱的量。』跋大哩!这里,这是因、这是缘,依此而他们一再强制惩治某位比丘,又,跋大哩!这里,这是因、这是缘,依此而他们不像那样一再强制惩罚某位比丘。」
  「大德!什么因、什么缘因而以前有较少的学处,但较多的比丘在完全智上确立呢?又,大德!什么因、什么缘因而现在有较多的学处,但较少的比丘在完全智上确立呢?」
  「跋大哩!这是这样的:当众生在减少中、正法在消失中时,有较多的学处,但较少的比丘在完全智上确立,跋大哩!这里,只要某些能被烦恼住立的法不出现在僧团中,大师就不为弟子安立学处,但,跋大哩!当某些能被烦恼住立的法出现在僧团中时,那时,大师就为了那些能被烦恼住立的法之防卫而为弟子安立学处。跋大哩!只要僧团不达到伟大的,这里,某些能被烦恼住立的法就不出现在僧团中,但,跋大哩!当僧团达到伟大的时,那时,这里,某些能被烦恼住立的法就出现在僧团中,那时,大师就为了那些能被烦恼住立的法之防卫而为弟子安立学处。跋大哩!只要僧团不达到最高利养……不达到最高名声……不达到博识……不达到经验丰富,这里,某些能被烦恼住立的法就不出现在僧团中,但,跋大哩!当僧团达到经验丰富时,那时,这里,某些能被烦恼住立的法就出现在僧团中,那时,大师就为了那些能被烦恼住立的法之防卫而为弟子安立学处。
  跋大哩!我教导过你们这幼骏马譬喻法门,那时,你们[人数]还很少,跋大哩!你还记得吗?」
  「不,大德!」
  「跋大哩!在那里,缘于什么原因呢?」
  「大德!因为,我在大师教诫的学中长时间不是全分行者。」
  「跋大哩!那不是唯一的因,那不是唯一的缘,而是,跋大哩!长时间以心熟知心后,你被我发现:『当法被我教导时,这位愚钝男子不作为核心作意、全心注意后倾耳听法。』但,跋大哩!我仍将教导你这幼骏马譬喻法门,你要听!你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尊者跋大哩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跋大哩!犹如熟练的驯马师得到贤骏马后,首先令它作马衔上的磨练,当它作马衔上的磨练,作以前未做的磨练时,有些性急、烦躁、挣扎。经由重复地惩治、次第地惩治,它在该处完成。跋大哩!当经由重复地惩治、次第地惩治,贤骏马在该处被善调练时,那时,驯马师更进一步作套轭上的磨练,当它作套轭上的磨练,作以前未做的磨练时,有些性急、烦躁、挣扎。经由重复地惩治、次第地惩治,它在该处完成。跋大哩!当经由重复地惩治、次第地惩治,贤骏马在该处被善调练时,那时,驯马师更进一步作勒止、绕圈、慢跑、奔驰、转向、王的威德、王的传统、最高速度、最高速力、最高和顺上的磨练,当它作勒止、绕圈、慢跑、奔驰、转向、王的威德、王的传统、最高速度、最高速力、最高和顺上的磨练,作以前未做的磨练时,有些性急、烦躁、挣扎。经由重复地惩治、次第地惩治,它在该处完成。跋大哩!当经由重复地惩治、次第地惩治,贤骏马在该处被善调练时,那时,驯马师更进一步给与美容与抚慰。跋大哩!具备这十项的贤骏马是值得为国王的、适合被国王使用的,就名为国王的一部分。
  同样的,跋大哩!具备这十项的比丘是应该被奉献、应该被供奉、应该被供养、应该被合掌,为世间的无上福田,哪十项呢?跋大哩!这里,比丘具备无学者的正见、无学者的正志、无学者的正语、无学者的正业、无学者的正命、无学者的正精进、无学者的正念、无学者的正定、无学者的正智、无学者的正解脱,跋大哩!具备这十项的比丘是应该被奉献、应该被供奉、应该被供养、应该被合掌,为世间的无上福田。」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尊者跋大哩欢喜世尊所说。
  跋大哩经第五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寻命终」一节,参看《中阿含192经》。
  「信解脱、见到、身证」,参看《中阿含195经》。
  「有爱(MA.194)」,南传作「(以)情爱的量」(pemamattaken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爱的量」(a measure of love)。
  「或会异议地扭身」(aññena vā kāyaṃ sannāmey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或他会另外处置他的身体」(or would he dispose his body otherwise)。
  「顺从」(lomaṃ pāteti,直译为「倒毛」),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顺从」(comply)。
  「能被烦恼住立的法」(āsavaṭṭhānīyā dhamm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成为污点基础的事」(things that are the basis for taints)。
  「完成」(parinibbāyati,另译为「般涅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成为平和的」(becomes peaceful)。
  「一坐食;一坐而食」(日中一食),参看《中阿含193经》比对。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66经 鹌鹑譬喻经
下一篇:中部64经 玛鲁迦大经
 杂宝藏经白话 求毗摩天望得大富缘第百五
 百喻经(白话讲述)31-40
 中部127经 阿那律经
 摄大乘论 入所知相分第四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五四一)
 四分律 第四分
 楞伽经 断食肉品第八
 杂宝藏经白话 佛以智水灭三火缘第十三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五三)
 摄类学 第八章 二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每天出离一点点[栏目:灵山居士]
 对美国净宗学会讲话[栏目:净空法师]
 五戒有什么功德?[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入行论》颂词“佛子虽逢难,善增罪不生”,具体是指哪一类佛子?[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仁炟的功课[栏目:仁达法师]
 二〇〇三年行脚体会报告(释亲行 沙弥)[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了缘禅师[栏目:拈花说禅]
 不去天涯[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我母亲在念佛时,看见佛坐莲花台在空中,几乎天天如此,这种现象表示什么意思?[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工作禅 第16节 我是不是落后于人 3[栏目:工作禅·为什么辛苦付出却不开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