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部101经 天臂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96
汉译经文礼敬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
中部
后五十[则]篇
1.天臂品
中部101经/天臂经(天臂品[11])(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释迦族人中,名叫天臂的释迦族城镇。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有一些沙门、婆罗门是这么说者、这么见者:『凡这个人感受任何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全都因以前所作。像这样,以苦行而有旧业的破坏;以不作新业而未来无流漏;以未来无流漏而有业的灭尽;以业的灭尽有苦的灭尽;以苦的灭尽有受的灭尽;以受的灭尽必将有一切苦的被除尽。』比丘们!尼干陀们是这么说者。
  比丘们!我去见这么说的尼干陀们,我说:『是真的吗?尼干陀道友们!你们是这么说者、这么见者:「凡这个人感受任何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全都因以前所作。像这样,以苦行而有旧业的破坏;以不作新业而未来无流漏;以未来无流漏而有业的灭尽;以业的灭尽有苦的灭尽;以苦的灭尽有受的灭尽;以受的灭尽必将有一切苦的被除尽。」吗?』比丘们!当那些尼干陀们被我这么问时,他们同意:『是的。』
  我对他们这么说:『尼干陀道友们!但,你们知道:「我们以前存在、不存在。」吗?』『不,道友!』『尼干陀道友们!但,你们知道:「我们以前作恶业;非不作。」吗?』『不,道友!』『尼干陀道友们!但,你们知道:「我们以前做如此、如此的恶业。」吗?』『不,道友!』『尼干陀道友们!但,你们知道:「这么多苦已灭尽,这么多苦应该被灭尽,当这么多苦被灭尽时,一切苦将被灭尽。」吗?』『不,道友!』『尼干陀道友们!但,你们知道:「在当生中有不善法的舍断、善法的具足。」吗?』『不,道友!』『尼干陀道友们!像这样,你们确实不知道:「我们以前存在、不存在。」你们确实不知道:「我们以前作恶业;非不作。」你们确实不知道:「我们以前做如此、如此的恶业。」你们确实不知道:「这么多苦已灭尽,这么多苦应该被灭尽,当这么多苦被灭尽时,一切苦将被灭尽。」你们确实不知道:「在当生中有不善法的舍断、善法的具足。」当存在这样时,尊者尼干陀们的记说:「凡这个人感受任何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全都因以前所作。像这样,以苦行而有旧业的破坏;以不作新业而未来无流漏;以未来无流漏而有业的灭尽;以业的灭尽有苦的灭尽;以苦的灭尽有受的灭尽;以受的灭尽必将有一切苦的被除尽。」是不适当的。
  尼干陀道友们!如果你们知道:「我们以前存在、不存在。」如果你们知道:「我们以前作恶业;非不作。」如果你们知道:「我们以前做如此、如此的恶业。」如果你们知道:「这么多苦已灭尽,这么多苦应该被灭尽,当这么多苦被灭尽时,一切苦将被灭尽。」如果你们知道:「在当生中有不善法的舍断、善法的具足。」当存在这样时,尊者尼干陀们的记说:「凡这个人感受任何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全都因以前所作。像这样,以苦行而有旧业的破坏;以不作新业而未来无流漏;以未来无流漏而有业的灭尽;以业的灭尽有苦的灭尽;以苦的灭尽有受的灭尽;以受的灭尽必将有一切苦的被除尽。」是适当的。
  尼干陀道友们!犹如男子如果被涂有厚厚毒药的箭射穿,他因为箭的刺穿而会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他的朋友、同僚、亲族、亲属会雇用箭医,他的那位箭医会以刀切开伤口,他因为被刀切开伤口而会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那位箭医会以探针为他探寻箭,他因为被探针探寻箭而会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那位箭医会为他拔除箭,他因为拔除箭而会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那位箭医会为他在伤口上运用炭火除毒,他因为在伤口上运用炭火除毒而会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后来,以伤口治愈、皮肤长出来,他会成为无病的、快乐的、独立的、自己能控制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他这么想:「我之前被涂有厚厚毒药的箭射穿,我因为箭的刺穿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我的朋友、同僚、亲族、亲属雇用箭医,我的那位箭医以刀切开伤口,我因为被刀切开伤口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那位箭医以探针为我探寻箭,我因为被探针探寻箭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那位箭医为我拔除箭,我因为拔除箭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那位箭医为我在伤口上运用炭火除毒,我因为在伤口上运用炭火除毒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后来,以伤口治愈、皮肤长出来,我成为无病的、快乐的、独立的、自己能控制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同样的,尼干陀道友们!如果你们知道:「我们以前存在、不存在。」如果你们知道:「我们以前作恶业;非不作。」如果你们知道:「我们以前做如此、如此的恶业。」如果你们知道:「这么多苦已灭尽,这么多苦应该被灭尽,当这么多苦被灭尽时,一切苦将被灭尽。」如果你们知道:「在当生中有不善法的舍断、善法的具足。」当存在这样时,尊者尼干陀们的记说:「凡这个人感受任何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全都因以前所作。像这样,以苦行而有旧业的破坏;以不作新业而未来无流漏;以未来无流漏而有业的灭尽;以业的灭尽有苦的灭尽;以苦的灭尽有受的灭尽;以受的灭尽必将有一切苦的被除尽。」是适当的。
  尼干陀道友们!因为你们不知道:「我们以前存在、不存在。」你们不知道:「我们以前作恶业;非不作。」你们不知道:「我们以前做如此、如此的恶业。」你们不知道:「这么多苦已灭尽,这么多苦应该被灭尽,当这么多苦被灭尽时,一切苦将被灭尽。」你们不知道:「在当生中有不善法的舍断、善法的具足。」因此,尊者尼干陀们的记说:「凡这个人感受任何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全都因以前所作。像这样,以苦行而有旧业的破坏;以不作新业而未来无流漏;以未来无流漏而有业的灭尽;以业的灭尽有苦的灭尽;以苦的灭尽有受的灭尽;以受的灭尽必将有一切苦的被除尽。」是不适当的。』
  比丘们!当这么说时,那些尼干陀们对我这么说:
  「道友!尼干陀自称是一切智者、一切见者、无残留智见者:『当我行走时、站立时、睡时、醒时,常持续地现起智见。』他这么说:『尼干陀学友们!有你们以前所作的恶业,你们要以这辛辣的苦行灭尽它。而凡在这里、现在,以身、语、意防护者,则是未来恶业的不作。像这样,以苦行而有旧业的破坏;以不作新业而未来无流漏;以未来无流漏而有业的灭尽;以业的灭尽有苦的灭尽;以苦的灭尽有受的灭尽;以受的灭尽必将有一切苦的被除尽。』而我们喜欢、接受这个[说法],因为那样,我们是悦意的。」
  比丘们!当这么说时,我对那些尼干陀们这么说:
  「尼干陀道友们!这五法在当生中有二种结果,哪五个呢?信、爱好、口传、理论的深思、沈思后接受之见解,尼干陀道友们!这五法在当生中有二种果报。这里,尼干陀尊者们对说过去大师的信是哪一种呢?爱好是哪一种呢?口传是哪一种呢?理论的深思是哪一种呢?沈思后接受之见解是哪一种呢?」比丘们!我没看见在尼干陀中有任何如法的特别之说。
  再者,比丘们!我对那些尼干陀们这么说:
  「尼干陀道友们!你们怎么想:当你们有激烈行动与激烈勤奋时,那时,你们以激烈行动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但当你们没有激烈行动与激烈勤奋时,那时,你们不以激烈行动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吗?」
  「乔达摩道友!当我们有激烈行动与激烈勤奋时,那时,我们以激烈行动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但当我们没有激烈行动与激烈勤奋时,那时,我们不以激烈行动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
  「尼干陀道友们!像这样,当你们有激烈行动与激烈勤奋时,那时,你们以激烈行动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但当你们没有激烈行动与激烈勤奋时,那时,你们不以激烈行动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当存在这样时,尊者尼干陀们的记说:『凡这个人感受任何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全都因以前所作。像这样,以苦行而有旧业的破坏;以不作新业而未来无流漏;以未来无流漏而有业的灭尽;以业的灭尽有苦的灭尽;以苦的灭尽有受的灭尽;以受的灭尽必将有一切苦的被除尽。』是不适当的。
  尼干陀道友们!如果当你们有激烈行动与激烈勤奋时,那时,你们不会以激烈行动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但当你们没有激烈行动与激烈勤奋时,那时,你们会以[没有]激烈行动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当存在这样时,尊者尼干陀们的记说:『凡这个人感受任何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全都因以前所作。像这样,以苦行而有旧业的破坏;以不作新业而未来无流漏;以未来无流漏而有业的灭尽;以业的灭尽有苦的灭尽;以苦的灭尽有受的灭尽;以受的灭尽必将有一切苦的被除尽。』是适当的。
  但,尼干陀道友们!因为当你们有激烈行动与激烈勤奋时,那时,你们会以激烈行动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但当你们没有激烈行动与激烈勤奋时,那时,你们不会以激烈行动而感受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你们只以那些自己的行动感受着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以无明、无智、迷妄而错误地认同:『凡这个人感受任何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全都因以前所作。像这样,以苦行而有旧业的破坏;以不作新业而未来无流漏;以未来无流漏而有业的灭尽;以业的灭尽有苦的灭尽;以苦的灭尽有受的灭尽;以受的灭尽必将有一切苦的被除尽。』比丘们!我没看见在尼干陀中有任何如法的特别之说。
  再者,比丘们!我对那些尼干陀们这么说:
  『尼干陀道友们!你们怎么想:这里,凡在当生中应该被感受的业,它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来世应该被感受的吗?』
  『不,道友!』
  『尼干陀道友们!你们怎么想:而,这里,凡来世应该被感受的业,它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在当生中应该被感受的吗?』
  『不,道友!』
  『尼干陀道友们!你们怎么想:这里,凡应该被感受为乐的业,它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应该被感受为苦的吗?』
  『不,道友!』
  『尼干陀道友们!你们怎么想:而,这里,凡应该被感受为苦的业,它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应该被感受为乐的吗?』
  『不,道友!』
  『尼干陀道友们!你们怎么想:这里,凡已成熟应该被感受的业,它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未成熟应该被感受的吗?』
  『不,道友!』
  『尼干陀道友们!你们怎么想:而,这里,凡未成熟应该被感受的业,它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已成熟应该被感受的吗?』
  『不,道友!』
  『尼干陀道友们!你们怎么想:这里,凡应该被多感受的业,它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应该被少感受的吗?』
  『不,道友!』
  『尼干陀道友们!你们怎么想:而,这里,凡应该被少感受的业,它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应该被多感受的吗?』
  『不,道友!』
  『尼干陀道友们!你们怎么想:这里,凡应该被感受的业,它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应该不被感受的吗?』
  『不,道友!』
  『尼干陀道友们!你们怎么想:而,这里,凡应该不被感受的业,它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应该被感受的吗?』
  『不,道友!』
  『尼干陀道友们!像这样,这里,凡在当生中应该被感受的业,它不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来世应该被感受的;而,这里,凡来世应该被感受的业,它不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在当生中应该被感受的。这里,凡应该被感受为乐的业,它不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应该被感受为苦的;这里,凡应该被感受为苦的业,它不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应该被感受为乐的。这里,凡已成熟应该被感受的业,它不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未成熟应该被感受的;这里,凡未成熟应该被感受的业,它不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已成熟应该被感受的。这里,凡应该被多感受的业,它不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应该被少感受的;这里,凡应该被少感受的业,它不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应该被多感受的。这里,凡应该被感受的业,它不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应该不被感受的;这里,凡应该不被感受的业,它不可能以行动或勤奋成为应该被感受的。当存在这样时,尊者尼干陀们的行动是无结果的,勤奋是无结果的。』
  比丘们!尼干陀们是这么说者。比丘们!对这么说的尼干陀们而言,有十种如法的种种说来到应该被呵责处。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以前所作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以前确实作了恶业,因为他们现在感受这样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主宰者的创造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确实被邪恶的主宰者创造,因为他们现在感受这样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自然环境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确实有恶自然环境者,因为他们现在感受这样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出身阶级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确实是恶出身阶级者,因为他们现在感受这样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当生行动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确实是这样[恶的]当生行动者,因为他们现在感受这样突然来袭的、苦的、激烈的、辛辣的感受。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以前所作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应该被呵责,如果众生不因为以前所作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仍]应该被呵责。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主宰者的创造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应该被呵责,如果众生不因为主宰者的创造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仍]应该被呵责。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自然环境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应该被呵责,如果众生不因为自然环境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仍]应该被呵责。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出身阶级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应该被呵责,如果众生不因为出身阶级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仍]应该被呵责。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当生行动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应该被呵责,如果众生不因为当生行动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尼干陀们[仍]应该被呵责。
  比丘们!尼干陀们是这么说者。比丘们!对这么说的尼干陀们而言,有这十种如法的种种说来到应该被呵责处。比丘们!这样,行动是无结果的,勤奋是无结果的。
  而,比丘们!如何是行动有结果的,勤奋有结果的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不这么被征服,不以苦征服自己,不永远舍弃如法的乐,也不在乐上入迷,他这么了知:『当行勤奋时,我的这个苦因以行的勤奋而褪去;当旁观时,我的这个苦因在修习平静时褪去。』在那里,他对那在行勤奋时以行的勤奋而褪去的苦因行勤奋;又,在那里,他对那在旁观与修习平静时褪去的苦因修习平静。当他行勤奋时,这样那样的苦因以行的勤奋而褪去,这样,那苦被除尽;当他旁观时,这样那样的苦因在修习平静时褪去,这样,那苦被除尽。
  比丘们!犹如男子对女子染着而心被激烈的欲与强烈的期待结缚,如果他看见那位女子与其他男子一起站立、共语、哄笑、共笑,比丘们!你们怎么想:那位男子看见那位女子与其他男子一起站立、共语、哄笑、共笑后,是否会生起愁、悲、苦、忧、绝望呢?」
  「是的,大德!那是什么原因呢?大德!因为那位男子对那位女子染着而心被激烈的欲与强烈的期待结缚,因此,看见那位女子与其他男子一起站立、共语、哄笑、共笑后,会生起愁、悲、苦、忧、绝望。」
  「比丘们!那时,那位男子这么想:『我对那位女子染着而心被激烈的欲与强烈的期待结缚,我看见那位女子与其他男子一起站立、共语、哄笑、共笑后,生起愁、悲、苦、忧、绝望,让我舍断对那位女子的欲贪。』他会舍断对那位女子的欲贪。如果他[再]看见那位女子与其他男子一起站立、共语、哄笑、共笑,比丘们!你们怎么想:那位男子看见那位女子与其他男子一起站立、共语、哄笑、共笑后,是否会生起愁、悲、苦、忧、绝望呢?」
  「不,大德!那是什么原因呢?大德!因为那位男子对那位女子离贪,因此,看见那位女子与其他男子一起站立、共语、哄笑、共笑后,不会生起愁、悲、苦、忧、绝望。」
  「同样的,比丘们!比丘不这么被征服,不以苦征服自己,不永远舍弃如法的乐,也不在乐上入迷,他这么了知:『当行勤奋时,我的这个苦因以行的勤奋而褪去;当旁观时,我的这个苦因在修习平静时褪去。』在那里,他对那在行勤奋时以行的勤奋而褪去的苦因行勤奋;又,在那里,他对那在旁观与修习平静时褪去的苦因修习平静。当他行勤奋时,这样那样的苦因以行的勤奋而褪去,这样,那苦被除尽;当他旁观时,这样那样的苦因在修习平静时褪去,这样,那苦被除尽。比丘们!这样是行动有结果的,勤奋有结果的。
  再者,比丘们!比丘像这样深虑:『当住于如[自己想要的]乐时,我的不善法增长,善法衰退,但,当对自己以苦勤奋时,我的不善法衰退,善法增长,让我对自己以苦勤奋。』他对自己以苦勤奋。当对自己以苦勤奋时,他的不善法衰退,善法增长。过些时候,他对自己不以苦勤奋,那是什么原因呢?比丘们!因为比丘为了对自己以苦勤奋的目的已完成,因此,过些时候,他对自己不以苦勤奋。
  比丘们!犹如作箭者在二火把间烧烤箭杆,使之变直与适合作业,比丘们!当作箭者的箭杆在二火把间烧烤,使之变直与适合作业,过些时候,作箭者不在二火把间烧烤箭杆使之变直与适合作业,那是什么原因呢?比丘们!因为作箭者为了在二火把间烧烤箭杆,使之变直与适合作业的目的已完成,因此,过些时候,作箭者不在二火把间烧烤箭杆使之变直与适合作业。同样的,比丘们!比丘像这样深虑:『当住于如[自己想要的]乐时,我的不善法增长,善法衰退,但,当对自己以苦勤奋时,我的不善法衰退,善法增长,让我对自己以苦勤奋。』他对自己以苦勤奋。当对自己以苦勤奋时,他的不善法衰退,善法增长。过些时候,他对自己不以苦勤奋,那是什么原因呢?比丘们!因为比丘为了对自己以苦勤奋的目的已完成,因此,过些时候,他对自己不以苦勤奋。比丘们!这样是行动有结果的,勤奋有结果的。
  再者,比丘们!这里,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出现于世间,他以证智自作证后,为这天、魔、梵的世界;沙门、婆罗门的世代;诸天、人宣说,他教导开头是善、中间是善、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的法,他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的梵行。屋主、屋主之子或在其它族姓中出生者听闻那个法;听闻那个法后,于如来处获得信;由于具备那获得的信,他像这样深虑:『居家生活是障碍,是尘垢之路;出家是露地。住在家中,这是不容易行一向圆满、一向清净的磨亮海螺之梵行,让我剃除发须、裹上袈裟衣后,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过些时候,他舍断少量的财富聚集或舍断大量的财富聚集后;舍断少量的亲属圈或舍断大量的亲属圈后,剃除发须、裹上袈裟衣后,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
  当这样出家时,他进入比丘的生活规定:舍断杀生后,他是离杀生者,他住于已舍离棍棒、已舍离刀剑、有羞耻的、同情的、对一切活的生物怜愍的。舍断未给予而取后,他是离未给予而取者、给予而取者、只期待给予物者,以不盗取而自我住于清净。舍断非梵行后,他是梵行者,远离俗法而住,已离淫欲。舍断妄语后,他是离妄语者、真实语者、紧随真实者、能信赖者、应该信赖者、对世间无诈欺者。舍断离间语后,他是离离间语者:他从这里听到后,不为了对这些人离间而在那里说,或者,他从那里听到后,不为了对那些人离间而在这里说,像这样,他是分裂的调解者、和谐的散播者、乐于和合者、爱好和合者、喜欢和合者、作和合之言说者。舍断粗恶语后,他是离粗恶语者,他以柔和的言语:悦耳的、可爱的、动心的、优雅的、众人所爱的、众人可意的,像那样的言语与人说话。舍断杂秽语后,他是离杂秽语者:他是适当时机之说者、事实之说者、有益处之说者,合法之说者、合律之说者;他以适当时机说有价值、有理由、有节制、具有利益的话。他是离破坏种子类、草木类者,停止晚上吃食物、非时食的一日一食者,是离跳舞、歌曲、音乐、看戏者,是离花环之配戴、芳香之庄严、涂抹物之打扮状态者,是离高床、大床者,是离领受金银者,是离领受生谷者,是离领受生肉者,是离领受女子、少女者,是离领受男奴仆、女奴仆者,是离领受山羊与羊者,是离领受鸡与猪者,是离领受象、牛、马、骡马者,是离领受田与地者,是离从事差使、遣使者,是离买卖者,是离在秤重上欺瞒、伪造货币、度量欺诈者,是离贿赂、欺瞒、诈欺、不实者,是离割截、杀害、捕缚、抢夺、掠夺、暴力者。
  他是已知足者:以衣服保护身体、以施食保护肚子,不论出发到何处,他只拿[这些]出发,犹如鸟不论以翼飞到何处,只有翼的负荷而飞。同样的,比丘是已知足者:以衣服保护身体、以施食保护肚子,不论出发到何处,他只拿[这些]出发。已具备这圣戒蕴,他自身内感受无过失的安乐。
  他以眼见色后,不成为相的执取者、细相的执取者,因为当住于眼根的不防护时,贪忧、恶不善法会流入,他依其自制而行动,保护眼根,在眼根上达到自制;以耳听声音后,……(中略)以鼻闻气味后,……(中略)以舌尝味道后,……(中略)以身触所触后,……(中略)以意识法后,不成为相的执取者、细相的执取者,因为当住于意根的不防护时,贪忧、恶不善法会流入,他依其自制而行动,保护意根,在意根上达到自制。已具备这圣根自制,他自身内感受不受害的安乐。
  他在前进、后退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前视、后视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肢体]曲伸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穿]衣、持钵与大衣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饮、食、嚼、尝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大小便动作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行、住、坐、卧、清醒、语、默时是正知于行为者。
  已具备这圣戒蕴,已具备这圣知足,已具备这圣根自制,已具备这圣正念与正知,他亲近独居的住处:林野、树下、山岳、洞窟、山洞、墓地、森林、露地、稻草堆。他食毕,从施食处返回,坐下,盘腿后,挺直身体,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后,他舍断对世间的贪婪,以离贪婪心而住,使心从贪婪中清净。舍断恶意与瞋后,住于无瞋恚心、对一切活的生物怜愍,使心从恶意与瞋怒中清净。舍断惛沈睡眠后,住于离惛沈睡眠、有光明想、正念、正知,使心从惛沈睡眠中清净。舍断掉举后悔后,住于不掉举、自身内心寂静,使心从掉举后悔中清净。舍断疑惑后,住于脱离疑惑、在善法上无疑,使心从疑惑中清净。
  他舍断这些心的小杂染、慧的减弱之五盖后,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比丘们!这样是行动有结果的,勤奋有结果的。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比丘们!这样是行动有结果的,勤奋有结果的。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比丘们!这样是行动有结果的,勤奋有结果的。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比丘们!这样是行动有结果的,勤奋有结果的。
  当那个心是这样入定的、遍净的、净化的、无秽的、离染污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达不动的之时,他使心转向许多前世住处之回忆。他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万生、许多坏劫、许多成劫、许多坏成劫:『在那里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氏、这样的容貌、[吃]这样的食物、这样的苦乐感受、这样的寿长,从那里死后生于那里,而在那里又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氏、这样的容貌、[吃]这样的食物、这样的苦乐感受、这样的寿长,从那里死后生于这里。』像这样,他回忆起许多前生住处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比丘们!这样是行动有结果的,勤奋有结果的。
  当那个心是这样入定的、遍净的、净化的、无秽的、离染污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达不动的之时,他使心转向众生死亡与往生之智,他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了知众生依业流转:『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斥责圣者,邪见与持邪见之业行,他们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已被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或者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斥责圣者,正见与持正见之业行,他们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已被往生到善趣、天界。』这样,他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了知众生依业流转,比丘们!这样是行动有结果的,勤奋有结果的。
  当那个心是这样入定的、遍净的、净化的、无秽的、离染污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达不动的之时,他使心转向烦恼之灭尽智。他如实了知:『这是苦。』如实了知:『这是苦集。』如实了知:『这是苦灭。』如实了知:『这是导向苦灭道迹。』如实了知:『这些是烦恼。』如实了知:『这是烦恼集。』如实了知:『这是烦恼灭。』如实了知:『这是导向烦恼灭之道。』当他这么知、这么见时,心从欲的烦恼解脱,心从有的烦恼解脱,心从无明的烦恼解脱。当解脱时,有『[这是]解脱』之智,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比丘们!这样是行动有结果的,勤奋有结果的。
  比丘们!如来是这么说者。比丘们!对这么说的如来而言,有十种如法的种种说来到应该被称赞处。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以前所作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以前确实作了善业,因为他现在感受这样无烦恼之乐的感受。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主宰者的创造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确实被善的主宰者创造,因为他现在感受这样无烦恼之乐的感受。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自然环境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确实有善的自然环境者,因为他现在感受这样无烦恼之乐的感受。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出身阶级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确实是善出身阶级者,因为他现在感受这样无烦恼之乐的感受。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当生行动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确实是善的当生行动者,因为他现在感受这样无烦恼之乐的感受。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以前所作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应该被称赞;如果众生不因为以前所作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仍]应该被称赞。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主宰者的创造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应该被称赞,如果众生不因为主宰者的创造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仍]应该被称赞。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自然环境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应该被称赞,如果众生不因为自然环境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仍]应该被称赞。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出身阶级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应该被称赞,如果众生不因为出身阶级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仍]应该被称赞。
  比丘们!如果众生因为当生行动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应该被称赞,如果众生不因为当生行动而感受苦乐,比丘们!如来[仍]应该被称赞。
  比丘们!如来是这么说者。比丘们!对这么说的如来而言,有这十种如法的种种说来到应该被称赞处。」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天臂经第一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皆因本作(MA.19)」(SA译为「彼一切本所作因」),南传作「全都因以前所作」(sabbaṃ taṃ pubbekatahetu),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那全是过去所作引起的」(all that is caused by what was done in the past)。
  「我为本有(MA.19)」,南传作「我们以前存在」(ahuvamheva mayaṃ pubb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你过去存在」(that you existed in the past)。按:「存在」(ahu),另译为「有」。
  「我为尔所苦尽(MA.19)」,南传作「这么多苦已灭尽」(ettakaṃ vā dukkhaṃ nijjiṇṇ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这么多苦已经被耗尽」(so much suffering has already been exhausted)。
  「有上断、上苦行(MA.19)」,南传作「有激烈行动与激烈勤奋」(tibbo upakkamo hoti tibbaṃ padhān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有激烈致力与激烈努力」(there is intense exertion, intense striving)。按:「行动」(upakkamo),另译为「对策;修治」。「勤奋」(padhānaṃ),另译为「努力;精勤」,古译为「勤;断」。
  「因断、因苦行(MA.19)」,南传作「以行动或勤奋」(upakkamena vā padhānena v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经由致力与努力」(through exertion and striving)。
  「熟报业(MA.19)」,南传作「已成熟应该被感受的业」(kammaṃ paripakkavedanīy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个[个人]成熟的行动[其结果]要被经验」(an action [whose result] is to be experienced in a matured [personality])。
  「现世二报(MA.19)」,南传作「在当生中有二种结果」(diṭṭheva dhamme dvidhāvipākā,另译为「在当生中有二种果报」),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这里与现在可能产生二不同方式」(may turn out in two different ways here and now)。按:「二种结果」在《中部95经》中说,一种可能是「空的、空虚的、虚妄的」(rittaṃ tucchaṃ musā, 英译为empty, hollow, and false),一种可能是「真实、如实、不异如(无例外的)」(bhūtaṃ tacchaṃ anaññathā, 英译为factual, true, and unmistaken)。北传经文「人自有虚妄言是可信、……有善观。」一段,应是此意。
  「信、乐、闻、念、见善观(MA.19)」,南传作「信、爱好、口传、理论的深思、沈思后接受之见解」(Saddhā, ruci, anussavo, ākāraparivitakko, diṭṭhinijjhānakkhan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信,赞成,古口传的传统,理论思考,和深思接受的见解」(faith, approval, oral tradition, reasoned cogitation, and reflective acceptance of a view),或「信,个人的偏爱,古口传的传统,理论深思,和沈思后接受之见解」(faith, personal preference, oral tradition, reasoned reflection, the acceptance of a view after pondering it, SN.35.153)。按:「见善观」,《杂阿含313经》译作「见审谛忍」。
  「皆因合会(MA.19)」,南传作「因为自然环境」(saṅgatibhāvahetu),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由于环境与自然」(are caused by circumstance and nature)。按:「自然环境」(saṅgatibhāva),水野弘元《巴利语辞典》作「(地水火风等的)结合的状态」。
  「行欲(MA.19)」,南传作「当行勤奋时」(saṅkhāraṃ padahat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当我以决心努力时」(When I strive with determination)。或者,「以行的勤奋」(saṅkhārappadhān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因为那决心的努力」(because of that determined striving)。
  「行舍欲(MA.19)」,南传作「当旁观时」(ajjhupekkhat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平静地看」(look on with equanimity)。
  「修其行舍欲(MA.19)」,南传作「在修习平静时」(upekkhaṃ bhāvayat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当开发平静时」(while I develop equanimity),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里说的这二种(行勤奋、开发平静)克服渴爱(苦因)的方法,是属于「乐速通行」(sukhā paṭipadā khippābhiññā)。
  「若自断苦(MA.19)」,南传作「当对自己以苦勤奋时」(dukkhāya…attānaṃ padahat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当我自己致力于那些苦时」(when I exert myself in what is painful),并解说,此段是佛陀允许「头陀支」(dhutaṅga)的理由:适度利用苦行,有利于克服杂染,但不像其他苦行者相信的,他们不用来脱去旧业与净化灵魂。注解书说这属于「苦迟通行」(dukkhā paṭipadā dandhābhiññā)。
  「其义已成(MA.19)」,南传作「目的已完成」(attho abhinipphanno hoti,另译为「利益已完成」),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目的已达成完成」(The purpose…has been achieved)。
  「无漏乐(MA.19)」,南传作「无烦恼之乐的感受」(anāsavā sukhā vedan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无污点之快乐感受」(taintless pleasant feelings)。
  「未来无流漏」(āyatiṃ anavassavo,另译为「未来无影响」),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未来无影响力」(there will be no consequence in the future)。
  「对说过去大师」(atītaṃse satthar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对一位说过去的老师」(in a teacher who speaks about the past)。
  「如法的特别之说」(sahadhammikaṃ vādapaṭihār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合法的防卫他们的立场」(legitimate defence of their position)。
  「错误地认同」(vipacceth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你们错误地抱持」(you mistakenly hold)。按:「vipaccetha」的含意不明确,应该是pacceti(信仰相信;同意认同)的第二人称、多数之变化。
  「如法的种种说来到应该被呵责处」(sahadhammikā vādānuvādā gārayhaṃ ṭhānaṃ āgacchan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从他们的主张而来合法推论为责备他们提供基础」(legitimate deductions from their assertions that provide ground for censuring them)。
  「不受害的安乐」(abyāsekasukh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无损伤的幸福;无沾污的幸福」(a bliss that is unsullied)。
  「应该被感受」(savedanīyaṃ ,直译为「有应该被感受;应该被有感受」),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要被经验」(is to be experienced)。
  「苦因」(dukkhanidānassa ,另译为「苦的来源;苦因缘」),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苦的特定来源」(particular source of suffering)。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102经 五三经
下一篇:中部100经 伤歌逻经
 杂阿含经选辑 IV
 那先比丘经 第十九问 涅槃後还有境界?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一七)
 中部135经 业分别小经
 瑜伽师地论 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
 杂宝藏经白话 兄劝弟奉修三宝弟不敬从兄得生天缘第八十八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五九)
 出三藏记集 解说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一一七二)
 尼沙经第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活着[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