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部138经 总说分别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22
汉译经文中部138经/总说分别经(分别品[14])(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总说与分别,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比丘应该像那样考察,当像那样考察时,他的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比丘们!当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时,则未来没有生、老、死、苦集的生成。」
  这就是世尊所说,世尊说了这个后,就起座进入住处。
  那时,世尊离去不久,那些比丘这么想:
  「学友们!这里,世尊为我们简要地诵说这总说,未解析义理后,就起座进入住处:『比丘们!比丘应该像那样考察,当像那样考察时,他的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比丘们!当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时,则未来没有生、老、死、苦集的生成。』谁能详细解说这世尊简要诵说的总说;未解析的义理呢?」
  那时,那些比丘这么想:
  「这位尊者摩诃迦旃延,为大师所称赞,同梵行智者所尊重,尊者摩诃迦旃延能详细解说这世尊简要诵说的总说;未解析的义理。让我们去见尊者摩诃迦旃延。抵达后,问尊者摩诃迦旃延这个义理。」
  那时,那些比丘去见尊者摩诃迦旃延。抵达后,与尊者摩诃迦旃延相互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尊者摩诃迦旃延这么说:
  「迦旃延学友!这里,世尊为我们简要地诵说这总说,未解析义理后,就起座进入住处:『比丘们!比丘应该像那样考察,当像那样考察时,他的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比丘们!当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时,则未来没有生、老、死、苦集的生成。』迦旃延学友!世尊离去不久,我们这么想:『学友们!这里,世尊为我们简要地诵说这总说,未解析义理后,就起座进入住处:「比丘们!比丘应该像那样考察,当像那样考察时,他的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比丘们!当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时,则未来没有生、老、死、苦集的生成。」谁能详细解说这世尊简要诵说的总说;未解析的义理呢?』迦旃延学友!我们这么想:『这位尊者摩诃迦旃延为大师所称赞,同梵行智者所尊重,尊者摩诃迦旃延能详细解说这世尊简要诵说的总说;未解析的义理。让我们去见尊者摩诃迦旃延。抵达后,问尊者摩诃迦旃延这个义理。』愿尊者摩诃迦旃延解说吧!」
  「学友们!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根,越过树干后,想在枝叶中遍求心材,尊者们就像这样,在大师面前略过世尊后,你们想应该在我这里问这个义理。因为,学友们!那有知的世尊知,有见的他看见;已成眼、已成智、已成法、已成梵者;为解说者、推动者、义理的阐示者、不死的施与者、法王、如来。而那正是你们应该对世尊问这个义理的时机,你们应该依世尊的解说忆持。」
  「确实,迦旃延学友!那有知的世尊知,有见的他看见;已成眼、已成智、已成法、已成梵者;为解说者、推动者、义理的阐示者、不死的施与者、法王、如来,而那正是我们应该对世尊问这个义理的时机,我们应该依世尊的解说忆持。但,尊者摩诃迦旃延为大师所称赞,同梵行智者所尊重,尊者摩诃迦旃延能详细解说这世尊简要诵说的总说;未解析的义理,愿尊者摩诃迦旃延不辞麻烦地解说吧!」
  「那样的话,学友们!请你们听!请你们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学友!」那些比丘们回答尊者摩诃迦旃延。
  尊者摩诃迦旃延这么说:
  「学友们!世尊简要地诵说这总说,未解析义理后,就起座进入住处:『比丘们!比丘应该像那样考察,当像那样考察时,他的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比丘们!当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时,则未来没有生、老、死、苦集的生成。』学友们!我详细了知这世尊简要诵说的总说;未解析的义理:
  学友们!怎样被称为识在外是散乱的、分散的呢?学友们!这里,当比丘以眼见色后,识成为色相的随行者,被色相乐味系结,被色相乐味系缚,被色相乐味的束缚所结缚,则被称为识在外是散乱的、分散的;以耳听声音后……以鼻闻气味后……以舌尝味道后……以身接触所触后……以意识知法后,识成为法相的随行者,被法相乐味系结,被法相乐味系缚,被法相乐味的束缚所结缚,则被称为识在外是散乱的、分散的,学友们!这样被称为识在外是散乱的、分散的。
  学友们!怎样被称为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呢?学友们!这里,当比丘以眼见色后,识不成为色相的随行者,不被色相乐味系结,不被色相乐味系缚,不被色相乐味的束缚所结缚,则被称为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以耳听声音后……以鼻闻气味后……以舌尝味道后……以身接触所触后……以意识知法后,识不成为法相的随行者,不被法相乐味系结,不被法相乐味系缚,不被法相乐味的束缚所结缚,则被称为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学友们!这样被称为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
  学友们!怎样被称为在内是住立的呢?学友们!这里,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如果识成为离生喜乐的随行者,被离生喜乐之乐味系结,被离生喜乐之乐味系缚,被离生喜乐之乐味的束缚所结缚,则心被称为在内是住立的。
  再者,学友们!比丘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如果识成为定生喜乐的随行者,被定生喜乐之乐味系结,被定生喜乐之乐味系缚,被定生喜乐之乐味的束缚所结缚,则心被称为在内是住立的。
  再者,学友们!比丘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如果成为平静的随行者,被平静之乐味系结,被平静乐之乐味系缚,被平静乐之乐味的束缚所结缚,则心被称为在内是住立的。
  再者,学友们!比丘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如果识成为不苦不乐的随行者,被不苦不乐之乐味系结,被不苦不乐之乐味系缚,被不苦不乐之乐味的束缚所结缚,则心被称为在内是住立的。学友们!这样被称为在内是住立的。
  学友们!怎样被称为在内是不住立的呢?学友们!这里,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如果识不成为离生喜乐的随行者,不被离生喜乐之乐味系结,不被离生喜乐之乐味系缚,不被离生喜乐之乐味的束缚所结缚,则心被称为在内是不住立的。
  再者,学友们!比丘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如果识不成为定生喜乐的随行者,不被定生喜乐之乐味系结,不被定生喜乐之乐味系缚,不被定生喜乐之乐味的束缚所结缚,则心被称为在内是不住立的。
  再者,学友们!比丘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如果识不成为平静的随行者,不被平静之乐味系结,不被平静乐之乐味系缚,不被平静乐之乐味的束缚所结缚,则心被称为在内是不住立的。
  再者,学友们!比丘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如果识不成为不苦不乐的随行者,不被不苦不乐之乐味系结,不被不苦不乐之乐味系缚,不被不苦不乐之乐味的束缚所结缚,则心被称为在内是不住立的。学友们!这样被称为在内是不住立的。
  学友们!怎样是经由不执取而战栗呢?学友们!这里,未受教导的一般人是不曾见过圣者的,不熟练圣者法的,未受圣者法训练的;是不曾见过善人的,不熟练善人法的,未受善人法训练的,认为色是我,或我拥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他的那个色变易、变异,以色的变易、变异,他的识成为随色变易而转,随色变易而转所生的战栗状态生起并持续遍取他的心,由于心被遍取而有恐怖、恼害、渴望,经由不执取而战栗;受……(中略)想……行……他认为识是我,或我拥有识,或识在我中,或我在识中;他的那个识变易、变异,以识的变易、变异,他的识成为随识变易而转,随识变易而转所生的战栗状态生起并持续遍取他的心,由于心被遍取而有恐怖、恼害、渴望,经由不执取而战栗,学友们!这样是经由不执取而战栗。
  学友们!怎样是经由不执取而无战栗?学友们!这里,已受教导的圣弟子是见过圣者的,熟练圣者法的,善受圣者法训练的;是见过善人的,熟练善人法的,善受善人法训练的,不认为色是我,或我拥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他的那个色变易、变异,以色的变易、变异,他的识不成为随色变易而转,无随色变易而转所生的战栗状态生起并持续遍取他的心,由于心不被遍取而无恐怖、无恼害、无渴望,经由不执取而无战栗。受……(中略)想……行……他不认为识是我,或我拥有识,或识在我中,或我在识中;他的那个识变易、变异,以识的变易、变异,他的识不成为随识变易而转,无随识变易而转所生的战栗状态生起并持续遍取他的心,由于心不被遍取而无恐怖、无恼害、无渴望,经由不执取而无战栗。学友们!这样是经由不执取而无战栗。
  学友们!世尊简要地诵说这总说,未解析义理后,就起座进入住处:『比丘们!比丘应该像那样考察,当像那样考察时,他的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比丘们!当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时,则未来没有生、老、死、苦集的生成。』我这样详细了知这世尊简要诵说的总说;未解析的义理。而,尊者们!如果你们希望,请你们去见世尊。抵达后,可以问这个义理,你们应该依据世尊的解说忆持。」
  那时,那些比丘欢喜、随喜尊者摩诃迦旃延所说后,起座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世尊为我们简要地诵说这总说,未解析义理后,就起座进入住处:『比丘们!比丘应该像那样考察,当像那样考察时,他的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比丘们!当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时,则未来没有生、老、死、苦集的生成。』大德!世尊离去不久,我们这么想:『学友们!这里,世尊为我们简要地诵说这总说,未解析义理后,就起座进入住处:「比丘们!比丘应该像那样考察,当像那样考察时,他的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比丘们!当识在外是不散乱的、不分散的,在内是不住立的,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时,则未来没有生、老、死、苦集的生成。」谁能详细解说这世尊简要诵说的总说;未解析的义理呢?』大德!我们这么想:『这位尊者摩诃迦旃延为大师所称赞,同梵行智者所尊重,尊者摩诃迦旃延能详细解说这世尊简要诵说的总说;未解析的义理,让我们去见尊者摩诃迦旃延。抵达后,问尊者摩诃迦旃延这个义理。』大德!那时,我们去见尊者摩诃迦旃延。抵达后,问尊者摩诃迦旃延这个义理。大德!尊者摩诃迦旃延以这些理由、这些语词、这些文句为我们解说这个义理。」
  「比丘们!摩诃迦旃延是贤智者;比丘们!摩诃迦旃延是大慧者。比丘们!如果你们问我这个义理,我也会如摩诃迦旃延这样的解说来解说,这就是这个义理,你们应该这样忆持它。」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总说分别经第八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不受而恐怖(MA.164)」,南传作「经由不执取而战栗」(anupādā paritassan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由于执着而扰动」(agitation due to clinging)或「经由执着而扰动」(agitation through clinging, SN.22.7),并解说,所有的巴利语版本都作「经由不执取而战栗」,注释书解说为,因为没有什么可执取而感到战栗(大意),但以经文开头是「不执取后,他不会战栗」,而其内容与SN.22.7(参看《杂阿含43经》)相同,SN.22.7作「经由执取而战栗」(upādā paritassanā),所以依之而更改(大意)。按:MA将「取;执取」(upādā)译为「受」。
  「识食色相(MA.164)」,南传作「识成为色相的随行者」(rūpanimittānusāri viññāṇaṃ ho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识随在色的征候之后」(consciousness follow after the sign of form),并引注疏的解说,「色相」(rūpanimitta)就是指「色」本身。
  「识着色乐相(MA.164)」,南传作「被色相乐味系结」(rūpanimittassādagadhit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被在色的征候满足中所绑」(is tied by gratification in the sign of form)。
  「色相味结缚(MA.164)」,南传作「被色相乐味的束缚所结缚」(rūpanimittassāda-saṃyojanasaṃyutt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被在色的征候满足中之束缚所束缚」(is fettered by the fetter of gratification in the sign of form)。
  「识扪摸色;识扪摸色已,变易彼色时,识转于色(MA.164);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SA.43)」,南传作「他的识成为随色变易而转,随色变易而转所生的战栗状态生起并持续遍取他的心」。「扪摸」为重义词,原意为「摸」,引申为「抓取;执着」,另参看《杂阿含43经》「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比对。
  「识缚色乐相(MA.164)」,南传作「被色相乐味系缚」(rūpanimittassādavinibandh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被在色的征候满足中上拷」(is shackled by gratification in the sign of form)。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139经 无诤之分别经
下一篇:中部137经 六处分别经
 杂阿含经卷第二(四三)
 杂宝藏经白话 长者为佛造讲堂获报生天缘第五十九
 法句经 16 述千品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五○)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六九)
 小部经典一 目次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中的因明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二二)
 《正理经》简读之十六
 大乘大义章 4 第六章次问受决法并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密续[栏目:创巴仁波切]
 降伏其心 二 见性后修的是什么[栏目:万行法师]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十七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尊道贵德 养育才器——《禅林宝训顺朱》与现代僧伽教育(刘泽亮)[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谦卑的树叶托护果实[栏目:心静自然禅]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为善要让天下皆知[栏目:人行道]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