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部139经 无诤之分别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95
汉译经文中部139经/无诤之分别经(分别品[14])(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无诤之分别,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不应该从事欲乐: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不应该从事自我折磨的实行:苦的、非圣者的、无益的。不往这两个极端后,有被如来现正觉、作眼、作智,导向寂静、证智、正觉、涅槃的中道。应该知道称扬、贬抑,知道称扬、贬抑后,既不应该称扬,也不应该贬抑,只应该教导法。应该知道乐的区别,知道乐的区别后,应该从事自身内的乐。不应该说秘密语,不应该说明显的尖锐[语]。应该徐缓地说,不急忙。不应该坚持地区语言,不应该超越正常[使用]之外。』这是无诤之分别的总说。
  而,当像这么说:『不应该从事欲乐: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不应该从事自我折磨的实行:苦的、非圣者的、无益的。』时,缘于什么而说呢?凡结合欲之乐与喜悦的追求: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者,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凡远离结合欲之乐与喜悦的追求: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者,这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之法,是正道。凡自我折磨的实行:苦的、非圣者的、无益的者,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凡远离自我折磨的实行:苦的、非圣者的、无益的者,这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之法,是正道。当像这么说:『不应该从事欲乐: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不应该从事自我折磨的实行:苦的、非圣者的、无益的。』时,缘于此而说。
  而,当像这么说:『不往这两个极端后,有被如来现正觉、作眼、作智,导向寂静、证智、正觉、涅槃的中道。』时,缘于什么而说呢?就是这八支圣道,即: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当像这么说:『不往这两个极端后,有被如来现正觉、作眼、作智,导向寂静、证智、正觉、涅槃的中道。』时,缘于此而说。
  而,当像这么说:『应该知道称扬、贬抑,知道称扬、贬抑后,既不应该称扬,也不应该贬抑,只应该教导法。』时,缘于什么而说呢?比丘们!怎样是称扬与贬抑而非法的教导呢?『凡结合欲之乐与喜悦的追求: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追求者,他们全都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邪道者。』像这样说者,这里,他贬抑某些人;『凡结合欲之乐与喜悦的追求: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不追求者,他们全都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正道者。』像这样说者,这里,他称扬某些人。『凡自我折磨的实行:苦的、非圣者的、无益的追求者,他们全都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邪道者。』像这样说者,这里,他贬抑某些人;『凡自我折磨的实行:苦的、非圣者的、无益的不追求者,他们全都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正道者。』像这样说者,这里,他称扬某些人。『凡那些有之结未舍断者,他们全都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邪道者。』像这样说者,这里,他贬抑某些人;『凡那些有之结已舍断者,他们全都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正道者。』像这样说者,这里,他称扬某些人。比丘们!这样是称扬与贬抑而非法的教导。
  比丘们!怎样是既不称扬也不贬抑而是法的教导呢?『凡结合欲之乐与喜悦的追求: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追求者,他们全都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邪道者。』他不这么说,『追求,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像这样说就是法的教导;『凡结合欲之乐与喜悦的追求: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不追求者,他们全都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正道者。』他不这么说,『不追求,这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之法,是正道。』像这样说就是法的教导。『凡自我折磨的实行:苦的、非圣者的、无益的追求者,他们全都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邪道者。』他不这么说,『追求,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像这样说就是法的教导;『凡自我折磨的实行:苦的、非圣者的、无益的不追求者,他们全都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正道者。』他不这么说,『不追求,这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之法,是正道。』像这样说就是法的教导。『凡那些有之结未舍断者,他们全都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邪道者。』他不这么说,『当有之结未舍断时,有也未被舍断。』像这样说就是法的教导;『凡那些有之结已舍断者,他们全都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正道者。』他不这么说,『当有之结已舍断时,有也被舍断。』像这样说就是法的教导。比丘们!这样是既不称扬也不贬抑而是法的教导。
  当像这么说:『应该知道称扬、贬抑,知道称扬、贬抑后,既不应该称扬,也不应该贬抑,只应该教导法。』时,缘于此而说。
  而,当像这么说:『应该知道乐的区别,知道乐的区别后,应该从事自身内的乐。』时,缘于什么而说呢?比丘们!有这五种欲,哪五种呢?能被眼识知,令人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可爱样子的、伴随着欲、贪染的色;能被耳识知……的声音;能被鼻识知……的气味;能被舌识知……的味道;能被身识知,令人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可爱样子的、伴随着欲、贪染的所触,比丘们!这些是五种欲。比丘们!凡缘于这五种欲生起的乐与喜悦,比丘们!这些被称为欲乐、秽乐、一般人的乐、非圣乐,我说:『不应该熟习、不应该修习、不应该多修习,对这种乐应该害怕。』比丘们!这里,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比丘们!这被称为离欲乐、独居乐、寂静乐、正觉乐,我说:『应该熟习、应该修习、应该多修习,对这种乐不应该害怕。』当像这么说:『应该知道乐的区别,知道乐的区别后,应该从事自身内的乐。』时,缘于此而说。
  而,当像这么说:『不应该说秘密语,不应该说明显的尖锐[语]。』时,缘于什么而说呢?比丘们!这里,如果知道秘密语是不真实的、不如实的、不具利益的,他当然不应该说那个秘密语,如果知道秘密语是真实的、如实的、不具利益的,他应该学着不说它,但,如果知道秘密语是真实的、如实的、具利益的,在那里,识时机者会说那个秘密语。比丘们!这里,如果知道明显的尖锐语是不真实的、不如实的、不具利益的,他当然不应该说那个明显的尖锐语,如果知道明显的尖锐语是真实的、如实的、不具利益的,他应该学着不说它,但,如果知道明显的尖锐语是真实的、如实的、具利益的,在那里,识时机者会说那个明显的尖锐语。当像这么说:『不应该说秘密语,不应该说明显的尖锐[语]。』时,缘于此而说。
  而,当像这么说:『应该徐缓地说,不急忙。』时,缘于什么而说呢?比丘们!这里,如果急忙地说时,身体疲劳,心也受损害,声音也受损害,喉咙受疾苦,急忙所说的话是不明白的、不能被识知的。比丘们!这里,如果徐缓地说时,身体不疲劳,心也不受损害,声音也不受损害,喉咙不受疾苦,徐缓所说的话是明白的、能被识知的。当像这么说:『应该徐缓地说,不急忙。』时,缘于此而说。
  而,当像这么说:『不应该坚持地区语言,不应该超越正常[使用]之外。』时,缘于什么而说呢?比丘们!怎样是坚持地区语言与超越正常[使用]之外呢?比丘们!这里,在某些地方,他们称『茶碗』、『钵』、『碗』、『台皿』、『平锅』、『锅』、『饮水器』,像这样,在那些地方他们如是、如是称呼它,如是、如是他硬是执取而执着地说:『这才正确,其它都错。』比丘们!这样是坚持地区语言与超越正常[使用]之外。比丘们!怎样是不坚持地区语言与不超越正常[使用]之外呢?比丘们!这里,在某些地方,他们称『茶碗』、『钵』、『碗』、『台皿』、『平锅』、『锅』、『饮水器』,像这样,在那些地方他们如是、如是称呼它,如是、如是他不执着地说:『这些尊者像是对我说关于这个。』比丘们!这样是不坚持地区语言与不超越正常[使用]之外。当像这么说:『不应该坚持地区语言,不应该超越正常[使用]之外。』时,缘于此而说。
  比丘们!这里,凡结合欲之乐与喜悦的追求: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者,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因此,这是有诤法;比丘们!这里,凡远离结合欲之乐与喜悦的追求: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圣者的、无益的者,这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之法,是正道,因此,这是无诤法。
  比丘们!这里,凡自我折磨的实行:苦的、非圣者的、无益的者,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因此,这是有诤法;比丘们!这里,凡远离自我折磨的实行:苦的、非圣者的、无益的者,这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之法,是正道,因此,这是无诤法。
  比丘们!这里,凡被如来现正觉、作眼、作智,导向寂静、证智、正觉、涅槃的中道者,这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之法,是正道,因此,这是无诤法。
  比丘们!这里,凡称扬与贬抑而非法的教导者,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因此,这是有诤法;比丘们!这里,凡既不称扬也不贬抑而是法的教导者,这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之法,是正道,因此,这是无诤法。
  比丘们!这里,凡这欲乐、秽乐、一般人的乐、非圣乐者,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因此,这是有诤法;比丘们!这里,凡这离欲乐、独居乐、寂静乐、正觉乐者,这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之法,是正道,因此,这是无诤法。
  比丘们!这里,凡这不真实的、不如实的、不具利益的秘密语者,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因此,这是有诤法;比丘们!这里,凡这真实的、如实的、不具利益的秘密语者,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因此,这是有诤法;比丘们!这里,凡这真实的、如实的、具利益的秘密语者,这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之法,是正道,因此,这是无诤法。
  比丘们!这里,凡这不真实的、不如实的、不具利益的明显的尖锐语者,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因此,这是有诤法;比丘们!这里,凡这真实的、如实的、不具利益的明显的尖锐语者,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因此,这是有诤法;比丘们!这里,凡这真实的、如实的、具利益的明显的尖锐语者,这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之法,是正道,因此,这是无诤法。
  比丘们!这里,凡这急忙所说者,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因此,这是有诤法;比丘们!这里,凡这徐缓所说者,这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之法,是正道,因此,这是无诤法。
  比丘们!这里,凡这坚持地区语言与超越正常[使用]之外者,这是有苦、有伤害、有恼愁、有热恼之法,是邪道,因此,这是有诤法;比丘们!这里,凡这不坚持地区语言与不超越正常[使用]之外者,这是无苦、无伤害、无恼愁、无热恼之法,是正道,因此,这是无诤法。
  比丘们!因此,『我们将知道有诤法、无诤法;知道有诤法、无诤法后,我们将走向无诤道。』比丘们!你们应该这样学。而,比丘们!须菩提善男子是无诤道之行者。」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无诤之分别经第九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相{导}[道]说(MA.169)」,南传作「秘密语」(Rahovād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秘密的话」(covert speech)。
  「齐限说(MA.169)」,南传作「应该徐缓地说」(Ataramānova bhāsey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个人应该从容地讲」(One should speak unhurriedly)。
  「莫是莫非(MA.169)」,南传作「不应该超越正常[使用]之外」(samaññaṃ nātidhāveyyā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个人不应该凌驾正常使用」(one should not override normal usage)。
  「有结不尽(MA.169)」,南传作「有之结未舍断」(bhavasaṃyojanaṃ appahīn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未舍弃生命的拘束」(who have not abandoned the fetter of being)。这里的「有」(bhava),即十二缘起支的「有」。
  「有诤法」(dhammo saraṇ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具冲突的状态」(a state with conflict)。
  「分别无诤(MA.169)」,南传作「无诤之分别」(araṇavibhaṅgaṃ,另译为「无诤的解释;无诤之解说」),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无冲突的解说」(an exposition of non-conflict)。
  「受疾苦」(āturīya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变得沙哑」(becomes hoarse)。
  「决定于齐(MA.169)」,南传作「乐的区别」(Sukhavinicchayaṃ,另译为「乐的决定」),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如何定义乐」(how to define pleasure)。「区别」(vinicchayaṃ),另译为「决定;决断;判决;审判;辨别」。
  「莫面前称誉(MA.169)」,南传作「不应该说明显的尖锐[语]」(sammukhā na khīṇaṃ bhaṇ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个人不应该说明显的尖锐话」(one should not utter overt sharp speech)。「明显的」(sammukhā),原意为「面前的;现前的;面对的」,「尖锐[语]」(khīṇaṃ, 疑为khiṇa之讹),原意为「锐利的」,但后面经文作「尖锐语」(khīṇavādaṃ),故作「尖锐[语]」。
  「随国俗法(MA.169)」,南传作「不应该坚持地区语言」(Janapadaniruttiṃ nābhinivesey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个人不应该坚持地方语言」(One should not insist on local language)。「地区」(Janapada),另译为「国土;地方」,「不应该坚持」(nābhiniveseyya),另译为「不应该执持;不应该执着」。
  「食」(肉体的),参看《杂阿含472经》「乐食受」比对。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140经 界分别经
下一篇:中部138经 总说分别经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七○一)
 关于因明的支分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五一)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六(一二三八)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三一○)
 长部23经 波亚西经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一二四三)
 佛经概说 四、百喻经 1 愚人食盐喻
 《正理经》简读之十三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八七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炎凉一寸心[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永明延寿的万善同归论[栏目:道坚法师]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二章:孝 Chapter Two: FI..[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勇猛精进 至诚忏悔[栏目:常善法师]
 灯火相续 佛法永存[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净土法门的修学要领 五、在身、口、意上实修[栏目:达照法师]
 四众归仰的人间佛教导师[栏目:超定法师]
 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4.人身转生之宝贵及可塑性[栏目: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欢迎缅甸记者访华团致词[栏目:太虚法师]
 二十一祖 婆修盘头尊者[栏目:佛祖道影白话解·宣化老和尚讲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