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让自己快乐一点
 
{返回 格西索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48

如何让自己快乐一点

主持人:大家都在寻找快乐,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人,不管是学佛刚入门还是久修者,如何让自己快乐,在佛学里,佛陀给了我们答案,但我们没有遍学,都只能片面的零星地得到一些答案,还不一定对。这次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几位格西,扎西坚赞格西,提乔格西,拉然巴格西千惹坚赞,拉然巴格西索南,在当今佛教尤期是格鲁派里面应该是权威了,他们都是高级佛学院考官一级的,今天把他们请过来谈一谈佛法里是怎么看待快乐的。今天主要分为三个问题。

       一.如何让痛苦转化为快乐
       二.现在的快乐如何增上
       三.无漏大乐如何速疾证得
 
格西索南:我主要想讲的是自他相换菩提心的修法。因为通过它我们能够得到快乐,减少痛苦。这是非常重要的修法。自他相换藏语里是dongnin,dong就是舍.舍弃。dongnin就是取。通过取的修法来增强自他相换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修自他相换的目的。简单说,菩提就是佛陀的意思,心就是愿望。菩提心就是为度化一切众生我愿证得佛的果位,简单讲就是这个意思。当你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想修“取舍”时,有两个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取”的修法主要的基础条件是悲心。“舍”的修法主要的基础条件是慈心。也就是在慈悲心的基础上进行“取舍”的修法。这样才会发自内心地对众生产生悲心——愿众生离苦。因为通过这种悲心的力量,也就是“取舍”的这种修法取他人的痛苦的话,发自内心的就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感觉一切众生都是脱离痛苦的。特别是观想一个特别严重的病人——比如自己的母亲或者一个得了特别严重的病的陌生人,将病人观想在自己的面前,然后发悲心,吸气,这个时候就会有一种真正升起悲心的感觉,在那种修法的境界中没有自私的想法,“我怎么办啊......”的想法,刹那之间我执就停止了,相续当中那种快乐随之升起。修“取”的时候吸气,取别人的痛苦融入到自己的身体。但这个时候大家往往会怕增加自己的痛苦,增加烦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众生的自私心我执本来就很强,我执不想接受,不想面对任何痛苦,所以在修“取”的时候,在观修正确的情况下,清楚的情况下,“取”的修法打到自己的我执上,破坏自己的我执,那种自私心和恐惧感就没有了。从深刻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就是自私心。因为一切快乐的来源是利他心,一切痛苦的来源是自私心。所以我执心要破它,因为一破就会转。
 
格西:一般从痛苦的角度说有三个苦,苦苦,行苦,坏苦。行苦我们一般人都无法感受到苦苦本身有两种苦。一种是心里的苦,就是心里对一件事情不认同所带来的烦恼,痛苦。另一种是身体本身的苦。比如生病。身体的苦没法瞬间消除,因为我们借用药物的时候也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让她好起来。心里的苦却可以瞬间减少。过去有一个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行者,专修自他相换,同时他也是一个专门为众生可以舍弃自己的这样的一个人,在他的修行过程中能够为了利益对方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比如为了做药引......而有这样一颗舍的心,甚至身上的肾为了众生都可以摘掉。但这个过程难免会有痛苦,只要没有成为登地菩萨之前,这种痛苦就会依然纯在。但心里这种感受完全可以瞬间转化。比如说,他把身体的肉给了需要的众生,那个众生得到肉可以消除自身痛苦时,施者心中的那种喜悦就可以把那种痛苦完全抵消,减少。一般普通人顿时能够消除痛苦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因为他需要借用佛法里的修行方法。比如我们证得无上菩提后就可以彻底解决所有的痛苦。证得空性智慧后,他看到一切事物的本相以后才能脱离这些事物带来的痛苦。这种方法有,但真实得到的,比如说我自己得到的经验上面,传播方式,让对方通过这样的方式彻底解脱,这样的可能性就小,因为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路,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所以他可能一下子达不到。那么前面说到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这些苦怎么彻底脱离?有一个能够直接达到的方法。比方说,我们首先要知道一切痛苦的最根本的根源是嗔恨心,伤害心,你对我不好我马上就伤害你的这一种伤害的心理。这种伤害的动机来源于嗔恨。这个就要先看它的过失,知道这个过失后就尽可能的去避免这样的心态的产生,这样一来真正去修行的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有那种喜悦心,爱心。喜悦心,爱心的建立是从自己的身边开始培养的。因为对于一个行者来说,他肯定会发很大的愿,愿一切有情脱离轮回......但这个暂时来说显得特别远,是你没办法做到的。最重要的是你旁边的人。你发很大的愿,但对身边的人却经常发火.生气.谩骂,自己非常生气这样的情况下去修练是不可能的。所以“爱”要从身边的人做起,做到不怒.不嗔,从最旁边最近的人开始修练,慢慢地逐渐锻炼到对自己身边的人也都可以有爱的时候,那么开始往外扩展,最后能够达到爱一切众生。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真正的学佛修行还是从对待身边的人做起。从小的家庭发起爱,耐心,不怒,去爱.关心家人。这样从一个家庭培养起来的,然后到你的一个小的环境.空间。这种爱的发扬就可以发扬到邻里之间,然后就可以发展到整个村子之间。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都可以发展这样的爱。有了这样的爱以后才能消除很多的痛苦。很多人各方面都非常具足。生活条件等各方都非常好,没有任何生存方面所带来的不愉快。但却有很多痛苦,很多争执,一些细节上的事让自己忍不住去争吵。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你没有去重视这个没有真正地去爱他们,没有去忍辱,没有耐心地去对待所导致的。所以从这上可以看出来,从自己身边的人开始发展自己的爱心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请各位格西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谈一谈如何让自己快乐起来。
 
格西提乔:一切痛苦和烦恼的根源来源于自私,以自我为主所导致的特别大的自私所带来的特别大的欲望。什么都想得到,不知足。这两种原因是导致一切痛苦的根源。因为贪而不知足所导致的。怎么能够去对治呢?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知道一切根本的本质是无自性,知道这一切是虚假的,不实有的,以这样的方法去对治。同时要想到一切贪心,不知足作用下带来的嗔恨心,伤害,当这些出现时会带给你很多痛苦,那么你知道这种事情后,通过前面的方式就可以对治后面的嗔恨心不知足心等等。
 
扎西坚赞:对于自己来说,过去自己身体有疾病,这种疾病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烦恼。同时一起学习的师父们喇嘛们,对方获得一些赞叹好处之后,自己也难免会因生起嫉妒心而导致一些不愉悦。我们来到这个轮回以后,生病也好,烦恼也好,这样的事情暂时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如刚才提乔老师所讲到的这个是属于业所牵连的,已经注定的,目前自己的能力无法避免它。比如说生病这一块,你没办法不生病,但是生了病之后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这个病,这是非常重要的。你直接接受这个病,我可以有这个病,我可以有这样一个问题,这样接受了面对了以后,那么后果完全不一样。疾病给你带来的痛苦反而变成了一种机会,一种认识自己的机会。我们平时按照菩提心的方式去学习修行,那么外面所给你带来的违缘或者不幸不是负担,反而变成了一种机会。有一种说法,一切苦是福的因,高僧大德他们也是经过了很多痛苦,很多困难,在这个困难中得到了无上菩提的果位。我们学习佛理知识为什么没有能力对治这种痛苦,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并没有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我们平时所学的哪怕一点点付诸在实践中的话,这种实践就具有这种转化痛苦的力量,不可怀疑。拿自己来说过去跟现在会有小小的差异,通过学习《入行论》,虽然通过修行得到的登地证悟的功德没有,但自己最直接的变化就是自己的耐心越来越强大,更有耐心去面对一些事情,事物。比如自己的师兄弟有很高的名望地位,很多人得到了什么大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像以前那样心里不舒服的过失就会没有。过去生病会担心紧张这个病会怎样,现在就不会担心。而且这些病带来的正面力量比负面的还会多些。这就是比较大的变化。那么总的来说,我们目前不能解决所有的痛苦,怎么解决暂时的痛苦就是要有耐心,有了耐心和面对困难的能力,承受能力这两者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格西索南:这里面包含了一个最主要的意思。对于忍耐,忍辱,大部分人的理解是当有人伤害到你的时候才修忍辱,刚才格西扎西坚赞的意思是当别人快乐的时候自己也要忍辱,为什么别人快乐的时候自己也要忍辱呢?因为那时自己会生起嫉妒心。一种忍辱是嗔恨心的对治,一种是嫉妒心的对治。嗔恨心的对治是当自己不开心,遇到痛苦,嗔恨心生起的时候,要用忍辱来对治。嫉妒心的对治是别人快乐的时候,尤其是自己的敌人,自己不喜欢的人快乐的时候,这时我们要修忍辱。比如一个家庭,父母对女孩好男孩会不高兴,儿子对媳妇好,婆婆会不高兴,婆婆一直说儿子要对媳妇好,等到儿子真的对媳妇好的时候就不高兴了,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所以,格西扎西坚赞的意思是当别人快乐的时候,尤其是自己真正的家人,真正的朋友快乐的时候自己不快乐,这是很愚痴的一件事。实际上也是有许多这样的情况,这时我们要修忍辱。在这时,忍辱是嫉妒的对治而不是嗔恨心的对治。因为这种嫉妒也跟嗔恨心有关系。有些嫉妒是嗔恨心带来的,有些嫉妒是从嗔恨心中生出来的。所以两种嫉妒,一个跟嗔恨心有关,一个跟嫉妒心有关。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修法。
 
格西提乔:《前行》里面谈到人身难得和生死无常的时候,很多人特别是藏族的一些学者或是研究佛学的人很多人会担忧要是过度宣传生死无常时,人会对整个事物产生消极感,这种消极感会带来什么呢?因为观了死无常,你就不会有进步,就不会有变化,就回会落后。他们会担心很多东西,就会有这样一些论点和怀疑,觉得会对进步对发展有阻碍,所以在这方面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讨论。这种观点是因为中间对其有错误的理解所导致的。学习《入菩萨行论》的时候里面就有从开始依止上师一直到观想人身难得,生死无常,因果不虚这些观点。这些观点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你生起慈悲心,菩提心。为了让你生起菩提心的前因,它就是前面所需要的帮助的前提条件。它是直接的前因。我们现在一直在说我们要有爱心,我们要以他为主,无论是有信仰的还是没有信仰的人都认同这个慈心,爱心。但慈心爱心不是无意中产生的。我们为众生发起菩提心,它也需要前因。怎么能建立起这个理由呢?打个比方,自他交换菩提心以利他为主放弃自己,但实际上说完这些话真实去做的时候内心会充满矛盾和困难。所以,舍弃自己这块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就是自己的真相,只有通过生死无常的观点来对轮回有一个彻底的认识以后才有可能为了众生顿时舍弃自己,那我们在实修的过程中,比如说观想空性也好,菩提心也好可能对自己内心效果没有那么强大,但你一旦认认真真地面对无常,观想生死无常的时候会触动到自己,所以对我们现在暂时来说,这些前行的法,也就是菩提心方面前提的修法显得更为重要。
 
主持人:刚才每位格西都是从理论上谈的,那么能不能给大家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当“我”不快乐的时候,我是怎么转化成快乐的。
 
扎西坚赞: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在自己得到的利益的过程中会形成障碍。比如说自己应得的东西,别人窜过来就把他抢走了,或者应实现的东西因为有他人的阻碍而没有实现。过去要是出现的话自己会有一段时间不开心,自己的生活里面也出现过,自己一味的帮助他,对他好,但是反过来在很多事情上他不但不帮自己还会带来很多阻碍和破坏。因为这样自己内心会有我对他这么好做了那么多,但是反过来他还那样做,心里会有遗憾或不舒服,对自己做的事情的不肯定的态度也会产生。学习《入行论》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入行论》里讲的道理是虽然自己暂时做的事情是利他的,也没有害他,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帮他,但他反过来做的事情是伤害你的,对你有害不利的事情,那这时应该怎么办呢?他对你做的不利的事情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你前世种了这样一个因,通过这样的方式显现了,你必须要面对。因为有这样的因,所以今世他不但不感激你,还要为难你,给你造成伤害,这就是对你前世的报应。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要想到忍辱耐心的功德,有一个这方面的学习和理解的话,那么它就成为一种助缘,通过它来开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说马上动怒。一.前世自己所欠的债通过这样的方式还掉了。二.通过这样的事件,比如说别人的伤害,排斥......就会给自己带来深刻的认识,同时自己的傲慢,自以为是的态度就会降低。虽然自己承受这些痛苦,但想到他人也有那么不容易的事情,对别人就会产生更加怜悯之心。从自己的角度来说自己所遭受的这些不幸是前世造恶业带来的恶果,防止自己再去造恶业。而对方无缘无故的伤害你他也造了很大的恶业,那么对他也会产生慈悲心。
 
格西提乔:巴米寺的一位格西,格西在印度的时候曾经发愿将来回到西藏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需要的人,弘扬佛法。回到藏地后,和藏区原有的一些师父各方面观点不太一样,有些人可能不太提倡辩经啊,学习啊这些方面,包括我们噶举里面也会有这些事情。格西在那边任教的过程中难免有些人会造谣,说他法脉不对,修行方式有问题,或者就要到政府部门说他是从“那边”来的,有政治问题等等各种方式在背后造谣破坏。当时一般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因为你的愿心是非常大的,目的是利他,是要为他们做点事情,但他们里面的一群人不但不感恩,反而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自己,是非常难受的一件事情。格西自己就会思考就是前面讲到的,首先要想到因果不虚的道理,因为前世自己可能在不同方面造了恶业,所以导致自己无选择性的就遇到这样的痛苦和困境,那么既然这些痛苦和困境是自己造恶业所带来的业果,那么通过这个也就消除了业障。所以没必要过于痛苦,同时这些无知的人这样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对待自己,反过来他们的无知和无明是值得可怜和悲悯的对象。同过慈悲心的方式去对待他们,然后来降低自己内心的反感和烦恼,同时更加坚定地去开展弘法利生的事业。上师们的开示在生活中得以运用,这一点是非常有意义的。这里他采用了三种方式。一.观想因果不虚二.通过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三.通过祈请佛菩萨自己的上师三宝度过了这些困境。
 
格西索南:在我现实生活中里最痛苦的就是离开母亲的事情。第一次离开母亲是十七岁去印度学习佛法。第二次就是母亲去世的时候。可以说是两种离开母亲的情况。我十五岁出家在一个小寺庙里,十六岁时就想既然已经出家了,只在寺庙里念念经做一些超度的事情总感觉这不是我最终需要的。那时我只是个无名的孩子,没上过学,什么也不懂,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但总感觉我要离开家乡到很远的地方去学习佛法,要不然总感觉自己出家的意义不大。仅仅出家,没有佛法的闻思对佛学学习方法的不了解,自己总感觉不满意。听说印度那边有很多大师,大佛学院大法王都在那里,因此我很想去印度,我想得到真正的佛法传承和真正的佛的智慧和修行方法。那时我跟父亲说的时候,父亲说‘好,你去印度很好。’但是妈妈就一直不同意,后来也同意了,但是有两件事情要做,“第一.我自己的上师已经圆寂了,听说他的转世在印度,你好好照顾他,关心他,帮助他,包括洗衣服,做饭等等。”因为我母亲没有文化,家庭条件不好,再加上身体不好,觉得这辈子再想见到自己的上师也没有什么希望,所以将自己的孩子供养给自己的上师,就像自己在上师身边一样。“第二就是希望你好好学习佛法,将来也许会成为弘扬佛法的人。这辈子我们也没什么希望可以再见面,这两件事如果你能做到的话,那么我死也不会后悔了。”
     后来我就去了印度,去的路上也很危险,有时候还会有生命危险。到了印度以后也没有什么联系。六年以后听别人说我母亲已经去世了,有人说你母亲生病了,但不是很严重,但是当地的医疗条件不好,生活水平也很低,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穷死的。因为没钱,小小的疾病也会致死。我母亲就是一直拉肚子,就这样死的。当我听到母亲离开人世的消息的时候,心里非常难受,我就一直看着西藏那个方向。就那样看着,一直流眼泪,嘴里念着妈妈的名字。但这个时候光难受,痛苦,哭也没有用,现在已经到了那么大的佛学院。当时我已经留院了,学习了《现观庄严论》,还没有学到《中观》,我知道慈悲心的修法,自己在家里供了三盏灯,点燃一支香,然后开始祈祷诸佛福萨,给我母亲念经超度,心里观想母亲在自己的前方,希望她远离痛苦,希望她永具安乐。知母,念恩,慈心,悲心,菩提心七支因果菩提心的修法当中也有一个方法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讲要对亲生母亲发慈悲心。如果对亲生母亲没有慈悲心的话,对众生发慈悲心其实很难。我想她的时候,心里难受的时候马上就观想她在自己的面前,然后希望她远离痛苦,希望她永具安乐。心里想你交代我的两件事情我一定会做到的。所以我在印度的时候一直跟着她的上师,我们一直在一起。他对我非常好,我对他也非常好。我心里就想:母亲你让我做的这两件事情我肯定会做好的。作为孩子来说,你能做到父母交代的最渴望的那个事,这是最大的的报恩。报恩不仅仅指物质上的,比如给钱,按按摩什么的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最重要的是他的心相续中最渴望的是什么,而且这是非常正确的渴望。我认为母亲交代我的这两件事是正确的。虽然我母亲嘴上说‘我是个牧民,什么都不懂。’但我一直感觉她太懂了,很宽容。这里面包括对自己孩子真正的爱,无私的爱,有时候我们会说我爱你,可这种爱是为了“我”,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母亲也说了“将来说不定你会成为弘扬佛法的人”。虽然我不是一个大师,但我自己最大的愿望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弘扬佛法,虽然我自己没有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大智慧,不能为无量无边的众生做什么大事,但我相信为你们所讲的法的方向绝对不会错。绝对是真正的佛陀的,宗喀巴大师的,印度那烂陀寺的大师们真正的观点。因为我学习的地方不是一般的地方。是大佛学院,而且那里有很多证悟开悟的具有大智慧的高僧大德。所以在那里学习的人从传承和理论来讲的话肯定是清净的,圆满的。弟子对我的恩德也是很大的,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是弟子安排的,我所能给予你们的就是好好讲法,汉地信佛的人特别多,想学习的人也特别多,所以我尽力去做。
     在这里,从修慈悲心的角度来说,自己亲爱的母亲死亡的时候,作为孩子的我真正的观想希望她远离痛苦,永具安乐,这样发慈悲心观想五分钟,十分钟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的痛苦没有了,心里很轻松。悲伤就消失了。而且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修慈悲心的机会。遇到这种情况时修的慈悲心是真正的在发慈悲,修过后效果马上就会很明显。
     对今生的父母,亲戚朋友,金刚兄弟修慈悲是很重要的。比如我自己,十几年中跟六十多个同学一个班,我对他们有与我上师的信心差不多的感情,对我来说恩德也特别大。没有这些同学仅仅靠上师也很难学习佛法,很有可能今天听明天就忘了,而真正的辩经最好的这些同学,辩经时经常吵架,经常谩骂的人成为对自己有恩的人,毕业以后变成了最好的朋友。而皈依僧中把所有的出家人都当成真正的僧只是一种比喻,其实所有做善业的人,好心的人都可以当做僧。所有对自己有恩的人或者所有向善的人都可以当做真正的僧。僧并不是专指出家人,从僧宝中僧的定义来讲无论是在家或是出家,无论是有信仰还是没有信仰,向善是很重要的。你只是表面上信佛,心里却没有善的话,从佛教的观点来说意义不大。释迦摩尼佛讲得很清楚,依法不依人,信法比信佛重要得多,皈依法比皈依佛重要,信仰是自己的一种精神力量,不管是天主教还是外道还是内道佛教,外道佛教都是精神信仰,但方式不一样方向就不一样。所以,念皈依僧在观想时要把所有的学佛的人都当成僧这样的观想。开始的时候对金刚兄弟,亲戚朋友们,家里的人你能做这个的话,念皈依僧的时候就很舒服,做不到这个念皈依僧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主持人:如何速疾获得无漏的大乐
 
扎西坚赞:我们现在很难具足无漏的大乐,但怎么朝着个方向走呢?其实有无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得到这种大乐,但那么多方式方法中精髓中的精髓就是自他交换菩提心。我们现有的烦恼,嫉妒心,嗔恨心等各种的烦恼各种的问题,这一切都跟自私有关。但是首先要认识烦恼,然后再找到对治力去对治它,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用你这一生的寿命都不够你认识这些和对治这些的,时间上肯定会不够的。所以,《入行论》中寂天菩萨所讲的一个偈颂大致所讲的就是最快能证得无上菩提,获得无漏大乐最好的方法就是自他交换。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首先要知道自私的过失和利他的功德,这种对比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能感受到的痛苦和烦恼,这一切的根源是自私带来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明显的例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虽然我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私心,但是自私更严重的那个人,无论他在现实生活中具足什么样的条件,但是他会比别人痛苦很多。因为他会害怕会担心失去很多,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所以整个人都是非常沉重的。那么,在这种自私的作用下任何灾难,甚至一个小小的过失都会给他造成巨大的伤害,因为他承受不了。一点点的事情会弄得他受不了,不舒服。这种承受力低到什么程度呢?自己的好朋友今天得到了一个好处或者别人赞扬了他几句都会弄得自己心里无比的不悦,在一个家庭里面,虽然你具有很好的知识和能力,但你非常自私的话,无论你的父亲还是母亲,你的子女都不会把你当做家庭的中心。在单位或团队里,你作为一个最有知识最有能力的人而成为领导,但你非常自私,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别人无法信任你,你也无法为别人谋利。简单讲从小到家庭,大到国家,一切的事情是因自私引起的,对于来世来说堕入三恶道或者其他的恶果也是今生过于自私所导致,因为自己的需求就会放纵自己就会做出各种各样比如杀生,偷盗,邪淫等的恶业。所以《入行论》中讲道的世间所有的痛苦皆因自私而起,反过来有一个利他的心就轻松很多快乐很多,宽阔很多。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验证这一点,有利他心的话,别人得到各种好处都会因此而欢喜,不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如同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子女好了的话父母会更高兴,不会去嫉妒,别人好了等同于你自己好了一样会欢喜。他没有多大的学问,但他一切以利他心态的话就算在一个家庭里面也会得到最大的重视和尊重。我们平时会做比如杀生.邪淫.妄语.挑拨离间等等身语意三门的恶业,也不需要一个一个去对治,只要你把自私对治了,这一切就一起对治掉了。比如父母不会偷自己孩子的财物什么的,因为自己的心里觉得他们比我重要。因为有利他之心,不会做出伤害他们的行为。如同上例,有了利他之心后,所有的害他的恶业因此而禁止。所以我们学了那么多佛理知识,但是没有学会去对治的话,那么他还是无法铲除痛苦之根源。
 
主持人:站在密法的角度,如何让自己的痛苦转化为快乐。
 
格西提乔:密宗和显宗不一样,因为它的门更广方法更多,这里面最特殊的是三身的运用,也就是三身转化。三身转化就是法.报.化三身的转化。比如说死亡法身,中阴报身,现实化身类似这样的认识。这种方法是非常独特而且特别了不得的。藏族有一个例子,有一种食物叫“侻”,侻就是酥油和奶渣和在一起。侻好不好吃主要看酥油好不好,没有酥油侻就不好吃,肉好不好吃就看这个肉的脂肪有多少,要是特别瘦的话味道就不好。这是民间的俗语,一种比喻,主要比喻你要具备他的好的话,主要条件要具足。你要修持无上密宗的话就必须要具备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和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对空性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空性智慧的摄受和世俗菩提心的话,密宗的修持是非常困难的。密宗修持的特点就是我们可以把一切转为道用。一些欲转为道用这个方式大家普遍知道,那么其他的烦恼,比如嗔恨转为道用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非常困难。但在密法里面它有一些理论方式方法可以把一切反面的情绪和问题全部转为道用。实际上它就成为一种修行的工具,有这样的作用。但这个方法实践起来必须要具足对空性的认识和了解,也就是在具足世俗菩提心的基础上对胜意菩提的了解和认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返回 格西索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悲心——其他宗教也讲慈悲心,和佛教的慈悲心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佛教徒可以求世间成就吗?
 闻思空性的意义
 给世间神磕头是不是违犯皈依戒?
 佛教徒可以求世间成就吗?
 放生开示
 应成八大难处关键:与唯识相关的论辩有三
 远离八大怖畏烦恼
 如何让自己快乐一点
 学习佛教中的哲学...算不算皈依?他这样修炼能不能证得空性?
 慈悲心——其他宗教也讲慈悲心,和佛教的慈悲心有什么区别?
 土地、龙王等等可不可以供在佛堂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义务社会教育工作者[栏目:净空法师]
 大钟[栏目:无声息的歌唱]
 数息心要[栏目:洪启嵩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