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无量心》简要开示
 
{返回 桑杰年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01

《四无量心》简要开示

上师:尊贵的第十世桑杰年巴仁波切

地点:香港当卡菩提佛学中心

时间:2011年9月30日

翻译整理:桑杰年巴仁波切法语

首先,我很高兴能够来到这个美丽和殊胜的道场,同时尊贵的巴桑仁波切在几个月之前就邀请我来到这里,所以这次我很高兴可以在此与大家见面。

就历史渊源上而言,我同尊贵的都穆曲杰仁波切有着特殊的因缘,因此说实话,来到此地对我来说很特别,并不是一次普通的讲课,我感到非常高兴。

生命无常,但是佛陀的加持仍在

就我自己而言,你们都已经非常熟悉我了,我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去年我也同样在这里,唯一的不同只是白头发更多了。但对我来说,这非常好,它告诉我无常。在佛陀的教法中无常是非常重要和根本的修持,特别是在噶当派的传承中。无常是以前伟大的上师们最根本和精要的修持,所以对我来说他们是很好的榜样,我希望对你们来说也是如此,尽管我看到除我之外这里并没有坐着其他有白头发的人(众笑)。

能够在此,用我对佛法仅有的一些了解,来为大家分享以前伟大上师们的教导,我觉得非常欢喜,这来自于佛法的加持,来自于整个传承的加持,也来自于那些伟大上师们的教诲的加持。这些加持仍然在世间不断兴盛着,不断利益着他人。虽然你们不能代表全部的人类,但是通过听闻这些教导和加持的精要,毫无疑问的,你们将会利益到许许多多众生。所以虽然我所了解的只有一点点,但是我无法保持沉默,我想与你们大家分享这些伟大的教导。

“四无量心”成就无法测度的遍知佛果

今晚的主题是“四无量心”,这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教导与修持。我们说为何要称之为“无量”,因为“无量”意味着我们无法去测度它的利益,无法去思议这个修持本身,因为通过四无量心的修持,行者可以成就遍知的佛果,且这是唯一的修持道路。

通常在每一次修法前,我们都会以四无量心作为开始的偈颂。为什么?因为这不仅仅是唱诵和祈愿而已,这是我们需要深入自心中去培养的,如此我们才能够利益到我们自己,也利益到他人。所以把四无量心的教导深入自心,比只是嘴上念诵要重要的多。

首先我先以藏文念诵:

愿一切众生具乐及乐因(慈)

愿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悲)

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妙乐(喜)

愿一切众生远离怨亲爱憎常住大平等舍(舍)

慈无量心的修持

第一句提到的是慈无量心,慈心、慈爱。它的意思是,愿一切众生具乐及乐因。

这里提到了因果,因果是佛法最根本的教授,也是佛陀证悟后初转*轮时所说的四圣谛中的内容。所以因果是最根本的修持,这就是为什么你们看到这里提到说愿一切众生具乐及乐因。

我们都渴望获得快乐,但是我们从来不思考快乐来自哪里,它的因是什么?由于缺乏对快乐之因的了解,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的修行,我们总是不了解快乐来自于哪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获得快乐的原因。所以这里特别强调快乐之因,行者必须去了解,去培养,去建立快乐之因。如果你在寻找快乐的话,必须去思考什么是快乐之因。

因此,佛陀的任何教授,任何开示和指引都是在告诉我们快乐之因是什么。他教导了我们不同程度的内容,有小乘的、有大乘的,也有金刚乘的。这些内容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都是教导我们如何获得究竟的快乐。如果没有诸佛菩萨和伟大上师们的开示与教导,我们根本无法了解如何去发展和培养快乐。

尽管我们总是在寻找快乐,但是由于缺乏智慧,我们无法领会这些教导,无法将这些教导植入内心,所以无法去获得究竟的快乐。因此说到快乐之因,不仅仅是简单的运用这些教导,而是我们必须去思考佛陀所说的一字一句,我们必须珍视它们,珍视这些教导,珍视传承,发现它们真正的价值,因为这些才是能获得究竟快乐的因。

为了珍视佛陀和伟大上师们的教导,行者必须要实际修持,然而我们需要有智慧,才能如法的修持,我们需要有闻思修的智慧,而闻思修的智慧是快乐之因。如果你能够开展闻思修的智慧,你会发现,越是那么做,越能够感受到佛法的珍贵。所以当你能够看到佛法珍贵之所在时,对佛法的兴趣与喜悦自然就会生起。你会心怀喜悦的修持佛法,而不是觉得你必须那么做,感到很有压力,好像你不那么做就犯了什么错似的。然而当智慧生起时,你会感到很有兴趣,很喜悦的去修持佛法。因此,智慧帮助你去发展闻思修,然后快乐一定会随之而来。

这个修持,就是希望你和所有一切众生都能拥有快乐和快乐之因。同时我们也要培养真心诚意的祈愿,真心诚意的意思是,你不想要任何回报。如果你是为了获得什么回报,这就不真诚了。所以,如果你能够带着真心诚意的去发展自己对一切众生的慈爱心,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慈无量心的修持。

因此,这个修持首先是从你身边最好的朋友,亲人开始。因为作为一个初学者,很难一开始就对一切众生生起慈爱心,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一切众生。所以先从你身边最亲爱的人,例如你的母亲、父亲、最好的朋友和亲人开始,他们是你观修慈爱的对象。

然后慢慢的、逐渐的、最终你可以扩大你慈爱之心的能力和力量,慢慢你可以扩大到对一切的众生。我这里所说的一切众生,包括你的敌人,你不喜欢的人在内。因此,先从你身边一直和你在一起的,你所挚爱的人开始,然后慢慢发展到一切众生,然后甚至是你的敌人,都可以是你慈爱心的对象。所以,如果你能够通过慈无量心的修持,达到这样坚定不移的境界,丝毫没有偏爱,遍及到一切众生之处,这就表示你真正在修持慈无量心。

悲无量心的修持

然后我们看第二句:愿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

这是悲无量心的修持。说到悲心,有两个方面的特质,第一我们称之为平等的悲心,第二我们称之为互换的悲心。

首先谈到平等,平等的意思是,我在寻求快乐,避免悲伤与痛苦,同样的,他人也是如此,所有一切众生都在寻求快乐,避免悲伤与痛苦。所以我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没有区别。作为一个大乘行者,如果你忽略他人的幸福,忽略他人的痛苦与悲伤,你就违背了大乘的修行。

所以我们不能这样,这是不对的。因此如果你珍视你自己,同样你也应该珍视他人;你担心你自己的幸福,同样你也应该担心他人的幸福。我们都是平等的。在众生平等之下,我们不应忽略他人的幸福,我们要尽量去帮助他们避免悲伤和痛苦,清除悲伤与痛苦之因,就像你为你自己所做的那样。因此,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平等的悲心。

平等意味着,无论你是我最亲近的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没有什么区别。这里的修持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一切众生,当你提到一切众生时,就表示没有偏爱。没有偏爱说,这是我的好朋友,那个不是,这样就不是真正的慈悲心。所以行者必须远离偏爱,不管对方的背景如何,长相怎么样,远离这些外在的特征,行者必须发展出对一切众生,真正虔诚的悲心与慈爱。

所以在大乘教法中提到说,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母亲。对我来说,这是修行的法门;对你们来说,能够帮助你们培养菩提心。我们都有偏爱,我们都无法一开始就毫无偏爱的开始修行,所以起初需要从你喜欢的对象开始,然后慢慢的远离这种偏爱,变得平等无私。

一旦你开展出全然的菩提心,那么不管他们是你的父母也好,你不喜欢的人也好,都没有什么区别。他人比你自己重要,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他人有那么多,而我自己只有一个;他人的痛苦远远比我自己的要多的多,你感到对他人的痛苦无法忍受,而不是对你自己。所以我们称之为平等。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现在,我想再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第一个谈到的是慈心,愿一切众生获得快乐。而快乐本身来自于行为上造作的善业,身、语、意三门所造的善业,而这三门所造的善业则来自于佛陀的教导。所以佛陀的教导是快乐最根本的来源。不去运用佛陀的教导,一个人根本无法获得快乐。所以如果能够去实践佛陀的教导,那么毫无疑问,我们就能获得快乐,这是第一点。

它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要获得快乐,我们必须仰赖快乐之因,我们必须去行持善业,投入到良善的行为中去,例如身体的礼拜,语言上的唱诵和祈愿,内心中发展出慈悲与智慧。所以,我们所有身、语、意的行为都应该按照佛陀的教导来行持,如果没有这些善业,一个人很难获得快乐。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因果。

快乐来自哪里?来自于因,快乐之因就是善业,身、语、意三门行为之善业。所以我们需要修行,去实践各种行为上的善业,它给我们带来快乐。

然后第二点,如果你不想要痛苦和悲伤,那么一个人要放弃或避免投入恶业中去。如果你仅仅是向佛陀祈祷说,我不想要痛苦和悲伤,那并不足够。我们需要去做些什么,我们需要避免造作恶业。所以,当你越来越能够避免和远离恶业时,你的痛苦和悲伤自然而然就会减少。这在佛法修持中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谈到说悲心,你对他人慈悲的同时,对自己也要慈悲,要尽量避免恶行,从而清除痛苦与悲伤。只是唱诵或祈祷并不足够,并没什么帮助,也没什么利益。因此,通过发展出智慧,一个人能够放弃恶行。但是如果没有闻思修的智慧,你是不可能轻而易举的放弃恶行的。所以在智慧的帮助下,如果一个人可以看到轮回以及轮回之因的过患与错谬,然后很自然的你就会很喜悦,也十分愿意去避免这样的恶行。

喜无量心的修持

一旦你获得了究竟的快乐,然后你便永远不会与这究竟的快乐分离。为什么?因为悲伤和痛苦之因被清除了,所以悲伤和痛苦便无法再存在。于是快乐之因便自然而然的与你相随,因为你的身、语、意始终投入在正面积极的善行中,发展悲心、慈爱、和所有的美德,例如谦虚、持戒等等,大乘修持中所有深奥广大的功德品质你都不断在修持,所以究竟快乐之因一直与你同在,你便与快乐永不分离。这就是第三点,我们说到喜无量心。第三个就是喜无量心,无尽的快乐,清除了悲伤和痛苦后的喜悦。

舍无量心的修持

然后最有一点就是舍,当你完全开展出菩提心之后,在智慧的帮助下,你毫无偏私的始终关心着他人,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大平等舍。

但是从修行的角度而言,我们是初学者,很难直接就进入这样的修持。我们必须先从老师这里获得教授,学习教法,拥有对佛法全面的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不只是简单的唱诵和祈祷,或持诵强有力的咒语。强有力的咒语有时候也不一定会起作用,因为你缺少一些最根本的品质。没有发展出智慧、悲心与慈爱这些最基本的品质,尽管你持诵这些强有力的咒语,但这根本不会对你和他人带来帮助。所以为了让修持变得有帮助,行者必须要有智慧,这是很重要的。

龙树菩萨曾说,“正念、警觉和智慧是三种武器。”有了这三样,正念、警觉和智慧,行者将毫无障碍、毫无阻挠的成就任何法门。这是佛法修持中非常精妙的方法,这很重要。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提到,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大乘行者,你就不能有所偏爱。这是很重要的教导,我们不能说他或她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所以有什么开示课程时,你就只是告诉他们,却对你身边遇见的朋友置之不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偏爱。

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训练你自己

作为一个行者,尽管你只是一个初学者,但是你必须发展出这样的理解,这很重要。你不能等着说,有一天所有的理解都能突然的生起出现,那不可能。你越去学习,越要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这很重要。我不仅是在说大乘修持,小乘修持也是如此。

觉察,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心念中出现负面的念头,你应该马上消除它。这就是我们说的修持,修心。如果你不去训练你自己,没有人可以来训练你。来自伟大上师们的所有教导、开示和建议,都是让你去修心。

所以这个四无量心的修持包含了深奥的见地、深奥的禅修,和大乘与小乘的深奥见解。这四句偈子是佛法的精髓,所以我认为如果你能在每天早晨的功课前修持它,或者在白天的功课前,又或者当你走路或做任何事时,想着这四句偈子,我想这会非常有利益,帮助你圆满成就你的修行。这就是对四无量心所作的简要解释。(完)


{返回 桑杰年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给现代人的建议》系列开示1——得获快乐的好方法
下一篇:开示
 《给现代人的建议》系列开示2——修持的方法三:正见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4——没人能读得到你的心,我们应该读我们自己的心、..
 《修心七要》教授4——检视你自己,做一个究竟快乐的修行者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3——佛陀并不希望你成为佛教徒,而是希望你成佛,我..
 《修心七要》教授1——修心是佛法最基本的修持
 21度母灌顶开示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5——成熟心识,转化将自然发生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1——解释比灌顶更重要,必须了解修法的意义..
 开示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8——我们的心一直以来都是完全真实,纯净透明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九十三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三论宗衰灭之原因(理净)[栏目:三论宗简介]
 何谓敦品,何谓立德?[栏目:宣化上人]
 为什么我的是非标准往往和他人产生冲突?我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吗?[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净土十疑论》译解 4[栏目:慧律法师]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二[栏目:世亲菩萨]
 第八十八 鞞诃提经[栏目:第二篇 中分五十经篇]
 为孩子建设一个「干净」的「心地」[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一半聪明一半糊涂[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师若摇头,弟子摆尾[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