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财富与心富
 
{返回 静思法语·释证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18
静思法语
财富与心富
释证严 
   
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各行业在此冲击之下,许多人患得患失,而苦不堪言。为何会有金融风暴?其实是缘自人心的投机取巧,迷失于金钱游戏。
 
做人应循规蹈矩,凭借自我实力打拚,倘若不愿付出劳力,只想轻松收获,沈沦于奢侈虚荣,形成好逸恶劳的习气,经济就如泡沫般虚幻;一旦泡沫破灭,自然就遭苦受。
 
「财」富,不如「心」富——淡泊寡欲、知足踏实,进而启发爱心助人,这样的人生,最富有也最自在。苗栗有位张师兄,年轻时沈迷喝酒玩乐,常因此与妻子起争执,差点造成家庭破碎,健康也亮起红灯。
 
后来,他投入慈济环保志工行列,并参与慈诚培训,断除恶习;原本一个月花费十余万元,经改变生活习惯后,每月花费只需一千元即足够。日常生活究竟需花费多少?只要克服自己的欲念,节省无谓的消费,点滴累积,就能成就好事、累积善缘。
 
◎有爱虽贫亦富
 
高雄蔡阿嬷,十四年来,扛起照顾女儿一家三口的重担,尤其外孙女患有重度智障与多重障碍,然而她仍保持心宽念纯、用爱陪伴,还说:「既然生来我们家,就要用心照顾。」
 
蔡阿嬷以资源回收维持家计,每天在微薄的收入中拨出一部分,让外孙女投入竹筒布施。尽管她的人生充满困顿与横逆,在逆境中仍能顺受,以「善解」自度苦境,而且能努力付出度人;这分爱心,真是令人感动与敬佩。
 
从印尼到马来西亚帮佣的阿敏,每天跟着雇主一家看大爱电视台,看到今年五月间四川、缅甸发生重大灾难,心生悲悯而付出行动,走上街头,与慈济人手捧爱心箱募心募款,即使自己家境并不好,还捐出一个多月的薪水济助灾民。
 
缅甸一对贫穷的老夫妻,接受我们援助的稻种与肥料,听到慈济人分享「粒米成箩」的精神,起而行动,将每天要煮的米抓出一把,存放在另外的瓮中;点滴累积也能助苦难人。
 
佛说「人有二十难」,第一就是「贫穷布施难」。其实布施助人有很多方法──财施、法施、无畏施,不要以为自己没有能力,只要有心,就不难;即使物质贫乏,只要心中有爱、愿意助人,难舍能舍,如此虽贫亦富,也能福有余。
 
◎点滴付出弭贫穷
 
九月中旬,艾克飓风重创美国十余州,灾后月余,许多民众仍住在收容所;慈济志工及时提供物资、热食,以爱肤慰,不同族裔的民众,在慈济人温暖的拥抱中感动涕泣。
 
志工分享慈济来自台湾,起源于日日行善的「竹筒岁月」,一位先生感动之余主动请领竹筒,回程时沿路向人宣导大爱精神;不久带着满满的竹筒回来,并在现场带动受助者奉献,第二只竹筒也随之盈满人人的爱心。
 
爱心不分种族、宗教与贫富,人人都可藉由点滴付出,让苦难人获得希望,仿佛得到甘露滋润,消除忧愁、埋怨的苦;助人之后的轻安自在,就是永恒的心灵享受。
 
普天之下,贫穷苦难人实多。一九九二年联合国订定每年十月十七日为「世界消除贫穷日」,呼吁全球正视贫穷问题。看到非洲、中南美洲等许多国家,由于缺乏医疗和生活资源,孩子们饥寒交迫、骨瘦如柴,令人不忍。
 
要让社会祥和,必须先扶助起苦难人,启发他的爱心,他就有一分力量再去助人,这就是「爱的循环」。慈济功德会成立之初,台湾社会普遍贫穷,许多家庭主妇响应日日存五毛钱的「竹筒岁月」,开启慈济慈善志业;今日社会富足,即使经济不景气,多数人仍温饱无虞;只要愿意节省一点,人人付出爱心,点滴汇聚就是大力量。
 
期待回归「竹筒岁月」——回归简朴生活,日日发善念、行善事,滴水成河,帮助天下苦难人走出暗角,重拾光明。
 
(讲于二○○八年十月一日至廿一日)  

{返回 静思法语·释证严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尽善尽美 永恒人生
下一篇:恒善念度难关
 用心增强智慧抗体
 法入心 造福田
 步步连步不脱离
 智慧的教育
 以爱造福筑希望
 江山易改本性不能移
 汇善聚福‧重建家园
 拓展全人教育
 真正的安心是付出爱心
 拯救大地之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初学者,您会推荐阅读哪些相关书籍?[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安居讲法第五讲[栏目:智海法师]
 大日经疏讲解 第16集[栏目:大日经疏讲解·成观法师]
 净业三福讲记[栏目:净空法师]
 Meditation and samadhi are vital to our Dharma-bod..[栏目:The Chan Hand book]
 给自己种一颗尊严的太阳[栏目: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金刚经》讲解第十一讲[栏目:慧祥法师]
 那里,风光晴好![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一三五 月光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以戒为师[栏目:昂江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