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净土十疑论讲记之二
智海法师
{返回 智海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82

    问: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今乃舍此,求彼生西方弥陀净土,岂不乖理哉?又经云:“若求净土,先净其心,心净故即佛土净。”此云何通?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追求无生,一个是追求生。在智慧上呢,是要追求无生的智慧。在西方净土法门呢,追求这种往生的效果。这两种究竟是否矛盾呢?所以这个道理大家要知道,这个问题的核心也就是这样。西方极乐世界要求往生,但般若法门称为无生。这两者怎么来沟通?怎么来圆融?所以说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世间上一些世间法,出世间法,万法的本体是没有自性的,那叫空。本来无生,一切的生灭现象都是透过这种生相的本身。他的本身是从现象,透过这些现象来回归到诸法无生无灭的真实状况上来,世间上万相生灭都是假相。生非真生,灭非真灭,生灭都是假相。本体是不生不灭的涅槃妙理,这是平等的。在于我们每一个众生,我们的真心都是平等的,没有烦恼的,这是平等的。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涅槃本利上,人我共有的真心上。这是平等没有烦恼的,平等就是没有差别。在这些中建立,诸法的共性当中来建立平等相。

    寂灭呢,平等是平等相,灭是没有烦恼相。心法,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这种平等的,没有差别。你要从差别当中要透过差别来看这种无差别,那就是智慧。世出世间法,都是没有自体的,没有自性的。烦恼是假的,虚妄烦恼相。本来没有烦恼,本来三明六通十八神变一切具足。佛法的功德不从外来,这是讲理性上。般若智慧上就要讲这层道理。我们今天把无生法理舍弃了,要求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和无生法理的道理不是违背了吗?“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事实和我们般若无生的法理有矛盾,不融通。”这是一个怀疑。下面进一步又从经上所说,“若求净土,先净其心,心净故即佛土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从我们真心当中的功德,显现的程度不同,有差别。心净则国土净,在娑婆世界我们心净了就行了,为什么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疑问就在这里。

    答:释有二义,一者总答,二者别答。总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弥陀净土,则是舍此求彼,不中理者。汝执住此,不求西方,则是舍彼著此,此还成病,不中理也。又转计云,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则断灭见。
   
    解释起来有两个方面的道理。一个是总答,一个是别答。这是总的回答。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从这里求生到那里,这不符合中道实相道理。中道是不生不灭你认为不符合这种道理,反过来问你自己,你执着于这里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样犯一种过错。所以说这也是舍弃这里而执着那里,这也是一种执着,它的毛病是一样的,就像你指责别人求生西方不合道理一样。你本身不求生西方,你执着于这里而舍弃那里,你照样不合道理,所以用反问这种方法把对方的问题解决了。我们现在有很多众生有很多问题,而他问的本身就是有毛病的。世间上这些人,说你长一米七五,你为什么不长一米八五呢?如果你真的长到一米八五了,他说你为什么长这么高呢。不管你怎么表现他都有话说,你说这个问题是不是问题,就不是问题。所以问的人没有智慧,不管你怎么样,他都有话说,世间上就是这样。

    你要关起门来修行,别人有恭敬心,有修行心态,人家能赞叹。但是在他来说,他不修行他就有话说了,他说这个人整天不和大众接近,关起门来怎么度众生。等你真正打开门出来了,他说这个和尚整天在外面,不在屋里修行。这个人其实没有道理,要防备这样的人,怎么防备呢,我们现在不要上当。他今天跑来说,师父,别人说我了。别人说就说嘛,他有嘴巴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还能管得着吗?我们只能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管别人的嘴巴,他说就让他说嘛,你自己不听嘛。学习佛法的人要掌握这一点,要不然张三说一句你烦恼三年,你家里人批评你一下,你烦恼十年。那你一生在烦恼过程中就上当了,世间上人你叫他怎么不说呢?做好做坏都有人说。所以不要上当,只要问他就行了。他问你为什么要出家?你反过来问他,你为什么要学佛呢?让他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智者大师就有这样的智慧。反过来一问,这是总答。你责备人家,你责备的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你说人家执着于西方极乐世界而舍离于娑婆世界,你照样有执着。你执着于娑婆世界而舍弃西方极乐世界照样是有毛病嘛。你要说不执着,你也不执着于这里。如果人家批评了他,他知道自己的毛病了,他自己进一步作这样的分辩。他给自己辩解,我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求生娑婆世界。他这样说。这样说是犯一种什么过错呢?是断灭见,你信的道理在哪儿嘛。菩萨法心不要做这种断灭见。下面举金刚经的道理。

    故金刚般若经云:“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发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

    这里引用的不是原文,现在流通《金刚经》的原文是这样的:“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就回答佛有三十二相,佛就进一步问他:“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你看见转轮圣王就是看见诸佛了吗?转轮圣王和佛还有差别。须菩提经过释迦佛这样一问知道自己回答错了。假如我理解,从我理解佛所说的道理来说不应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世人信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上非常出名的话,不应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释迦佛又从反面来问,要得到究竟的无上正等正觉,如果做这样的念头好不好呢?你不要做这样的念头。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如果你做这样的念头,如来不以具足相,这是堕于断灭相当中。哪一个佛不具备无量无边的相好功德庄严呢?所以三劫修佛慧,百劫种相好,每一尊佛都是相貌庄严,智慧圆满。如果他不具足无量无边的相好庄严,他得到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要说诸法断灭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不说断灭相,对于诸法是不说断灭相的。众生就开始发生疑问了,到底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还是不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呢?如果不懂,你的心难免陷入两端。我们众生的毛病反正有所执着,不执着恶就执着善,不执着善就执着其他的,反正手里要拿一样东西。你叫他把恶的习气毛病丢掉,照样以执着心来行善,那就没有智慧。要有智慧,连行善的心也要空掉。什么叫空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通过这些相状你才能见到如来的本身,法身如来才能见到,能见空。所以这里是说的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真谛,要空,一空一切空,一个属地,一有一切有。当你得了道之后,说有说空都不对,一出口就错。但是得了道的人,随便你左说右说都是理,说一说空都可以,而这仅仅一种方便,是一种方法。要让人慧见自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说空说有都是语言上的方便之道。真理本身是无言的,只能默而视之,以无言来说不二。但这种无言好多人就不知道,那还是要说,所以从无说当中起说就是方便说,这层意思有点深奥。你从两个方面去领会它。不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要即相离相。要知道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自性主宰,要领悟这种空慧。空与世俗一体两面。而世俗谛上呢,要建立一切相状,所有的相都要建立起来。如果不建立起来,众生从什么地方得到真谛呢?所以这两个方面一空一有,一真一俗要圆融具备。不要说断灭相,你要完全住于空,就是断灭空,是顽空。你要完全住于这些相而没有空慧,那就是执着。所以说不要住于执着当中,也不要住于顽空当中。

    这一段的道理说真俗谛要圆融,指出上面问的问题就只得了一面。得了道理,真空这一面,而脱离了世俗谛,俗谛没有,实际上就住于顽空当中。道理上得到了,但实相上呢,就欠缺了——得理而失事,事相上的功夫没有得到。这是从总的来回答这一个问题的过失所在。得了空住于顽空,而不有世俗谛的建立,落于顽空当中不圆融。下面是别答。

  二别答者,夫不生不灭者,於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於生体,亦不可得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非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

    所以说这种别答呢,就是把前面中道实相的道理,不住于顽空,这种无生的道理,涅槃妙理该怎么样领会呢?你要不把不生不灭的道理领会,无生的道理你就不明了。进一步剖析什么叫不生不灭。

    夫不生不灭者就是在解释不生不灭了。专讲不生,所有说的这种不生是指生从因缘条件而有,诸多因缘条件和在一起就好像有生的现象。本来没有这个房子,但我们把一柱头一个瓦片,一个空间如是组合起来就是一间房子了。本来没有这种东西,由这些条件聚合在一起,就显现出这个房子的假相。仅是名言上的,概念上的房子,其实这个房子没有实体。石头还是石头,木头还是木头。还剩什么?没有了。世间上任何现象都是这样的,现象是一种假相而不是真相,从诸多因缘条件当中和合而成的,仅是名言上的一种有,在真实层面上是不存在的。是我们分别计较来的,没有分别计较就没有这种东西。我们要透过这些现象来认识到现象当中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自体,没有坚守的自性,没有自性可得,没有主宰体可得,没有永远不变的主体存在。我们要找到从本体上找到有现象上的本体,找不到的,都是一些因缘条件凑和到一起的。因缘条件不具备了,这种现象照样又不存在了。就像你家里有一个男人,有一个女人,钻到一起叫婚姻,叫家庭。当男人女人分离后就没有家庭了,没有一个不变的自体。所以无所从来,从哪里来呢?不即不离。你执着哪一端都不对,当你有执着就完了,你就栽进去了,难免就不圆满。所以诸多条件的组合,如要有琴要有手,还要有手的拔动,才有音乐。这种种的条件满足了才行,它究竟是从哪儿来呢?离不开这些相,是诸缘和合而来,无所从来,不明不生。

    所以这个生,这个现象生生灭灭,无从来,无所从去,叫不生。有没有坚守一个自性呢?没有。没有一个我体变幻,本来就没有我,当他幻灭的时候,不知道他到了何处。你到哪里呢?所以说不知道他到了什么地方。来无从来,去无所去——这叫不灭。这里面给我们指出了两个道理,不生不灭就在生灭当中,不离开这些生灭现象。生灭是指现象,是从道理上来说的,事理要圆融结合在一起。我们净土法门的宗旨以往生来证无生,以有念达于无念,这是净土法门的殊胜。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无生。当如是念佛的时候,自心念佛,自心是佛。佛心就是佛土,心土不二,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你说往生了呢?我们这种生死大事就在过程当中解决了,是“以往生契证无生,有念契于无念”。这是净土法门的殊胜。

    你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能达到无生法忍。我们现在的众生智慧不具足,往生是一种方便,以往生作为增上的条件,我们要开悟无生法忍就容易多了。事相上有一个往生,道理上说没有往生的本体。《净土生无生论》,讲得非常好,也是修学净土宗很有必要修学的论典。《往生论》和《十疑论》,这些论典都是学习净土宗必不可少的,应该去学。《净土生无生论》把事相和道理说得非常圆满,就像心经上所说的色不空,空不色。事理要圆融,不圆融这个道理就讲得不圆满了。我们今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生达到无生,这样一个善巧。

    为此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因缘所生法,就是由各种条件组合起来的。这个讲法是真实的存在,他的存在没有自性。我说即是空,他没有这种自性本体存在。不要堕于这种断灭见,虽说是空,确实有这种现象产生,没有这种现象就落于断灭空。不要争议这种自性,本来没有一个我,你计较有一个我,你的计较就是多余的东西。没有我,你偏要计较有一个我,那是多出来的东西,不能多一点点。同样也不能少一点点,虽然说没有我,但是因缘条件合拢就有这种现象。你不能把这种现象吹灭了,这叫损减世俗谛。不该减的你减掉了,不能少一点点。执着不能多一点点,事相法理不能少一点点。要不多不少,刚好如此,那叫中道。这个道理非常深,也许你听不懂,你只要听一遍就是一种薰修。在世俗上一定有这种现象,不要把现象灭掉了。苦没有真真实实存在,就像你做梦一样,你知道梦不是真实的,但在梦中你照样有苦乐生起来。你要不醒过来,在梦中火一烧,身体真的会痛。世间上梦中的快乐,你梦见你在喝酒,那就好像真真实实的欢乐境相出现。这种世俗假相我们不能断灭掉了,不离于空也不离于假这就是中道。

  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这是开悟无生法忍的思维方法,修行方法。简单说,自己不能把自己生出来,要从因缘当中生。连自己都没有这种体,万法都是因缘,都没有自体,还有他体吗?他体和自体是相对应的。连自生都不可能,我们怎么能从他生呢?也不从他生。这所有的东西,这些因缘条件组合起来,每一个因缘条件都没有自性,都不是真实的。没有共因,你说没有共因是不是无因生呢?把世间上种种的执着无明断掉,你要把这些执着断掉了之后,是故知无生。这种方法在禅宗就演变为那些祖师禅,要把你的分别心全部断掉。言语文字不是真理本身,一切分别都不离于言语概念。但言语不是真理本身,所以禅宗就是不给你答案,当你把所有的执着全部除掉了,那种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世间上的一切执着怎么说都不行,怎么去分别都不行,就是要把你的分别心给你断掉,那就是禅宗的修行方法,说什么都不对。六祖就说:“我有一物,无形无相。不能唤作一种东西,你说是什么?”这就把人难住了,又不能叫一种东西,但有这样一种东西,你怎么叫他呢?神慧就给他说:“佛性。”六祖就呵斥他,“刚给你说无形无相,没有名字。你马上叫佛性,就打你。你不能去分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那不是语言能到达的境界,离开一切语言概念,离开一切心相分别。所教给你的是这种方法,你依这种方法去修,修到那个境界当然你就知道了,现在只能给你指一条道路,这种境界是无法言传的。这种佛法非常奥妙,这是讲这种无生。

    又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

    所以《维摩诘经》要给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空,乃至药师佛琉璃净土也空,所以佛空,佛土空,众生也空。都是没有自性的,都是没有自体的,所以这叫空。而常修净土,虽然说空,但我们还不住于顽空当中。诸佛从空大做梦中佛事,大建梦幻道场,来度化如梦如幻的众生。还要做噢,你不做就堕于顽空当中。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能觉悟诸法空相,来建立世俗谛,来建立四十八大愿。所以他这种有,“有非自有,有从空来,空有不二”。整个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净微妙的法性世界,是非空非有。这种世界是事理圆融结合起来的,教化于这些众生。虽然自己常修净土,常教化众生,但是他自己一点执着都没有。现在宛然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但阿弥陀佛不这样想。《金刚经》上所说的,我们说诸佛度众生,谁说诸佛度众生者即是谤佛,他度不度呢?他度而不度,他自身没有执着,随时随地都有空慧现前,一点自性都没有。不增加一点东西。虽然不增加这些执着,但常常修净土,常常度化众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见了就做,做了就放下”,这句话非常明白清晰。你要怎么讲太高深,但这句话见了就做,做了就放下你一听就明白。你不要做了之后,你老是执着你看我今天做了多少了,我今天做了什么。当你一执着你与真修行就背道而驰了,做就要放下。放下了不是什么都不做,还比别人更勤快地去做,就是这么一种圆融。《四十二章经》上说的:“言无言言,修无修修,证无证证”,说的就是这种境界。所以要用心去体会。

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

    假如有人想造房子,如果在地上的空旷之处,他来盖这个房子,他就可以没有其他的障碍,随自己的意思把房子盖起来,他这样可以盖。但如果说盖房子的人不在地上盖,在虚空当中你看你能不能盖起来?为什么?他没有基础,空中你能建立楼阁吗?很艰难,地上空旷处有生根的地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勤修戒定慧,度化一切众生。世界上是万善齐修,但自己一点都不执着,就像地上的虚空没有障碍。当你一执着就有障碍,他能把功德法建立起来吗?所以我们要能学习这种智慧。给我们说诸佛讲法的时候就有这种诀窍。天台宗以前有行步说和圆融说,行步说是一个一个的分开解释,圆融说呢,是把分开来的这些完全统一起来,总结起来说。所以行步说法和圆融说法要结合起来,也就是这种真谛和俗谛要结合起来。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世间上的这些善恶你说“不可说不可说,无有善无有恶。”众生没有这些善恶的名相,你叫他啥?他抓不到。什么都空,西方极乐世界也空,根本没有西方极乐世界,那抓什么?众生抓不到,自己又不能契证无生的智慧,当他没有这种智慧,你总要有方便来接迎他。当他想抓一样东西而彻底抓不到,长此以往,这个人就丧失信心了。面对这些有执着的众生,一时半会儿他还去除不了执着,怎么办?要执着可以,你执着善比你执着恶好,一步一步叫你放下。

    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
   
    世间上的善人君子先行善法,他把不好的执着去除了,现在智慧的执着生起来了,善法的执着生起来了,我们再用智慧来除去行善的执着,一步一步这种执着减少,最后无执着,这就有方便,慢慢地引导他。你要没有引导的次序,你要他一步登天,他办不到。所以要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拿我们现在来说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诸法实相,不坏阿弥陀佛的万德名号,不坏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安养国土的名号来救度众生,整个西方极乐世界,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想开悟诸法实相那是很平常的事情,是一定能达到开悟的事情。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等于给你成佛下了保险,是没有疑问的。这叫不坏诸法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我们说要持戒,戒就是诸法实相。如果不持戒,你这种诸法实相从哪里产生呢?戒律是诸法实相的一种表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诸法实相的一种体现。所以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阿弥陀佛就是这样的来建立功德名号,用这样的功德名号把众生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来成就诸法实相的智慧。

    智者炽然求生净土,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佛土净。

    就说有智慧的人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求生净土心要发得非常猛烈。以这样的勇猛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有这种清净的环境,听经闻法。我们想达到这种无生法忍,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见佛闻法,这个时候就能知道诸法无生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以佛的清净功德名号,而乱心不得。是心念佛,是心做佛,他就是这样的。我们今天念佛成佛,一成佛了心就清净下来了,随其心净则国土净。真正的常寂光净土我们都能圆正无疑,就是这样的道理,这个才是真正的精进故佛土净,事理结合得非常圆融。
       
    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

    一听诸佛说身,他执着是真身,不知道诸佛是方便安立。所以我们现在我们要不离于经句,不依于经句,非即非离才能达到这样。要不你就死于句下,执着于佛的这句话,拿这句经句来批驳其他的佛法,往往说什么你执着什么,不是去除执着心,而是增长执着心。当你有这种执着心了就与佛法背道而驰。佛法的方法是什么?知法如筏者,就是所说的一切佛法,像过河的船,是方便渡我们过河。诸佛所说的文字上所安立的仅仅是工具而已,去除我们的执着心。连佛法都不能执着,要以无执着心来修行佛法。而无执着怎么修行呢?用这个法来对治,对治掉了不执着。你说你眼睛里面,进去一个石头,固然眼睛里不舒服。假如眼睛里要进了金子,照样不舒服。佛法你都不要执着,仅是为度化我们的烦恼心。你不执着的当下就是,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勤修一切法,不执自己所得的功德。回向于大圆满的菩提觉心,回向于一切众生。以念念不执着心而勤修万善,念念没有一点执着,这样的当下修行就是佛陀的一种智慧。你不要说什么你就抱着什么。以前有一个善知识,禅宗的一个大德,他的徒弟问他什么是佛法,他就教他,即心即佛。最后他的师父想考验他,就派了他一个师弟去考验他。他说师兄,现在师父不说即心即佛的道理了,现在师父说非心非佛的道理了。他听了说:“这个老汉尽搞这些来骗人。”他这个师弟回去告诉老师,师父说这个人成熟了,不管老师怎么说,他知道都是一种方便说,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没什么区别。

    你不要在言语上去执着。学佛的人要知道要跳出来。不是不依经句,要依经而修,时时刻刻要知道跳出来。要不知道跳出来就死在言句之下,佛法非常微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一切语言又可以作为一种工具,只要你懂了就是妙说。如果左说右说你都不通,那不如不说。所以愚痴者就把生的道理执着起来。听闻无生的道理就执着无生的道理,不能把生与无生圆融起来。无生者即是生。把这两个要圆融起来。当你不能圆融的时候就如下面所说的:

    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瞠他求生净土,几许误哉。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执着这一边来诽谤那一边,就会造成谤法之罪。今天修密宗也好,修天台华严也好,都是圆融的。你不要以这个批驳那个,不要执着这个,放弃那个。这个时间要能圆融这些道理,如果不达此理,你批评我,我批评你,还怪人家求生净土。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知道无生的道理他还去批评人家。你已经错误多少了,这是谤法罪,邪见外道。这就是批评事理不圆融。诸佛所说的法,经常是用世间上的语言文字来讲说真谛和俗谛的道理。语言文字本身不是真俗谛的本身,还有距离。语言文字仅是一种符号,一种工具。我们要契证于内心,要把语言上的意思得到了,言语上不要太执着。你要执着往往自己智慧生不起来,那就不是真实的智慧了。从真谛和俗谛的道理中,来圆融,透露出诸法实相的道理。有智慧的人呢,精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从而能迅速地达到生与无生的道理,能了诸法无生的这种智慧,叫无生法忍。一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迅速地听经闻法能开悟。无生法忍他能迅速地证得,这是最快最真实的无生法忍的道理,真正的无生,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清净则佛土净。愚蠢的人往往被这些语言概念束缚住了,把生活和学习佛法分开了,不知道整个西方极乐世界就诸法实相的清净体现了,要明白这种道理。专门解释诸法自性本空无生的道理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融的,不矛盾的。

    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

    这是从理性上来怀疑,不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清净智慧来建立这样的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说道理上明白不了,诸法的智慧明白不了,有这样的怀疑。说什么呢?他问十方诸佛和一切净土的法性是平等的。功德呢,也是一样的。就像我们平时所说诸佛是大觉悟心,清净心,由他们的清净心而成就净土,是圆融不二的。法性呢,是平等的。功德也是一样的,不即不离的。修行人呢,应该念一切功德,往生一切净土。平时所说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法,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这是从理性上来说,应该是这样,修行人就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今天从实相上来说,现在呢,专门念阿弥陀佛,专门修净土法门,专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好象很偏激,与这种平等法性好象是相违背的,怎么样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其心不圆融,所以这个道理的疑问在这里,也是在理性上没有通透。得了理了,又得事。从第一个疑问和第二个都是这个道理。由于在一个方面通透不过,其他方便相应就会出现这些疑问了。我们现在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两者是圆融的,的确一切诸佛和一切净土他们是平等的。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

    你要他所有的法门都修起来是没有功效的。我们都学,学过去学过来,你一辈子有多少光阴呢,什么都没学成的时候,一口气不来的时候死掉了,这是一种遗憾。就像进入宝库中不知道拿哪一种,这样也好,地样也好,没有一样不好的。佛法当中就是没有一样不好的,都好,我都想拿到,但你怎么拿呢?你究竟拿不完。怎么办?所以这里要讲智慧,你不要把心看花了。到最后进入宝山空手而回,问你为什么没拿上呢。我不知道拿哪一样好,这就是愚痴者。经上专门打一种比方,一个口渴的人,口渴了他跑到江边上去,一看那么多水他吓坏了。他说:“我怎么把这一江水都喝进去呢?”你能止渴就行了,你还想把一江水都喝进去,你的肚子能装得下吗?只要能把自己的生死烦恼对治,就解决问题了嘛。你还贪什么呢?都是这一个道理,为了对治自己的执着,你有什么执着你就选择什么方法来对治。你没有病你还吃药做什么?没有病的人他也要来吃药,他觉得吃药好玩。没有这种愚痴的人,所以我们不要学这种愚痴的人,众生的根基非常愚钝。由于执着,由于烦恼而引起我们自己内心浑浊,内心散乱。所以说处于烦恼浑浊当中的众生还有很多。我们修行呢,如果我们专门一一修行难成就。所以修行过程当中,要置心一处,无事不办。

    我们净土法门当中讲的都是要专心一意,系念于一心。我们一心一意地念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万德名号为修行的法缘,自心一处。当我们精进地念佛的进修,定力就形成了。长此以往我们就形成了习惯,那种就具备高能量,你才能断除烦恼。所以打敌人你要让敌人到处乱跑,你就抓不到。所以戒定慧三学,经律论三藏十二部经典,好象把贼抓住了。定呢,就好象我们把抓住的贼捆起来了。慧相当于智慧的刀把贼的性命了结了,说的就是修行的过程。我们守戒,在守戒的过程当中,我们就把犯戒的烦恼,导致我们流落生死的敌人抓住了。在守戒的过程当中,你就能抓住这些烦恼,要用绳把它捆起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知道自己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当你把错误见解,虚妄的分别,坚固的执着你弄懂了,你要把根本的问题解决了。把错误的知见一对治了,烦恼自然对治。虚妄分别自然对治,生死境界自然解决,就是这种境界。你要把它捆起来,要不没有办法把敌人消灭,这种比喻非常现实。

    如果我们不能专心念阿弥陀佛,没有这种三昧能力,没有这种定力,临终你其心不定,往生就非常艰难,乃至是不可能的。你怎么往生呢,我们今天所说的信心能往生,愿心能往生,生了这样的信念之心你才能往生。你的心不能置心于一处,你想往生是很艰难的。平时最低限度都要求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你一心一意修行了,定力就很容易成就。现实一个烦恼起来了,就用阿弥陀佛的名号去对治他。当阿弥陀佛的万德名号一念,烦恼起来都被对治了。当其他的烦恼都不再生起来,这种三昧自然成就了,专念阿弥陀佛是一相三昧。在自我的修行过程当中,选择好自己的法门,一旦选择好后就一门深入。这是修行的决巧。世间上没有定心的人,没有一样能搞成功的。所以修行要选择好法门,要选择好这种法门来对治自己的执着,一门深入。一门通就门门通。根本的地方一开悟了,其他的地方就开悟了,用这种心专心致志得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往生?”

    随愿往生经上说的,普广菩萨问佛,十方世界的净土很多,为什么世尊你老人家只称赞西方极乐世界呢?释迦牟尼佛回答普广菩萨, 

    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慢,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

    所以说释迦牟尼佛特别称赞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尊佛,以及安养国土,是为了让这些浑浊杂乱心的众生能专心在一个境界上。这样修行比较容易能成就。这样往生之后就能究竟成办了。如果要让众生念所有一切佛,这个境界太宽,众生心一分散之后定力很难形成,三昧很难成就。如果三昧不成就就很难往生了,体现无量寿经,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所以今天念佛的人三心二意的念就不能成功。勇猛心你要专心在一个地方,如果你的心分散到很多地方,你的心一分散力量就不具足了。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

    到底一切佛和一尊佛有什么区别?没有什么区别。成佛了都能觉悟自己的真心,而真心是没有界线的。三世诸佛同一法身体,这是一样的。三世诸佛同一法身立体,我们求一个佛和求一切佛的功德是没有差别的。诸佛是同一法身,平等不二不别,没有人我可分的。一个真理,没有二理,真理就是这样的。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阿弥陀佛是什么?无边光佛,无量光佛……十二个名号就把阿弥陀佛那种名号的功德内涵给我们揭示出来了。他就是无量佛,一佛即是无量佛,专念阿弥陀佛就相当于念一切佛。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相当于生一切净土,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念之间能往生诸佛十方国土境界。供养诸佛没有障碍,就能得到一切诸佛的境界。我们今天道理上你在事情上你要圆融,事情上不圆融的时候,你想什么都得到。

    以前讲一个公案故事,一个女人想嫁张家郎,张家郎生得漂亮,李家郎有钱,也想嫁。你很愿意但是不行。怎么选择呢?我们修行开始就从有分别到无分别。用正分别来对治邪分别,选择一个法门,一门深入。所以说这是经上告诉我们的,在《华严经》上又告诉我们。

    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一佛的心和一切佛的心是不二不别的,一个佛的智慧和十方诸佛的智慧是平等的,十方诸佛他们都是平等的。所以法身立体上来说诸佛都是平等的。所以你随便亲近哪一尊佛,诸佛都很欢喜。要有这样的心。众生是没有分别的,我们的真心是一体的。我们现在是背离于真心,以虚妄分别心来开始产生人我分别。所以说要有这种人我是非,有自私观念。一旦有自私观念就有忌妒之心,见不得别人有好处。希望天下的好处都集于我自身,由于这些我们才起烦恼,由烦恼我们才造业。

    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

    千江有水千江月,有多少月亮?有水的地方都能显现月亮的本相。天上只有一个月亮,诸佛的法身也是这样。每个人的愿力不一样,众生的因缘不一样,但是他的法身立体是平等无二,没有障碍的。是平等的,由于这样的平等心,所以说他才能应显于一切法,所以从平等当中来显现这些应化身。诸佛分身无数,但真身法身同一,要知道这种道理,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切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相当于往生一切佛的境界,华藏世界,全体都能得到。

  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达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无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无二,故炽然念一佛时,即是念一切佛也。

    有智慧的人呢,从我们上面所举的所有比喻来得到智慧的开悟,有智慧的人就能通达。这一个月亮所显现的月亮的影子,一个月亮就是一切月影的源头,是无二无别。我们就能明白一尊佛就是一切的佛。一切的佛就是一尊佛。所以我们平时说弥陀就是释迦,因为法身无二无别的道理,我们精进专心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切佛。所以这第三个疑问也是说不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为什么不懂呢?这是执着,有我贪我碍,我执我慢。一旦能专心一意,对治了,随便你用什么法门,用念佛法门也好,用持戒的法门也好,你能一心一意断除人我执着,一旦把执着一对治了,一切佛的境界就显现于我们内心里。所以我们礼佛的时候常在观想,我心清净下来了,三世诸佛的影像都显现于我的内心当中。只要成就了清净的心,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和十方诸佛的内心是相通的。最重要的是你怎么样才能达到这种真心。要契入这种真心的时候,自己要专心一意地修行。你没有力量达不到,世上的功夫达不到,执着就去除不掉。十方诸佛理性本具,实际上根本显现不出来。你道理上谈得很好,但事情上一点都没有办法,不是吹牛的,所以要讲实际功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说不离微尘而建立十方法界,我现在的心就像微尘一样微少,我的心是我自己实际可以把握的。你不要像傻瓜一样,我渴了我把整个江水都要喝进去,我喝一瓢就解了渴了嘛。所以这种法门要好好去想。


{返回 智海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十疑论讲记之三
下一篇:净土十疑论讲记之一
 安居讲法第二十八讲
 安居讲法第二十七讲
 安居讲法第四讲
 学习《十善业道经》之一
 安居讲法第十七讲
 安居讲法第九讲
 大乘菩萨戒的精神 讲记 四
 观无量寿经第十二讲
 学习《十善业道经》之二
 观无量寿经第四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破除偏见 认识佛教[栏目:传喜法师]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一(之十)[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坚持努力 感化他人[栏目:净慧禅语]
 《寒山子诗集》赏析[栏目:邹相美文]
 智慧禅[栏目:[南传]其它法师]
 大悲咒句偈 24.萨婆萨婆 SA PE SA PE[栏目:大悲咒句偈·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大乘佛教如何定义“善恶”?[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212.问曰:三十七品自从心出,云何是因缘可与?[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净空法师说故事(二) 壹 出家篇[栏目:净空法师说故事]
 守信一生[栏目:日常的佛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