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萨学处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64

菩萨学处
◎菩萨受学菩萨戒德行:
一、不念过去五欲之乐,不求未来五欲之乐,于现在五欲心不生着。
二、常乐寂静,破恶觉观,成就具足不放逸行。
三、一切众生不敢轻慢,成就忍辱,具足净心。
四、学净戒者,不惜身命,不财贿。
五、善知破戒烦恼因缘,善能调伏破戒烦恼,调伏瞋心,能调众生恼害之心,了知颠倒,知善因果。
六、菩萨受持利益他戒故,教化众生令行善业,共修善者而为伴侣,常教众生供养三宝。
七、若见离别,以善方便还令和合;
八、见有病苦,身自供给;
九、见盲瞽者,供给所须衣服、饮食,示导径路,善为说法;
十、见有聋者,画地示义;
十一、见有躄者,施其车乘,若无车乘,身自荷负;
十二、见有贪者,以贪受苦,能为说法,令除贪苦,瞋、恚、痴、疑亦复如是;
十三、行路疲乏,代其担负,施以水浆、床褥所须,调身按摩。
十四、复有众生乐为罪业,菩萨见已应善说法,善辞善义,辞合句合,辞义次第,增长善法,
说义圆足。
十五、为欲庄严菩提道故,以善方便教破恶业,为悭贪者说破悭法,增长善法及诸财物。
十六、若有众生不信佛法,善为说法令生信心。
十七、为破众生烦恼恶业,得八正道故而为说法。

◎菩萨受持菩萨戒者,如何住菩萨戒?。
一、所有功德应当覆藏,诸所犯罪应当发露;
二、少欲知足,堪忍众苦;
三、常乐寂静,心无悔恨;
四、不自高,不轻躁;
五、修寂灭行及微细行,破坏邪命。
菩萨成就如是法者,是名菩萨住菩萨戒。

◎复次菩萨学菩萨戒发大誓愿,为破众生诸恶邪见,知恩报恩,忍语、软语,先意问讯,供养师长、耆旧、有德,能破愁怖,所谓师子、虎、狼、水、火、王难、怨贼。

◎若有众生丧失父母、兄弟、眷属、妻子、僮仆,捐弃财物,亲爱别离,能以方便如应说法,除其苦恼,常施众生所须之物,所谓衣服、食饮、房舍、卧具、病瘦医药、香华、璎珞、灯烛等物。

◎若菩萨受持菩萨戒者,畜养弟子不能善教、说法、示导,令其调伏贪、瞋、痴等,不能供给衣服、饮食、房舍、医药,不能为求善厚檀越,若为檀越善说法要,所得财物不能等分,当知是人为名誉故,畜养弟子,不名为法。

◎若能随时说法、教告,为性、为力、为菩萨藏、为欲具足菩萨禁戒,修八正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真畜弟子,不为名誉。

◎菩萨受学菩萨戒者:
一、先当观知众生性界,然后共住;
二、为转性界,如应说法,随意共行;
三、令其调伏,不造诸恶;
四、能破恶法,增长善法;
五、所须之物,能以惠施;
六、见作恶者,深生怜愍;
七、不受语者,深生悲恼;
八、于己所作诸恶业等,心不生愁;
九、见他造作,特生悲愍。何以故?
菩萨自于身、口、意恶能疾调伏,开心忏悔,以有大智因缘力故。
十、菩萨为他亦复造作身、口恶业,为欲调伏他恶业故,随他心故。菩萨或时现受欢乐,为调他故。
菩萨摩诃萨以为他故,不早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摩诃萨随缘度众:
一、虽随众生,不轻、不笑、不打、不骂,不说恶事,不赞己德,以自高人。
二、不亲近人非不亲近,虽复亲近非时不为。
三、他所爱着,不说其过;所不爱者,复不赞叹。
四、未知人根,不说深义。
五、不从求乞,他虽多施,应生知足。心不甘乐受人供养。
六、常乐舍财,供给他人。
七、常乐赞叹他人善事。
八、见犯禁者不为说戒;无信心者,不赞于信。
九、有贪心者,不赞惠施、不乐读诵、不赞多闻;
十、痴暗之人,不赞智慧。

◎菩萨若学菩萨戒者有五不放逸:
一者、观已犯罪如法忏悔;
二者、观当犯罪如法忏悔;
三者、观现犯罪如法忏悔;
四者、至心坚持不作犯想;
五者、犯已至心忏悔。是名五不放逸。

◎菩萨若为犯禁赞叹戒者,不喜不乐,生于瞋恚、羞耻之心;以瞋恚故,于佛法中及说者所生大恶心;以恶心故,增长地狱。菩萨摩诃萨若如是者,则施众生地狱因缘,不名菩萨。随意说法,乃至痴者为赞智慧,亦复如是。

◎菩萨具足四功德戒能作四事。何等四?一者、不犯;二者、设犯寻悔;三者、心生惭愧;四者、不生悔恨。
是名性戒。

◎性戒菩萨名真实戒,名自、他利戒,名饶益众生戒,名利益众生义戒,名增长人、天戒,名无量功德戒。
菩萨成就如是戒者,生心怜愍则能教化无量众生。

◎菩萨若以客尘烦恼不忏悔者,应常为人赞叹持戒,呵责破戒,说毁禁者所得过罪。
若能如是,虽名毁犯,罪过轻微,亦能毕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名自性戒。以上整理自《菩萨善戒经.菩萨地戒品》

菩萨戒法详解
◎在家、出家所受持者,名一切戒。在家、出家戒有三种:
一者、戒,二者、受善法戒,三者、为利众生故行戒。

◎云何名戒?所谓七种戒: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
菩萨摩诃萨若欲受持菩萨戒者,先当净心受七种戒。
七种戒者,即是净心趣菩萨戒。如世间人欲请大王,先当净持所居屋宅。是七种戒俱是在家、出家所受;菩萨戒者亦复如是:俱是出家、在家所受。是名为戒。

◎云何名受善法戒?
一、善法戒者,菩萨摩诃萨离七种戒,为菩提故修身、口、意十种善法,是名受善法戒。
二、身、口、意十种善法者:
(一)若菩萨摩诃萨住戒地已,读诵、书写、分别、解说,思惟修集舍摩他、毗婆舍那,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师长、和尚、耆旧、有德,时时供给,瞻视走使,若病、若老,或道路疲顿代担衣。
(二)若见说法及经呗者,称叹善哉;
(三)见持戒者尽力拥护,赞叹于戒,愿诸众生悉持净戒;见破戒者,深生怜愍,善语呵责,教令忏悔;
(四)身、口、意业所作诸善,悉发誓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五)随身、口、意有气力时,勤心供养佛、法、僧宝;
(六)为增善法勤修精进,为得一切诸善法故修不放逸;
(七)常当至心念戒、护戒,调伏诸根,饮食知足,不乐眠卧,初夜、后夜读诵经典,忆念三宝,亲近善友;
(八)乐闻其说,自省已过;
(九)知已忏悔,深生惭愧,至心忆念,更不毁犯;
(十)向佛、法、僧、同师、同法、同戒、同学发露忏悔。是名受善法戒。

◎为利众生行戒者,有十一种:
(一)若有众生欲修善者,即往劝喻,共为伴侣,共作善业,有瞻病者亦往劝喻,共为伴侣。
(二)若有众生欲解世法、出世法义,即以方便而为解说。
(三)有受恩处,念欲酬报。酬报者,所谓坚持禁戒,读诵、书写十二部经,思惟正义,分别、解说。
(四)能救众生种种恐怖,所谓师子、虎、狼、水、火、王、贼,拥护众生,令得远离如是等畏。
(五)若有众生丧失所亲,捐弃财物,所爱别离,心生愁忧,能为说法令离苦恼。
(六)若有众生贫穷困苦,则能施其所须之物。
(七)为持法故,受畜弟子,不为名利。
为持法故,往来四众,与共讲论,不为利养。
为持法故,亲近国王、大臣、长者,不为利养,不为檀越,曲从人情,造作非法身、口、意业。
(八)不得非时往来他家,在家、出家俱有非时。
非时者,所谓贪时、恚时、痴时、大风时、大雨时、嫁娶时、欢会时、发行时。除上非时,则名为时。
(九)随已所得善法功德,悉以转教一切众生,心无贪。
(十)见毁戒者,深生怜愍,以清净心善语教告,犹如父母教告诸子:『汝所犯者宜应发露,如法忏悔!』若彼不受,不宜如本受其供给身力作役,复应随事举处谪罚。
A.若故不受,应当驱遣,令出寺庙,为令佛法得增长故。
如其不能教呵、罚摈故共住者,是名破戒,名非沙门、非婆罗门,佛法中臭名旃陀罗,名为屠儿。
B.旃陀罗等及以屠儿,虽行恶业不能破坏如来正法,不必定堕三恶道中;为师不能教诃弟子则破佛法,必定当堕地狱之中。
为名誉故聚畜徒众,是名邪见,名魔弟子。
C.不畜弟子不能破坏如来正法,畜恶弟子则坏佛法,坏佛法故名魔弟子。
为利养故聚畜徒众,是名邪见。
(十一)若有神通及他心智、识宿命智,然后乃能以菩萨戒教化他人,是人则能畜恶弟子。何以故?知方便故。
一、知方便故,二、破坏恶法,三、开示善法。

◎若有比丘不具如是三种智慧,而言我具是三种智、堪能受畜恶弟子者,当知是人则为犯重。若离此事,名利他戒。

◎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戒、善戒、利益他戒,名为好戒、摄一切戒,名到彼岸戒,名解脱戒,名无上戒,名无因果戒,名常乐我净戒,名毕竟无边戒,名一切善方便戒。

◎菩萨若能至心忆念菩萨戒者,胜于一切声闻、缘觉。

◎若能具足菩萨戒者,亦得胜于六地菩萨。

◎若有菩萨舍转轮王位,出家学道,受解脱戒,放舍五欲如弃涕唾,不念、不求、不生悔惜,
乃至天上五欲之乐,亦复如是。

◎不为人、天受快乐故受持禁戒,观五欲乐如火毒蛇,如三恶趣。
得他供养,观如吐食,心不贪着。
世人若为人、天受乐、利养、名誉受禁戒者,当知是人不名得戒。

◎成就戒者,若住僧中、若住空处,是名寂静。以下九法是名破戒,名不寂静。
(一)不能教化诸众生故,不能护法;
(二)惜身命故,不能护法;
(三)贪利养故,不能护法;
(四)为怨隙故,不能护法;
(五)为怖畏故,不能护法;
(六)为憍慢故,不能护法;
(七)不受法故,不能护法;
(八)怜愍心故,不能护法;
(九)惧惭耻故,不能护法。

◎若有于戒生知足者,当知是人不名持戒。
知因戒故,得诸菩萨无量三昧。
若无戒者,则不增长无量三昧。
为三昧故,护持禁戒。

◎菩萨受持菩萨戒者,宁失身命,终不听用非法之言,与恶人住,不念、不起诸恶觉观。
如其起者,心生惭愧,呵责忏悔。

◎若坐众中设闻恶语、恶事、恶法、恶声、恶义,即应起去。
若力能制、置不教呵而舍去者,名之为犯。
若力不能制而住听者,是亦名犯。

◎若得不听心,是名持戒。作听心者,是名破戒。若乐听者,是名破戒。
不乐听者,是名持戒。生悔心者,是名持戒。心不悔者,是名破戒。

◎菩萨受持菩萨戒者,终不自念我所受戒齐从和上师边受得,自念乃从十方诸佛、菩萨边受。
我若从师及和上边受得戒者,不名菩萨戒;若从十方佛、菩萨边所受得者,乃名菩萨戒。

◎菩萨摩诃萨若分别十八部僧,不名得菩萨戒;若能等观悉是十方诸佛、菩萨弟子者,是名得菩萨戒。

◎若观一切悉是十方诸佛、菩萨弟子住于大地。
以住大地因缘故,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众生界不可思议,众生法界不可思议,众生性不可思议,众生戒不可思议。
『我既未得一切智,云何分别是十八部?我若分别则不能得一切戒、无碍戒、无上戒!』以能如是观故得菩萨戒,如过去菩萨所得禁戒。

◎菩萨若能如是观者,则得无量无边福德,能知十方佛、菩萨心,亦知具足菩萨戒者得无上道。

◎菩萨摩诃萨观过去诸佛及诸菩萨,未得成就无上道时,具足烦恼学菩萨戒。
具足成已,得无上道:『我今此身亦是众生,亦有五阴,亦具烦恼,亦受菩萨戒修集菩提,亦应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亦能调身、口、意恶,必亦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受持菩萨戒者,至心专念,自省已过,不讼彼短。
见行恶者,心不瞋恨;见破戒者,心生怜愍,无有瞋恼。

◎菩萨受持菩萨戒者,若为恶人之所打掷、手拳、刀杖、恶声骂詈,于是人所不起恶心,言加报。以上整理自《菩萨善戒经.菩萨地戒品》

《杂阿含经》的忍辱观
◎1151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时有年少阿修罗来诣佛所,于佛面前恶不善语,瞋骂呵责。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不怒胜瞋恚,不善以善伏;惠施伏悭贪,真言坏妄语。
不骂亦不虐,常住贤圣心;恶人住瞋恨,不动如石山。
起瞋恚能持,胜制狂马车;我说善御士,非彼摄绳者。
时年少阿修罗白佛言:「瞿昙!我今悔过,如愚如痴,不辩不善,于瞿昙面前诃骂毁辱。」
如是忏悔已,时阿修罗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1153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
尔时世尊晡时从禅觉,诣讲堂东荫荫中,露地经行。
时有健骂婆罗豆婆遮婆罗门来诣佛所,世尊面前作恶不善语,骂詈呵责。
世尊经行,彼随世尊后行。
世尊经行已竟,住于一处,彼婆罗门言:「瞿昙伏耶?」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胜者更增怨,伏者卧不安;胜伏二俱舍,是得安隐眠。
婆罗门白言:「瞿昙!我今悔过,如愚如痴,不辩不善,何于瞿昙面前作恶不善语,骂詈呵责?」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复道而去。

◎1154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
世尊晨朝着衣持,入舍卫城乞食。
时健骂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遥见世尊,作恶不善语,瞋骂呵责,把土坌佛。
时,有逆风,还吹其土,反自坌身。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若人无瞋恨,骂辱以加者;清净无结垢,彼恶还归己;犹如土坌彼,逆风还自污。
时彼婆罗门白佛言:「悔过!瞿昙!如愚如痴,不善不辩,何于瞿昙面前恶不善语,瞋骂呵责?」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复道而去。

◎1108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入舍卫城乞食。
乞食已,还精舍,举衣,洗足已,持尼师坛,着右肩上,至安陀林,布尼师坛,坐一树下,入昼正受。
尔时祇桓中有两比丘诤起,一人骂詈,一人默然。其骂詈者,即便改悔,忏谢于彼,而彼比丘不受其忏。
以不受忏故,时精舍中众多比丘共相劝谏,高声闹乱。
尔时世尊以净天耳过于人耳,闻祇桓中高声闹乱。
闻已,从禅觉,还精舍,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我今晨朝乞食,还至安陀林,坐禅,入昼正受,闻精舍中高声大声,纷纭闹乱,竟为是谁?」
比丘白佛:「此精舍中有二比丘诤起,一比丘骂,一者默然。时骂比丘寻向悔谢,而彼不受。缘不受故,多人劝谏,故致大声,高声闹乱。」
佛告比丘:「云何──比丘!愚痴之人!──人向悔谢,不受其忏?若人忏而不受者,是愚痴人,长夜当得不饶益苦。诸比丘!过去世时,释提桓因有三十三天共诤,说偈教诫言:于他无害心 瞋亦不缠结
怀恨不经久 于瞋以不住
虽复瞋恚盛 不发于言
不求彼阙节 扬人之虚短
常当自防护 以义内省察
不怒亦不害 常与贤圣俱
若与恶人俱 刚强犹山石
盛恚能自持 如制逸马车
我说为善御 非谓执绳者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常行忍辱,亦复赞叹行忍者。
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当行忍辱,赞叹忍者,应当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119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时有天帝释及鞞卢阇那子婆稚阿修罗王,有绝妙之容,于晨朝时,俱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时天帝释及鞞卢阇那子婆稚阿修罗王,身诸光明,普照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鞞卢阇那阿修罗王说偈白佛:
人当勤方便 必令利满足
是利满足已 何须复方便
时天帝释复说偈言:
若人勤方便 必令利满足
是利满足已 修忍无过上
说是偈已,俱白佛言:『世尊!何者善说?』世尊告言:『汝等所说,二说俱善。』
然今汝等复听我说:
一切众生类 悉皆求己利
彼彼诸众生 各自求所应
世间诸和合 及与第一义
当知世和合 则为非常法
若人勤方便 必令利满足
是利满足已 修忍无过上
尔时天帝释及鞞卢阇那子婆稚阿修罗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修行于忍,赞叹于忍。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应如是修行于忍,赞叹于忍!」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107经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鞞舍离国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夜叉鬼,丑陋恶色,在帝释空座上坐。三十三天见此鬼丑陋恶色,在帝释空座上坐。见已,咸各瞋恚。诸天如是极瞋恚已,彼鬼如是、如是随瞋恚渐渐端正。时三十三天往诣天帝释所,白帝释言:『憍尸迦!当知有一异鬼,丑陋恶色,在天王空座上坐,我等诸天见彼鬼丑陋恶色,坐天王座,极生瞋恚,随彼诸天瞋恚,彼鬼随渐端正。』
释提桓因告诸三十三天:『彼是瞋恚对治鬼。』尔时天帝释自往彼鬼所,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三称名字而言:『仁者!我是释提桓因。』随释提桓因如是恭敬下意,彼鬼如是、如是随渐丑陋,即复不现。
时释提桓因自坐已,而说偈言:
人当莫瞋恚,见瞋莫瞋报;于恶莫生恶,当破坏憍慢。
不瞋亦不害,名住贤圣众;恶罪起瞋恚,坚住如石山。
盛瞋恚能持,如制逸马车;我说善御士,非谓执绳者。」
佛告诸比丘:
「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叹说不瞋。汝等如是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应赞叹不瞋,当如是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长阿含经》
一、若人有大力,能忍无力者;此力为第一,于忍中最上。愚自谓有力,此力非为力;如法忍力者,此力不可沮。
二、彼愚无知见,谓我怀恐怖;我观第一义,忍默为最上。恶中之恶者,于瞋复生瞋;能于瞋不瞋,为战中最上。
三、夫人有二缘,为己亦为他;众人有诤讼,不报者为胜。夫人有二缘,为己亦为他;见无诤讼者,反谓为愚騃。
四、佛告比丘:
「我于尔时修习忍辱,不行卒暴,常亦称赞能忍辱者。若有智之人欲弘吾道者,当修忍默,勿怀忿诤。」

◎1109经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天、阿修罗对阵欲战,释提桓因语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莫得各各共相杀害,但当论议,理屈者伏。』
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言:『设共论议,谁当证知理之通塞?』
天帝释言:『诸天众中自有智慧明记识者,阿修罗众亦复自有明记识者。』
毗摩质多罗阿修罗言:『可尔。』释提桓因言:『汝等可先立论,然后我当随后立论,则不为难。』
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即说偈立论言:
我若行忍者 于事则有阙
愚痴者当言 怖畏故行忍
释提桓因说偈答言:
正使愚痴者 言恐怖故忍
及其不言者 于理何所伤
但自观其义 亦观于他义
彼我悉获安 斯忍为最上
毗摩质多罗阿修罗复说偈言:
若不制愚痴 愚痴则伤人
犹如凶恶牛 舍走逐触人
执杖而强制 怖畏则调伏
是故坚持杖 折伏彼愚夫
帝释复说偈言:
我常观察彼 制彼愚夫者
愚者瞋恚盛 智以静默伏
不瞋亦不害 常与贤圣俱
恶罪起瞋恚 坚住如石山
盛瞋恚能持 如制逸马车
我说善御士 非谓执绳者
尔时天众中有天智慧者,阿修罗众中有阿修罗智慧者,于此偈思惟称量观察,作是念:『毗摩质多罗阿修罗所说偈,终竟长夜起于讼战诤,当知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教人长夜讼战诤;释提桓因所说偈,长夜终竟息于讼战诤,当知天帝释长夜教人息于讼战诤,当知帝释善论得胜。』」
佛告诸比丘:
「释提桓因以善论议伏阿修罗。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立于善论,赞叹善论。汝等比丘亦应如是,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当善论,赞叹善论,应当学!」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152经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年少宾耆迦婆罗门来诣佛所,于世尊面前作恶不善语,瞋骂呵责。
尔时世尊告年少宾耆迦:「若于一时吉星之日,汝当会诸宗亲眷属耶?」宾耆白佛:「如是,瞿昙!」
佛告宾耆:「若汝宗亲不受食者,当如之何?」宾耆白佛:「不受食者,食还属我。」
佛告宾耆:「汝亦如是,如来面前作恶不善语,骂辱呵责,我竟不受,如此骂者,应当属谁?」
宾耆白佛:「如是,瞿昙!彼虽不受,且以相赠,则便是与。」
佛告宾耆:「如是不名更相赠遗,何得便为相与?」
宾耆白佛:「云何名为更相赠遗,名为相与?云何名不受相赠遗,不名相与?」
佛告宾耆:「若当如是骂则报骂,瞋则报瞋,打则报打,则报,名相赠遗,名为相与。若复,宾耆!骂不报骂,瞋不报瞋,打不报打,不报,若如是者,非相赠遗,不名相与。」
宾耆白佛:「瞿昙!我闻古昔婆罗门长老宿重行道大师所说:『如来.应.等正觉面前骂辱,瞋恚呵责,不瞋不怒。』而今瞿昙有瞋恚耶?」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无瞋何有瞋 正命以调伏
正智心解脱 慧者无有瞋
以瞋报瞋者 是则为恶人
不以瞋报瞋 临敌伏难伏
不瞋胜于瞋 三偈如前说

尔时年少宾耆白佛言:「悔过!瞿昙!如愚如痴,不辩不善,而于沙门瞿昙面前恶不善语,瞋骂呵责。」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慈悲与勇气
下一篇:菩萨修行之道
 菩提心的力量
 增长财富的方法
 修行资粮
 做生命的主人
 菩萨的慈悲观
 禅修之旅 禅修前的心理准备
 慈爱与悲心是普世的宗教
 慈悲的真义
 在婚姻中修行
 菩萨智慧布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萨学处[栏目:太虚法师]
 「广学」与「多闻」(三)[栏目:宽运法师]
 至心修持准提咒治愈绝症[栏目:准提咒感应记]
 什么叫出离心?[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穿着佛教衣服的未必是佛教徒[栏目:灵山居士]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六(一二二四)[栏目:杂阿含经]
 在家居士应怎样修行?必须注意什么?家人反对应该怎么办?[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九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8[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一一 劫波学童所问[栏目:经集 五 彼岸道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