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走向解脱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88
走向解脱
◎寂天菩萨曾说,世间上最悲哀的莫过于自己损害自己。虽然一般人以为只有别人才会损害我,但正是因为自己生不起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以及无法护持净戒之故,才从无始至今一直流转于轮回中,受尽了无量痛苦的折磨。
◎若具智慧,修行人就不会流转轮回,也不会产生违缘;若有悲心,就具足发菩提心的方便,就不会舍弃六道有情。
◎学佛的目的在于调伏自他的烦恼,当然前提是首先得调伏自己的烦恼,否则度化他人便只是一句漂亮的空话。 ◎如果一个人对轮回、对世间八法还有贪恋与执着,那么他就不会得到真正的安乐;反之,对世间法产生了坚定不退的出离心,对解脱产生了向往之心而守持净戒,就会得到三宝的加持,从而生起真正殊胜圆满的安乐,故说只有戒律才是最殊胜的安乐。
◎发菩提心守持菩萨戒的功德是无量的、不可思议的。佛在《华严经》中说,发菩提心、守持菩萨戒就如同太阳一样,所发出的炽燃光芒能遣除自他黑暗的所知障;也如同清凉的月光一样,能遣除热恼的烦恼障,进而成就佛果。
◎调伏自心烦恼为守持净戒的标准。
◎调伏烦恼需通过修行,修行若不具备闻思的基础,便只会在自己的烦恼、情见上转绕。
◎因此修行首先需通过闻思教法,把自己种种短浅谬误的观念,转换成佛陀所教给的深邃广大、正确无误的思想。同时无论在作闻思修等何种事业,都应明确掌握自己学法的目的,即为断除自他的烦恼,而不能夹杂有名利之心。
◎对自己心中的贪、瞋、痴、傲慢、嫉妒,要作一个清晰的观察,这样就能真正找到自己与诸佛菩萨的差距,就会发自内心去虔诚祈祷。
◎学了戒律后,非常容易产生的问题是以戒律去衡量别人,而忘了戒律是佛的每位弟子对照、检视自己而制定的。如果以戒律去衡量别人,如此正好说明自己尚未真正开始修行、尚未开始调伏自心,与学戒律的目的恰好背道而驰。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宗教之爱
下一篇:内心的烦恼是真正的怨敌
 名人语录之慈悲就是爱
 慈悲的功课
 以慈悲心行六度波罗蜜
 十种因统摄诸法
 大慈和正念
 在疾病中修行
 转经轮的力量
 修心法教的精髓
 心的自由
 禅修之旅 禅修前的心理准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火 Fire[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慈悲伟大的佛陀[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轴心时代[栏目:宽见法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四○、谈悌[栏目:慈航法师]
 《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分[栏目:法界法师]
 破我、法二执[栏目:找回内心的平静]
 《释氏疑年录》续拾(一)[栏目:宗舜法师]
 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栏目:所依经典·密]
 中观总义 第五课 内外中观及其他两种分类[栏目:中观总义讲解·圆春法师]
 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法尊法师)[栏目:中观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