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奇怪的「发心」?
我们常在寺院或道场走动,一定会听到法师或居士提到「发心」。例如:「某某居士,你发心来庙里帮帮忙吧!」、「某某大德捐了二十万元,真是发心!」、「某某师兄发心礼佛十万次!」等等。
在大乘佛学的领域里,发菩提心是一个很基本的名相,许多经论都一再强调发心的重要。而且,「发菩提心」是需要精进修学的,不是只做了一些功德就是「发心」。
经论里皆说:一旦生起(真正的)菩提心,这有情是世上(三界)最殊胜、稀有难得的!
由于大乘经典的重心即有关发心的教法,因此佛、菩萨有非常多的开示。这里仅举二例:
《华严经》:「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犹如兵仗,能防一切诸苦难故。」
《大方便佛报恩经》:「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修行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发心,终不能得。是故发心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本。」以及「初发菩提心者,则得名为菩提因缘、众生因缘、正义因缘、三十七助道法因缘,摄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萨名为大善,亦名一切众生善根,能破一切众生身、口、意等三业诸恶。」
如石法师说:「中国古代的译师译出了许多印度佛教早期和中期的大乘经论,并且传布讲习而以大乘佛教自居。然而,大乘佛教的根本——发菩提心,在汉地的佛教中似乎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从东汉到现在,没有一套完整的发菩提心的修法流传下来;寺院中无人教导,亦无人讲习如何发菩提心。」
今日,「发心」一词则成为为佛教徒的日常用语,意思与服务、奉献或发誓、发愿等世俗心态差不多;但我们在使用同时,也应多思考其原本的意义!
菩提心,就是建立在慈悲和空性基础上的圆满无上智慧之心。佛法的一切修持,都必须要围绕着发菩提心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