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为何《金刚经》再三强调法身慧命的重要?在生活中如何落实?
 
{返回 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25

为何《金刚经》再三强调法身慧命的重要?在生活中如何落实?

明证法师开示:因为《金刚经》属于般若系列的经典,宣说大乘的总相智,般若系列的经典都讲大乘的总相智,而唯识系列的经典呢,就讲大乘的别相智,总相智就是总的,别相智就是各个不同的,细致的地方,广大深入细致的那些小的方面,这叫别相智,好比一部汽车,大概一看上去,外形,然后发动机,方向盘,种种的仪表,车灯,这些都是几大块,这叫总相,然后你要知道,汽车的每一个小的螺丝钉,集成电路每一电路的情况,每一个接点的情况,那就叫别相智,成佛以后,佛的智慧叫一切种智,关于心的全部的功能,全部都了解了,而且都实证到了,当然那个智慧就是最圆满的,那个时候才叫佛,差一点点都不能叫佛。般若系列的经典先强调总相智,这就是谈法身慧命,法身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第八识,名字不同而已,要想成佛,先要开悟,要开悟就是先找到自己的本心,五祖跟六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先找自己的本心,这不但是禅宗的标的,也是所有修行人必然要经过的阶段,找不到真心,不开悟,就始终还在大乘佛法的外面转悠,没有入门,没有上路,就不可能登堂入室。至于说生活当中如何落实?那也是开悟以后的事,是司后起修的事情,悟前说这个,其实没有用,那在悟前修什么,当然就要积攒开悟的资粮,那是什么,那就是戒定慧,戒定慧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去作观行,在作观行的过程中才能开悟。

摘自明证法师《答疑解惑1》


{返回 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指何心?
下一篇:《金刚经》所说的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是指何心?
 如何开展悲心?如何道心不退?
 《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如何灭除一切相?..
 出家要什么条件?我是不是不够资格?
 请解释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
 研习读经的,如何完成解脱轮回?
 义工是不是要聚在一起讨论沟通事项,才能决定事情?
 修习十念法的时候,观想莲花可以吗?
 请师父讲解八关斋戒的核心内容,方便弟子们把握方向。
 只要念诵佛号或持咒,身体就会动,静坐时亦然,抵制不止,如何处之?..
 临命终时颠倒无法念佛,如何补救才能生西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提倡监督自己的内心,与孔孟思想中的“反求诸己”,也就是反省自我,有什么区别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万事忍为贵 Of All Things, Patience Is the Most Noble[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第13-15卷)[栏目:憨山大师]
 第二十四则:私取僧物犯盗罪[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Taking Care of the Bamboo Grove[栏目:Ajahn Chah]
 何必太过执着[栏目:看开]
 法广说(一)[栏目:大篇]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六[栏目:宽运法师]
 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栏目:董群教授]
 佛学启蒙 单元二 佛理 第廿一课 和谐的人事关系[栏目:佛学启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