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同理可推」非真实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46

「同理可推」非真实

梁乃崇教授

人们常自以为在「求真求实」;事实上却是不「求真求实」的!怎么说呢?当我们找到一个原理,常常会以「同理可推」的方式,用在其它事情的解释上,那就是不求真、不求实!「推论」怎么会是真实呢?

佛法讲了一个原理,是否可以将它用在别的地方呢?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要去求证,不可以直接用「同理可推」来下结论。人们常用「同理可推」,是因为大家有苟安于「不真实」的习性。

人们失败的原因,常常是因为滥用「同理可推」──看到别人这样做,那么我也可以这样做。幸运的时候,是有可能成功的;但是,当机会不再来时,也会败得很惨,因为你并没有看到真实。

「同理可推」不是不可以用,而是怎么用的问题:你要看清楚前提条件是什么──什么情况可以用、什么情况下不适用,下功夫去发掘真实,而不是依样画葫芦。

现在学校的教育方式,使我们更习惯于盲目地使用「同理可推」。因为检视学生程度的方式,都是在测验学生「同理可推」的能力,而不是他们下真功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成绩要亮眼,就必须学会「同理可推」。这样子,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文字符号的层面,而非落实到真实的世界。

将一个原理,扩大应用到全世界,使之变成通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事实上,每件事情都是独特的,若要以通则解决,恐怕会使问题更加复杂、扭曲,并且距离真实更远。(摘录整理自20060529周一共修)(莉华、忆玫、满妹整理)

关键字:求真求实 同理可推 推论 不真实 习性 文字符号 教育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王永庆的「求真求实」
下一篇:慈悲与否是「分别心」的认定
 空与不空
 看清业力的真相
 何谓「空」?
 愿性之8:理性、感性、愿性的对照名词
 生死大事之12:有关超度的问答
 净土是人心之间的和谐与圆融
 生命的灵性与价值
 四相之6:从自性深度成熟我相
 「收拢生机」成就的是「如土长苗」
 有「连结」才能成就「众生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三十一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说吉话祥 二十五 感恩 Kataññutā[栏目:说吉话祥]
 放松身心(黄国达)[栏目:其它]
 若要心能宁 且将闲事了[栏目:佛网文摘]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六 第十五章 十八界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之一[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029 如净和尚语录(宋 文素 编)[栏目:04 语录]
 承担[栏目:达照法师随笔]
 禅宗见地[栏目:台湾屏东·慧广法师]
 六祖坛经讲记 第59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憨山老人梦游集第51-55卷[栏目:憨山大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