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愿性之4:愿性的层次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47

愿性之4:愿性的层次

梁乃崇教授

愿性的层次最浅的就是要「下决定」,也就是要有取舍。相较于理性的想东想西、相较于感性的情绪而言,愿性就是「下决定」,就是「做抉择」。而在做抉择时,层次较低的就是犹豫不决,这是在最浅的层次;再上面一点,就是自己可以明确做决定,所展现出来的就是「意志」。而「意志」这个地方也有深浅,也就是自约。

愿性是做抉择,不过不是要不要吃素、要不要读大学?而是要提升到更高层次的人生的抉择;但这也还是在意志的范围。愿性层次再高一些就会进到一般宗教所讲的「信仰」的层次——不是这一生的抉择,而是累世生命的抉择!想到的是自己这个生命在承担什么?这是所谓的「使命感」了,层次更高、范围更大了。

进入到使命感这个层次,这样的愿性境界已经不是意志的部分了,而是有相当程度的超越;如果再进一步,就可以变成菩萨大乘——会体验到自己内心的菩萨的无始清净大愿,能体会到这里,已经超越了意志、使命感,是意志、使命感所不及的范围,这就是发菩提心了!到了这个境界的话,愿性这个面向就进入了直觉,它可以「无畏」,直觉的阶段是大无畏的!

所以,理性、感性与愿性这三个面向,到最后都进入了直觉;进入直觉以后,就是汇归到菩提心。直觉就是从菩提心出来的感觉,所以直觉也可以说是「率萨埵性而行」,亦即儒家所说的「率性而为」。

(摘录整理自2005年7月3日连线法会)(忆玫、满妹整理)

关键字:理性 感性 愿性 儒家 率萨埵性而行 率性而为 直觉 菩萨 面向 层次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愿性之3:理性与感性的超越
下一篇:愿性之5:教孩子要从willing开始
 愿性之15:回向让我们修行更进步
 破除对英明领导人的依赖
 过去心是无痕的
 如何对治众生的嫉妒心与嗔恨心
 愿性之1:心的三面相
 四无量心之12:舍无量的实践
 由「三摩钵提」体会法性
 发菩提心让世界更美好
 为什么要受教育?
 feeling之7:「体」的feeling是什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附录一:法显法师传[栏目:新译佛国记]
 戒律戒自己,修行修自己[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如何思维“明空无二”和“乐空无二”?[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增支部1集298经[栏目:增支部1集]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三章 流传人间的佛法 第三节 佛教思想史概观[栏目:庄春江居士]
 珍惜才能拥有[栏目:瓜熟蒂落·达真堪布]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J 1283经:本经阐述佛陀的求财观与用财观。[栏目:界定法师]
 我的出家因缘(本孝)[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安居第四十九日(一):看清你那个不安的业相[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Model Subject No. 53[栏目:Shunryu Suzuki]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