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性之4:愿性的层次
梁乃崇教授
愿性的层次最浅的就是要「下决定」,也就是要有取舍。相较于理性的想东想西、相较于感性的情绪而言,愿性就是「下决定」,就是「做抉择」。而在做抉择时,层次较低的就是犹豫不决,这是在最浅的层次;再上面一点,就是自己可以明确做决定,所展现出来的就是「意志」。而「意志」这个地方也有深浅,也就是自约。
愿性是做抉择,不过不是要不要吃素、要不要读大学?而是要提升到更高层次的人生的抉择;但这也还是在意志的范围。愿性层次再高一些就会进到一般宗教所讲的「信仰」的层次——不是这一生的抉择,而是累世生命的抉择!想到的是自己这个生命在承担什么?这是所谓的「使命感」了,层次更高、范围更大了。
进入到使命感这个层次,这样的愿性境界已经不是意志的部分了,而是有相当程度的超越;如果再进一步,就可以变成菩萨大乘——会体验到自己内心的菩萨的无始清净大愿,能体会到这里,已经超越了意志、使命感,是意志、使命感所不及的范围,这就是发菩提心了!到了这个境界的话,愿性这个面向就进入了直觉,它可以「无畏」,直觉的阶段是大无畏的!
所以,理性、感性与愿性这三个面向,到最后都进入了直觉;进入直觉以后,就是汇归到菩提心。直觉就是从菩提心出来的感觉,所以直觉也可以说是「率萨埵性而行」,亦即儒家所说的「率性而为」。
(摘录整理自2005年7月3日连线法会)(忆玫、满妹整理)
关键字:理性 感性 愿性 儒家 率萨埵性而行 率性而为 直觉 菩萨 面向 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