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严经》体悟无分别
梁乃崇教授
《金刚经》云:「如来无有定法可说。」为什么无有定法可说?因为一有定法,就一定是错的;一有定法,就一定是着相的;一有定法,就一定是局部的;一有定法,就一定不是所谓真正的佛法!
之前,我读《华严经》,边读边猜想《华严经》一定讲得很深,经里讲到十信、十住、十回向……到十地,愈来愈深,所以认为内容愈到后面才愈是佛的境界,光是「地」,就有一地、二地……一直到十三地。依这些名词,我们就会认为讲一地时,境界一定是比较浅的;而讲到十地那一定是高明了;至于十一、十二、十三地,那更高明了!因此大家在读《华严经》时,大概都会有这样一阶阶的阶梯、有深浅的预期。
但是我最近再读《华严经》,从前面的〈十住品〉、〈初发心品〉,然后到〈明法品〉,这样一品品地读过来,却又发觉怎么前面讲的内容和后面的好像都一样深?好像都在佛的境界?这时不免会心想:怎么连〈初发心品〉都讲得那么深,已经到了佛的境界?一路读下来,会发现怎么找不到阶梯?于是我了解了:它根本没有阶梯,根本是一样深!
根本没有阶梯,但是它还是要讲阶梯。即使说了有阶梯、有深浅,事实上就是没有阶梯、没有深浅!尤其初〈发心品〉那里,已经成佛了,怎么还在初发心?如果那样的内容,还是在初发心而已,那我就会搞不懂后面的成佛,到底是在成什么?它们的深度完全一样啊!所以它们是完全平等的,是一样的,它的性质就像是全像摄影的照片一样,任何一个角落都代表全体。因此用佛的深度来看每一个层次都代表所有的层次,浅的里面完全包含了所有深的部分,而深的部分又完全包含了所有浅的部分。是那么广大、那么深远、那么丰富,而且又是那么的平等,这就是佛经啊!所以很多经典都这么说:只要念一个偈子就如何如何,那个如何如何不就是已经达到全部了?所以它的局部就是全部,浅的就是深的,深的也含有浅的,因为佛是无分别的!
当我一了解这样以后,读《华严经》就轻松多了;不然,一直想要找阶梯,可是怎?找都找不到,好困惑!甚至还怀疑:我到底是看懂了,还是看错了?现在知道原来就是这样子,有了如此的了解、体会时,再读《华严经》就不会担心哪里漏掉一块,或缺了什?东西了!甚至于有的经文跳过去没有讲,也不会担忧缺了什?,因为局部就含有全体啊!如果用无分别心时,怎?做都缺不了!这就是本自具足!就是圆满!如果老是担心缺了什?东西,又少了什?,那是分别心,那是一个不具足的心!这是我从读佛经中体会到它是这?圆满、这?平等,进而体会到本自具足,老早就是这么圆满,不缺什么了
这也是我们读佛经时常常有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每一部经典都在经文最后都说是所有经典里最好的,读了这部经其他都可以不用读,照这个修最好?那到底哪一个最棒?是不是选错了?于是就开始痛苦了,读经反而带来烦恼!
现在我们知道每一部佛经都是全体,都是最好的,这样我们就放心了。这就是佛真正究竟的平等和无分别啊!如果能懂到这样,也就能体会《圆觉经》的「如来随顺觉性」了。(摘录整理自2002年12月15日连线法会)(忆玫、满妹整理)
关键字:金刚经 华严经 圆觉经 如来随顺觉性 无分别 无有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