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活中的「清净行」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04

生活中的「清净行」

梁乃崇教授

《华严经》净行品中列举了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管是遇见好的或不好的事情,该怎么去应对:像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希望大家舍弃贪、瞋、痴,有罪的东西也把它丢掉。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他们那时候没有卫生纸,而是用水洗的,洗干净了,这时又顺势希望大家迅速往出世法前进。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静调柔,毕竟无垢」、「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连用水洗手,都要有一个想法——希望大家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见欢乐人」怎么想?「当愿众生,长得安乐,乐供养佛」;「见苦恼人」又怎么反应?「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看到有病的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看到无病的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见端正人——希望大家信佛菩萨;见丑陋人——希望大家不乐恶事。如果把这两个希望调换过来,就不恰当,就不对了。看见一个会报恩、感恩的人——希望大家能知佛菩萨的恩德;碰见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希望大家对于一个做坏事的人,不加报复。

其他还有:「见不舍人」,佛托钵时,见人不愿意把食物施给祂时,祂会「当愿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希望大家不舍胜功德法。很多人看见不肯舍的人会想:这个人好小气,诅咒他不会发财,而佛陀则是凡事都往好的方向去想;「见能舍人」,佛托钵时,看见愿意把食物施给祂的人时,祂就「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希望大家离三恶道苦;「若见空钵」,碗钵空了,没饭吃了,祂就「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希望大家空无烦恼;「若见满钵」,祂就「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满钵时,就希望大家具足一切善法。看到好事时,就不去讲空和无;而是说:很殊胜、很好!见有羞耻心的人,「当愿众生,具惭耻心,藏护诸根」——希望大家有羞耻心,保护自己;见没有羞耻心的人,「当愿众生,舍离无惭,住大慈道」——希望大家舍离无耻,有慈悲心;「得柔软食」,「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软」——希望大家具有大悲心、柔软心;「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着,绝世贪爱」——希望大家心无染着、弃绝世间贪爱。

很多人问:在烦忙的日常生活当中怎么修清净心?并不是在生活中遇到好事情才叫「清净」;而是面对事情时,端看你的反应适不适当罢了,而适当就是清净。我们世间人常是糊里糊涂的,遇到事情,反应常不适当,有《华严经》净行品这么多的例子,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所谓「清净行」就是要顺着当时的状况,做最适当的反应,那个反应是乐观的、向上的、有建设性的,而且超越了贪、瞋、痴。

经文中的例子还是不够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需要自己找方法真正地去实践,这和怎么打坐、观想、持咒、诵经都没有关系。事实上,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适时做出正确的反应就是在修清净心。例如看见一个怒气很重的人,希望能找出正义之事让他发挥;一个有瞋恨的人,就希望他能够「见义勇为」,就是顺着他的瞋恨,化做勇敢的心来做「见义勇为」的事情。只要把那个力量转一下,就变成建设性的力量了。

资料整理-忆玫、满妹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成道之日才是生日
下一篇:活的制度才有生命力
 精进与贪有何不同?(下)
 前念不生后念不灭
 实相离言说,还当如理思维
 修行是自发性的行动
 连结之1:「连结」才能成就「众生相」
 feeling之2:依feeling守菩提心戒
 大就是小,小就是大──没大也没小
 生死大事之6:肉身修行,完成大死与大生
 连结之10:连结──同体无分别
 菩萨修「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于善恶不取不舍不染著[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祝寿与结婚[栏目:觉世论丛]
 当我安住在皈依境的时候对外境还了知吗?如果对外境什么都了知,那是不是我的专注还不够?[栏目:圣道光辉·答疑解惑]
 遭殃皆从未知未察来[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功德回向」赞[栏目: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
 显密修学共同前行之要义[栏目:噶陀仲巴仁波切]
 慈悲的力量[栏目:传喜法师]
 恶声鸟[栏目:哼哈一如说]
 海上飘来二佛像[栏目:圣像灵异篇]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栏目:净宗祖师传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