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念法门(佛光禅师)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48

无念法门
 
佛光禅师

在《六祖坛经》里,惠能大师传给我们一个证悟的法门,叫无念法门。

念,就是分别;无念,就是不分别。在《六祖坛经》里面,讲到十种分别,这十种分别如何把它调和起来,让它没有分别。有时候看起来是两个极端,例如“有”和“空”;但是在无念法门里面,“有”和“空”不是两个,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真空生妙有,妙有即真空。把这两个极端调和起来,就是无分别。

现在我把这十种无分别,一一做个介绍:

①顿渐无别:禅有“南顿北渐”之别,“顿”就是即刻开悟的顿超法门,尽管你是一个凡夫,一样可以立地成佛;“渐”就是慢慢地修,慢慢地学,是逐渐、逐渐地明心见性。好像学生读书,有的是天才儿童、资优生,他可以跳级,不必逐年晋升;但是一般人就必需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读完初中,然后才可以上高中。

不过,在佛法里,无论顿、渐的根性,在我们的真如自性里,所谓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都能见性。所以,在《百喻经》里有个故事说:有一个村庄里缺水,必需要到五里路之远的地方去挑水,大家觉得路好远喔!这一担水得来不容易,于是就向长官反映。后来,长官说:“以后我们这一条路的名称不要叫五里路了,就叫三里路好了。”村庄里的人听了都好高兴,心想:以后再也不必走五里路,只要走三里路就可以有水喝了。

其实不管五里路也好,三里路也罢,都是一样那么远。因此,即使“顿”根的人,也不能以为“善小而不为”,还是需要聚集很多的大善小善;就是开悟了,也还是要修行。至于渐修根机的人,当然更要积功聚德,如此才能功果圆满。

②迷悟无别:惠能大师说:“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这是说,人有迷悟,法没有迷悟。

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公公,有人问他:“您几岁了?”

他说:“四岁。”

“胡子都白了,怎么才四岁呢?”

“我确实四岁!因为我信仰佛教,追求真理才四年,我觉得这四年的人生才有意义,所以我说四岁。”

过去的几十年岁月,因为迷而不悟,因此对老公公而言,这样的岁月毫无意义。不过,迷和悟其实并没有分别,迷悟只是正反的两面,有迷才有悟,迷悟无别不是糊涂,不是笼统,而是一种超越。

三湘才子张剑芬居士曾作一对联:“迷即众生悟即佛,二不成双一不单。”实是深体“迷悟无别”之妙的佳句。

③智愚无别:惠能大师说:“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世间上的人,有的人很聪明,很有智慧,有的人愚痴无智,其实本体则一。不管怎么样的愚笨,只要有心,人以一知,我以十知,能够多用一点工夫,总是能成,所以说“智愚无别”。

④邪正无别:在世间上,有好人、坏人,有善恶、邪正等分别;但是在真理里面,所谓“法无善恶,善恶是法”,有时候,是佛法的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是佛法。例如:金钱本身没有好坏,使用不当,钱财是罪恶的根源;使用得当,可以造福人群。又如感情,处理不当,造成烦恼、痛苦;处理得当,则慈悲普爱世间,这也是对人间的一种贡献。所谓“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成邪”,人有正邪,法无邪正。

⑤净秽无别:禅宗有一则公案:赵州禅师和徒弟文远禅师一次打赌,斗劣不斗胜,看谁把自己比喻成最脏最贱的东西。

“您是师父,就由您老人家先开始吧!”文远禅师说。

赵州禅师说:“我是一头驴。”

文远禅师接着说:“我是驴子的肠胃。”

赵州禅师又说:“我是肠胃中的粪便。”

文远禅师不甘示弱地说:“我是粪便里的蛆虫。”

赵州禅师无法再比喻下去,反问道:“你这蛆虫在粪便中做什么呀?”

文远禅师回答:“我在其中避暑乘凉啊!”

《般若心经》云“不垢不净”,《维摩经》亦说“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肮脏的污泥也能长出清净的莲花,因此,清净和污秽是一如不二的。

⑥人我无别:人活在这个世间,有很多的苦恼都是从分别人我而来的。我们常常会计较这是我的,那是你的;这是我喜欢的,那是我不喜欢的。由于有这种种的妄想执著,因此产生苦恼。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人我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这个世间如果没有人,只有我,谁供应我生活所需?因此人我之间应该相互助成,因为人我无别,人我是一体的。

⑦道魔无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说,即使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只要有一念悔心向善,也能转魔成佛。当初佛陀座下的弟子鸯掘摩罗,过去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恶人,但在真理之前,只要一信佛,马上成为大善人;三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本来都是有名的外道,但是被佛陀道德的力量慑服以后,也可以转魔成佛。因此,一个人罪恶不可怕,迷惑也不要紧,只要懂得转念,就能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恶为善。

⑧是非无别: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分别太强烈,就有斗争,就有痛苦。是非,其实只是立场的差异、看法的不同罢了。我们处理是非的态度,所谓“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只要我们能够不怕是非、不传是非、不说是非,管他是是非非,我一如也,是非自然止于智者。

⑨爱嗔无别:“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爱与恨常常纠缠不清,有的时候,两个人今天爱得难分难舍,明天却势如水火;有时今天恨他恨得要死,将来说不定需要他的帮忙。因此爱恨不要太强烈,何妨“禅心一任娥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⑩世出世间无别:佛教有世间与出世间的生活。有的人太过强求出世的生活,因此显得枯寂无趣。其实,太过执取世间的五欲六尘,固然欲壑难填;过分排拒,则不免冰冷空洞。所以,最好能将世间、出世间调和起来。平常所谓“生活佛教”,就是要用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也就是一样在世间生活,只是把佛教出世的思想、无边深广的悲智运用在救度众生的事业上。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生活是在于我们处理的,我们要过超越的生活,不要被生活牵着鼻子走。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虽是在世间生活,而能不为世间所执,不为世间所迷,这就是禅宗六祖大师要我们过的一个“有无不二”,无分别、无念法门的生活。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坐禅(星云法师)
下一篇:讲经要以种种方便与听者的思想契合(如一法师)
 直心是道场(宣化上人)
 学佛的三步骤
 流浪狗的守护者
 对话二:宗教净化社会人心
 慈悲是巨大的能力
 怎样诵经能得利益(妙祥)
 知足常乐的人生(惟觉法师)
 人生的归趣与禅(木村泰贤)
 要吃苦(广钦老和尚)
 宋代以后的三教一致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悲智双运[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That Grudge You’re Holding? It’s Really Holding Yo..[栏目:Dzigar Kongtrul Rinpoche]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