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念佛才可以减少杂念?
 
{返回 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26

如何念佛才可以减少杂念?

印光法师答:

      通身放下,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不开口,心中默念,亦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朗朗,能常听得清楚,则心归一处,神不外驰,故眼也不他视,鼻也不他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摄六根”,如此念佛,名为“净念”。以摄心于佛号,则杂念虽尚未全无,然已轻减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继,便可浅得一心不乱,深则得念佛三昧矣。
(三编上册卷一复夏寿祺居士)

     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然于一切法中,择其最要者,莫过于摄耳谛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行住坐卧,均如是念,如是听。大声、小声、心中默念,均如是听,默念时,心中犹有声相,非无声也。《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能摄耳谛听,即都摄六根之法,以心念属意根,口念属舌根,耳听则眼不他视,鼻不他嗅,身必不放逸懈怠,故名“净念”,净念能常相继不间断,变可得念佛三昧。“三摩地”即三昧之异名,吾人随分随力念,虽未能即得三昧,当与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则或至起诸魔事。得念佛三昧者,现生已人圣位之人也,鼓须自量。
(三编上册卷一复徐志一居士)


{返回 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何为大无畏施?
下一篇:末法众生为什么必须念佛呢?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何还求生西方?
 提倡佛学,以何为本?
 极乐世界有僧宝吗?
 临终助念有哪三大要点?
 盲聋喑哑之人不能往生西方吗?
 远公大师与缁素结联社念佛的情况怎么样?
 为什么念佛时觉得有妄想?
 密宗之即身成佛是什么意思?
 念佛一定要记数吗?
 念佛稍有感应,就是有所证悟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自修与人众共修两者有何差别?(如本法师)[栏目:佛学小知识]
 论僧叡的佛学贡献[栏目:潘桂明教授]
 释迦牟尼佛传 第十一章 最大的诱惑[栏目:释迦牟尼佛传]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三卷 决疑论 因果析疑类(八问八答)[栏目:欲海回狂白话解]
 05-075遵循法的导引[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4、如何才能更好地“吃透其中的科判和文句,明白它们所指的实际含义”?并以此来对《般若品》的科判甲一和..[栏目: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喝茶解禅[栏目:禅茶文化]
 我自己的冤情眷属在三恶道,他们自己没办法(没有时间和能力)念咒,所以我来念咒替他们解脱,替他们念咒?..[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八)第二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