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企业管理
朱华
佛教与企业管理
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思索了很久不敢下笔。一是怕亵渎了佛祖,二是怕一些妄言让大家笑话。又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释然了。还是敲出来吧。请大家斧正。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佛教信徒,只是对佛教的哲学(还不是全部)持着很尊重很虔诚的态度。
悉达多·乔达摩是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父为净饭王。他在少年的时候就非常厉害,天赐禀赋,文武全才,骨骼清奇,品貌端庄。一直生活在宫廷里过着幸福的生活。某天,他走出宫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发现人间有四苦:生、老、病、死;于是放弃了太子的生活出家,去寻找解脱的法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成了“佛”----觉悟了的人。他就开始在恒河附近传教,有了以阿难、目犍连等为代表的10大弟子,信徒越来越多。于是,仰之弥高的佛教就产生了。佛教于西汉年间传入中国。主席说“佛教创立于印度,昌盛于华夏,扬名于四海”。
咱们应在在上面的这段叙述中反思几个问题。1、企业因为什么产生?2、企业家在企业中扮演什么角色?企业是谁的?
真正的基业长青企业,一定会有强烈的使命感(佛家说是叫“发愿”),是为社会为人类解决某些问题产生的。而不是一己的私利。佛陀说“让众生脱离苦海”,老福特说“造人人买的起的汽车”,我在孝感有幸和一个地产行业老板谈到这个问题,他说“要造中南六省最好的房子”,结果是他的企业做的很不错。有思想的人都会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事实上也是在回答使命感这个问题。企业应该有自己的使命感,并且要臣服于自己的使命!先有企业再有使命的企业是对未来对结果模糊的企业,是走不远的。而一个企业有了使命感,也就有了愿景,也就有了方向,也就知道了什么样的结果才是真正的结果。
企业家在企业中扮演什么角色呢?佛说:众生皆可成佛,要普度众生。地藏王菩萨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中还有一个人,我就不离开地狱。企业家在企业中角色应该是精神领袖,他应该布道。他是责任是培养人才,让更多的人接受他的使命并且臣服于他的使命,成为和他一样的人,让更多的人到达成功的彼岸。
企业是谁的?很多人说,企业是老板的,员工都是为老板打工的。如果老板是这样的,这个工不打也罢。因为打了一辈子还是别人的。作为企业家,更不能有这样的想法。企业从成立的那天起,已经不是老板一个人的,往小了说,是属于大家,往大了说,是属于国家,属于社会,属于全人类的。企业做多大,取决于多少人为企业负责任。如果是老板自己的,就只有老板一个人负责任,如果是属于大家的,大家就会负责任。佛教是没有边界的。所以佛教能做到全球。佛教似乎属于全人类的。
佛有三宝:佛、法、僧。回答了三个问题:成为什么---佛,怎么成为---法,有谁来完成---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要回答这三个问题。成为什么---愿景与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佛有佛、菩萨、罗汉等);怎么成为---方法与制度(法、法门),谁来完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僧)。
佛有三藏:经、律、论。经藏说的是“定学”,是佛一生说过的“法”,由阿难尊者整理,很多以“如是我闻”开头,以故事或者叙说的形式体现。“律藏”说的是“戒学”,优波离尊者将佛所规定的戒律,整顿成为“律藏”。“论藏”说的是“慧学”大迦叶尊者将佛弟子读经研律的心得,收集成为论藏。企业的“三藏”是什么呢?企业的经营成果仅仅通过利润来表现吗?回答是否定。企业也要有自己的“三藏”。
经,是为企业的发展历程,经营宗旨,使命,价值观和规划等。回答的是创造和传承的问题。
律,是为企业的制度,包括企业的基本法和各种制度。回答的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问题。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的“企”字,上面是个“人”字,下面是个“止”字,人止为企啊。
论,是企业成果的总和。包括利润、科技成果、管理成果、从经营中提炼的经验和教训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佛门三藏是佛教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佛教宣传的主要手段之一。佛教作为宗教的一种,也有多种部分组成。包括哲学、仪式、有形信条、语言文化、甚至包括迷信来组成。佛教相信因果报应,相信六道轮回,这是他的哲学思想。佛教的信徒有很多的清规戒律,要做早晚课,吃饭穿衣化缘等有详细的规定,头上还有戒疤,这是佛教的仪式。出家修行的叫和尚,在家修行的叫居士,供以衣食的叫施主,见面双手合什,口念阿弥陀佛。这是有形信条和语言文化。并且这些都深入人心。请问咱们的管理者,这些,企业里做到了吗?咱们文化建设有没有如此的深入人心呢?如果,没有,该怎么办呢?
取自朱华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