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精进是一种迫切 而不是一种勉强
达真堪布开示
{返回 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0

有的人逃避心特别强,一讲轮回的过患,讲地狱、饿鬼、傍生如何痛苦,就不愿意听。这都是逃避心,都是执着,都是患得患失!你把轮回看透了,才不会害怕。我们现在害怕这个,害怕那个,不敢面对,总是想逃避,都是因为我们没有弄明白轮回的真相。如果弄明白了,不会这样害怕的,内心一定会得到一种快乐与安宁。我们不是要逃避,而是要面对;我们敢面对、敢承担的时候,我们才没有畏惧,才没有恐怖。没有畏惧恐怖,没有患得患失,才没有烦恼和痛苦。

人们都不懂,都不愿意想这些,“将来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好就行。”现在你好了吗?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一样,都想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都想自由自在地生活。但是怎么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通过学佛、通过修行,我们的内心平静了,才可以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我们的心自在了,才可以过一个自由自在的生活。否则你是无法实现这些愿望的。

修行就是修心,修一颗平静的心。我们的心不安静的时候,外在的东西,营养、卫生搞得再好,对身体也有伤害。我们的心平静了,心情好了,身体自然而然就好了。心放正了,内心里没有那么多邪知邪见,也没有那么多妄想执着,一切都会一帆风顺。

没有妄想,不是什么也不能想,而是不该想的不想。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心,我们现在所想的大部分都是没有用的,我们所想的总是想不到位,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顺利。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了,一切都会顺利,一切都会吉祥圆满。不用特意求健康长寿、升官发财,求不到。如理如法地学佛修行,自己该做的事情要做,该尽的义务要尽,认认真真地去做,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好,不用特意求,不用特意修,世间的福报自然而然就会显现。

怎么学,怎么修?从基础开始,从人身难得开始。内加行、外加行都是通向大圆满的路,我们现在已经把这条路铺好了。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就会达到大圆满的境界,那个时候就都好了,都自在了。四外加行修不好,无法生起出离心;没有出离心,无法生起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无法生起智慧。没有智慧就断不了烦恼,有烦恼就会造业,造业了就一定要感受恶报。所以一定要扎扎实实地修四外加行,从人身难得开始,反复看、反复听,反复思惟,反复修正,慢慢地你内心就会有一种感受和智慧,到那个时候你不可能不精进,你不会这么懈怠懒惰、这么放逸的。

我们现在上课、做课、学佛修行都是一种勉强,一种刻意。真正的精进不是这样的,是对佛法有兴趣,从内心里有一种欢喜,有一种渴望,特别迫切,特别愿意念,特别想修,每时每刻都不会忘掉。就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样,前一口还没有吃完就盯着下一口,那么用心,那么认真,那么珍惜。这才叫精进,不是不愿意做还勉强做。

现在一些人念佛也是,心里不平衡还念;做课也是,不那么愿意做,但是不做还不行。这不是精进!很多人根本没有希求正法的心,有的人也有一些,但是不强烈,对佛法没有太大的兴趣。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加行没有修好。都会说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三世因果,但这只是会说而已。这些道理没有真正弄明白,就不会珍惜,不会精进。真明白了,不会再虚度光阴,不可能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会珍惜,都会抓紧的。轮回过患的道理真弄明白了,你不可能对世间还这么贪恋。因果不虚的道理真的明白了,你不可能还轻易地造业。都是因缘果报,你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怨恨别人。

你心里有没有怨恨?如果有的话,就说明了三世因果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都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自寻烦恼,自找痛苦。这些道理没有弄明白,所以心里总是有怨恨,学佛修行的事一拖再拖,每天马马虎虎地混日子,这都是没有懂得人身的价值。

有的人问,我还需要修四外加行吗?这个问你自己。我已经讲得很清楚,在你的相续中有没有出离心?如果真有了出离心,你可以不修。如果没有的话,你还需要修四外加行。什么是出离心?对轮回、对世间没有丝毫的贪恋,这样你才算有了出离心。如果你对世间还有贪恋,就说明了你的出离心还没到位,还需要继续学修。

 


{返回 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智慧就有方便 有方便就没有违缘
下一篇:观音法会开示七
 擦洗清扫即是消除业障 衣食住行皆为供养坛城
 修行人不要利用网络浪费生命
 结善缘是度化众生的前提
 除内心苦 得大自在
 怎样把衣食住行都变成修行
 把握自相续,随缘度众生
 怎样将上师的一切行为视为佛的事业
 地狱的痛苦有没有触动我们的相续?
 究竟的科学 圆满的教育
 闻思修中得成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公众场合步行冥想[栏目:一行禅师]
 三论玄义记 一 绪言和科判[栏目: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五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神通、智慧与了脱生死[栏目:仁焕法师]
 相应17经 困难经[栏目:相应部 1.诸天相应]
 仁义教化,岂可严刑[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佛教的生态环保观念及实践方向(清远法师)[栏目:佛教与环保]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栏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二)成解脱的三个条件[栏目:圣者言教]
 〈大智度论札记〉--时间与心念(二)[栏目:禅林衲子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