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活禅修习六法(法宏)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3

生活禅修习六法

法宏
 
我倡导“生活禅自然丹法”,把生活当禅来参悟,在生活的过程中修禅,即参即入,即入即证,“世事洞明皆禅机,人情炼达即金丹”。生活禅六法是我修习佛法之心得,今付诸笔 端以就正于方家。

一、惜福修福

近代印光、弘一大师特别注重此法此行,弘一大师说“惜衣惜食非唯惜财缘惜福。”印光大师于一粟一丝皆不浪费,见弟子中有浪费者即斥问“你有多大的福?”。“修福”即行善积德,利乐有情。我受二大德法教 ,节剑自牧以惜福,乐施好善以修福。现代人好“享福”,吃喝玩乐穿用追求高档次至于奢侈,佛说“享福即消福”,你现有的福也是多生积修而来,象银行里的存款,只取不存,最终坐吃山空。惜福如节财,修福如存款,“自求多福,广种福田”是佛家修福法言。

二、为善修德

为善有三义:与人为善、多行善事、广结善缘。万善归德,德不修则品不立,业不进,做不好人就修不成法,证不了果,得不了道,成不了佛。古今高人以“善德”成道又以“善 德”度人,为善者心安,有德者天助,诚非虚言。

三、尊师重道

佛陀说“众生皆有真如佛性”,故当礼众生如礼佛。佛门弟子礼敬佛陀是因为佛陀是人夭大导师,为众生指明了解脱生死烦恼的大道,也只有尊师者才能得到师尊的大法真传;重道即坚持宇宙人生之真理,生生世世,与道不违。

四、畏因惧果

佛陀说“因果不可思议”,因果不因为你不相信而不存在。若人人皆注重因果,畏惧因果,则人人不敢做恶,世界自得和平,人间自成净土,心灵自获清凉。杀人放火是因,依法处决即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昭章,自做自受”,注重因果者 自能戒杀盗淫,扫贪嗔痴。

五、勤劳任怨

佛陀在世时也经常劳动,扫地、乞食,为弟子缝衣、治病,《金刚经》缘起:佛陀亲去乞食,归来食毕,洗足而坐,弟子须菩提长者问“行者如何降伏其心”,佛陀答弟子问而有了这部伟大经典。佛陀和我们一样,也要吃穿用行, 他的大法就在这平常的生活中于自性之海流出,佛说“一切产业治生皆与实相不相违背”,禅宗倡导在砍柴挑水中悟道,“巧把尘劳作佛事”就是生活禅大法,“任怨”即“忍辱”,能生慈息争 ,由此而入,当证到“无生法忍”之境,即得“忍辱法乐”。

六、真参实证

修行,治学、做人必须真真实实,扎扎实实,老老实实,理行并入,来不得半点虚假,光知修学佛法能了脱生死,你修证不到也是空枉。修法,治学、做人三位一体,最终还是落在真实。

六法真修,必获实益。 

禅刊 1995年度第六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止声浪,来泡茶(程然)
下一篇:如何对待杂念(陈音如)
 无相三句(大恩)
 一人荼毒 祸殃五代——人贩子的家族命运(西门柳)
 受持三皈 依教奉行(大愿)
 观照自己的苦(佛使)
 破钵记(吴敬子)
 你有心吗? (智海)
 学佛证道的第一步(大愿)
 珍惜人身(邹相)
 善与恶之际——《了凡四训》的启示
 真理(宽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量寿经》中所说的边地疑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下[栏目:续高僧传]
 香茶入口法入心(问答篇)[栏目:传喜法师]
 《劝修净土诗》第十首[栏目:大安法师]
 念(sati)[栏目: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The Path to Arahantship]
 佛家指的心是什么?[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报身、法身、应化身有什么区别呢?[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云栖别钞 悟道难,为善易[栏目:释门法戒录]
 解脱之道讲记 a2 前言[栏目:体方法师]
 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栏目:禅林衲子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