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我对安祥禅的体会(斯朋锡)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71

我对安祥禅的体会

上海 斯朋锡
 
安祥这二个字非常好,值得赞美,安就是平安,祥就是吉祥,视野是超越语言文字的,禅即是佛。世界上还能有什么语言文字能与它比美呢!

安祥的心态应该是平衡的,不希求什么。

每当我礼拜佛的时候,内心总是充满着对佛陀的尊敬,把它比作慈父,比作良医,比作法雨。我跪在拜垫上,除了虔诚瞻仰庄严佛像外,什么都没有求,因为不想求,求就是邪。安祥是从内心产生的,不假外求,《金刚经》上有偈为证: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生活在人世间,在人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做好事是人的本分,应该不求报答,如果在做好事的动机中产生求报的念头,那就是有条件的交换,是违背安祥禅的要求,这念头就是邪,万一对方做不到,就会心怀怨望,生恚心,这就破坏了心态平衡,失去了安祥。《金 刚经》上教导要净心行善,应该修一切善法。安祥集上耕云先生说:“安祥应该为而不有,善而不居。”就是这个意思。我也以此为准则,特别是对老年人、残疾人、贫苦人更应该如此。当然生活中不免有烦恼,这就要用观照般若反省自问,离开我执、边见,照之即觉,烦恼也就被破除。

阅读佛学书刊,阅读安祥集,能够产生安祥。

我喜欢佛经,执着的爱它,今年起又订了《禅》,收到了赠阅的安祥集,耕云先生的文章深入浅出,字字珠矶,使我爱不释手;我认真学习,圈圈点点划划想想,竭力地解行合一,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即使被人误解,蒙受一些委屈,我也不想争辩。《坛经》上明明写着:“无瞋无喜、无是无非。”在生活上,条件虽越来越好,但欲望却越来越低,生活到也恬静充实,有时会突然地发自内心地愉快起来,在适当时机,我特别要劝人做到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净口、净心。

安祥是法的现量,随时可以和盘托出,安祥即是正受,是一种统一调和的心灵状态,是愉悦的人生享受。内心安祥的人,人人喜欢接触。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在从普陀登宁波的航船的前舱座位上、一位四十开外的人和我素不相识,他由衷地朝我微笑,笑得那样甜美、和蔼可亲,我立即走了过去和她握手致意,说不出什么话来,大概是双方那颗纯真的心互相融合了吧!

我在没有看安祥集以前,因为受了因是子(蒋维乔先生)呼吸习静法的影响,曾经打过坐,在入静的时候,好象脑子被胶水粘住了产生不出妄想,坐得好的时候,脑子非常清醒柔和,享受了人生。后来机缘来了,我有幸抄了两部《坛经》,感到是无上法宝。我常常在想: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它和耕云先生的《安祥集》之间的紧密联系关键究在何处?求大德开示。

平日我常念《金刚经》,但很不够,每次都有杂念跳出来,每丢每起又每丢,有时念到后面想不起前面是否“真的”念过了,感觉上好象自己并没有念,怎么就那么快的念了呢?等到念完了回向偈,把经本一合:心里的感觉是什么也没有。耕云先生:这种感觉对吗?

我要扩大安祥禅的阅读范围,一本书十人读,加深对《安祥集》的认识,人人发菩提心,修学安祥禅,去垢、止恶、究理、明心,和谐社会、美化生活,不要自己埋没自己,完成人生的使命。

耕云先生的安祥集已经为我们传播了安祥的种子,让我们都来广度有情利乐众生吧!
 
禅刊 1990年度第二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将安祥美注于佛印艺术(远阳)
下一篇:“安祥”的价值(本源)
 活在时间之外--做自己想做的事(法顶禅师)
 一条绒裤(长法)
 五福(陈柏达)
 五台山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朱健全)
 安详与快乐(心宗)
 生命无常(深慧)
 容人与结缘(常静)
 妙月和尚(陈全忠)
 佛教是科学的宗教
 佛陀与科学家(葛引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上瑜伽密续》节录(丹尼高索)[栏目:其它善知识]
 带佛像的纸可不可以随便烧?某处印的,说拿纸作路引,上面有佛像?[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四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学佛问答 第八七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六八)[栏目:杂阿含经]
 偷香[栏目:罗汉菜]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六品 安忍[栏目:入菩萨行·如石法师]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0~49)[栏目:傅味琴居士]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3、不敬有德同法戒[栏目:瑜伽菩萨戒]
 觉悟 Enlightenment[栏目:佛陀的福音 The Gospel of Buddha]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