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四
 
{返回 吴甘霖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02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四)

吴甘霖

第二单元:管理者心灵的自我修炼

禅宗管理学格外值得我们重视的第二点,就是管理者心灵的自我修炼。

我信奉这么一个理念:“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在一个禅者看来,所有问题的出现,都源自于心,而所有问题的解决,同样源自于心。自己真正成为心灵的主人,人就能够彻底成为环境的主宰!

让经营智慧与生命智慧结缘

每个管理者都希望做一流的管理者。但要做一流的管理者,光有经营智慧还不够,还必须让经营智慧与生命智慧结缘。

比尔·盖茨无疑是信息时代经营事业与人生最成功的典范,他从小就喜欢研究伟人的传记,对一些关于生命的问题,他也常常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后来,他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凝结为这样一段很有禅味的话:

“人生就是一场正在焚烧的大火,一个人能够做到、也必须去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从这场火灾中抢救出点什么来。”

比尔·盖茨后来考上了美国最着名的哈佛大学,上的又是在美国最吃香的法律专业。但是,由于意识到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已经到来,软件开发大有前途,他便果断地做出决定:在学完大学第一学年的课程后,便休学开始创业。

他成功了,创立了微软王国,并几次蝉联世界首富。

上述故事几乎无人不知,但是普通人,往往只把比尔·盖茨休学创业看成事业的起点,却没有意识到这种非凡的决断,这种分秒必争的精神,和他关于“人生是一场大火”的观点之间,有着一种最必然的联系。

生命问题是禅宗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正如河北佛学院教务长明影法师所说:

“人生有两大问题必须弄清楚:一,生命是什么?二,人性是什么?不弄懂这两点,不仅一生不会幸福,也难以取得事业的成功。”

禅宗管理学正是管理者通过领悟生命真谛来汲取经营智慧的土壤。只要我们能看到死,就会更珍惜生;能质疑生命的种种问题,便更容易领悟生命的种种真理;能对世界心怀热爱,但也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绝不贪爱……这一来,管理者便有了做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用“心灯”将自己照亮

如果说管理者是团队中的一颗明珠,那么他要照亮的首先应该是自己。

心灯是无形的智慧,是一个人善于自省,敢于自主,勇于决定自己生命格局和人生方向的光明心智。

公元四世纪前后,南印度有一个“香至国”,国王笃信佛教。一天,西土禅宗第二十六代祖师、高僧般若多罗尊者,到香至王的宫中传教。国王召集全家老小一起聆听般若多罗尊者教诲,并将一颗漂亮的宝珠送给了尊者。

尊者手持宝珠,向香至国的三位以聪颖着称的王子问道:“世间有比这颗宝珠更珍贵的宝珠吗?”大王子立刻回答:“没有比它更珍贵的了。”

尊者再问二王子,二王子的回答与哥哥一样。尊者点头微笑并以同样的问题再问三王子。这时大家都想:三王子年幼,大概会模仿两个哥哥的回答吧。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三王子却这样回答尊者:

“这颗珍珠只不过是世俗的珍珠。它虽然光泽明亮,能照亮周围,但是不能照亮自己。”

“最珍贵的珍珠应该是人内心的智慧,它不仅能够照亮外界,更能照亮自己,这才是能够照彻世间一切迷暗的宝珠。”

这位三王子,就是日后的达摩大师。他后来随尊者出家,成为禅宗的二十七祖和中国禅宗的始祖。

禅宗讲究自我的观照力。这种观照力,并不限于打坐时看到自己内在的念头起伏,而更应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去反观自己的所念、所想和所行,以去掉阻绊自己前进的荒草,留下希望与光明。

艾森·豪威,身兼美国商业银行理事会的主席、信托公司的董事长以及多家大公司的老总等多职,是美国财经界一位领袖级人物。当别人向他请教成功的诀窍时,他说:“几年来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把每天的活动都记录在一个小手册里。星期天晚上,我就会做一周的总反省,打开记事手册,把一周来所有的会议讨论与拜访约会都仔细审查回想一遍。”

“然后我问自己:我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了?该怎么做才好?怎么做才能促进自己的工作?从错误的经验中我学到了什么?”

“当然,有时候这种反省会把我弄得非常不快乐。可是,随着日子的过去,自己的缺点越来越少,事业也越来越大。”

艾森·豪威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照亮自己并非易事,但是,只要你能照亮自己,就能更好地照亮事业与他人。


{返回 吴甘霖老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五
下一篇: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三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四
 生命智慧—活出自己的阳光
 从“生活禅”到“禅生活”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五
 走出自我,便是世界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二
 管理中的禅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一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三
 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是佛性?[栏目:洪修平教授]
 一念善,奔极乐;一念恶,坠苦海[栏目:看开]
 考古不是研究经论的方法[栏目:见悲青增格西]
 瑜伽·相应·定[栏目:慧光法师]
 远离二障,须修止观。当如何解释二障,及彼二与止观关系?[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觉者之言 第七道支 正念[栏目:三界智尊者]
 教育要有感觉[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真我是恒常的,不变的。”既然是恒常的,不变的就该有自性。但一切法的本性又是缘起性空的,了不可得。这..[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二、上师的教诲 真金不怕火[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观呼吸与观四界 二、如何培养四界观 10-2-8 捌、四界观详尽法[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