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观察世法谈佛法 第二节 三时教及三藏十二分教
 
{返回 日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43

佛法的基本知识

日慧法师

第一章 观察世法谈佛法

第二节 三时教及三藏十二分教

在还没有展开讨论各别课题之先,有必要谈谈佛法的分类。 第一、佛陀所说契经,有小乘经和大乘经两类。小乘经主要是为小乘声闻人及中乘缘觉(亦称独觉)人说的。这两乘行人,都是只求自己速速解脱生死轮回苦,取证涅槃寂灭乐,若舍报入灭,即不再来生这个世间,为众生作种种利益事。由于他们的理想相同,故佛陀为他们所说教法亦同。其不同的是:声闻要值佛出世,闻佛言(声)教,才能趋入圣道,获证声闻阿罗汉。声闻之名,也因此而立。缘觉则不然,他只要值佛出世,闻佛说法,在现生中,虽然未能趋入圣道,纵使经于多生,不值佛世,佛法灭尽,一旦宿生值佛闻法因缘成熟,由自力即能生起自然智,证得涅槃。依此称他为缘觉或独觉,亦即由此独觉智胜过声闻,故与小乘相对而称之为中乘。大乘经是佛陀专为菩萨行人说的。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bodllisattva)的简称。菩提是觉义,萨埵是有情义,合而言之,为觉有情。然,觉有情这一语,却蕴含有自求觉道,亦教他求觉道的双重意义。所以,当菩萨得度生死苦海,到达涅槃彼岸之后,毫无留恋地放弃其安住寂灭之乐,以大慈大悲大无畏的精神,投入这个死世间,随逐众生,示受生死,于这世间中,把握各种有利机缘,将佛法来净、化它,庄严它,为众生作种种饶益事业。虽然众生刚强难驯,亦不厌不倦,总希望运载一切众生至于彼岸。生死是此岸,即是大苦海。佛法如车乘,一切众生无量无边,菩萨之乘亦无限量,能容一切,故唯菩萨乘得名大乘,亦是无上乘,亦是佛乘。二阿罗汉①(注释:二阿罗汉:指声闻阿罗汉和独觉阿罗汉,是二乘的极果——最高果位。此有数义:一、破一切烦恼贼,二、当受人天供养,三、不再来此世间受轮回生死,亦即不受后有义。),虽在有生之年,亦行利生之事,以极有限故,但依智行大小,称为小乘、中乘耳。在此三乘佛法中,若照佛陀所说,持戒修福,不为出离生死,但求来生人天福乐的,则属人天道。 故《大智度论》别立四道②(注释:四道:见《大智度论》卷八四,《大正》二五·六四九上。):谓人天道、声闻道、缘 觉道、菩萨道。后代论师,又把声闻、缘觉合而为一,称为中士道;乐人天道者,称为下士道;乐菩萨道者,称为上士道;且说人天道是入佛法的因缘。因为只有人天——尤其是人——道的有情,才有能力学习乃至修行佛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有情,不是为剧苦所逼,就是为极大愚痴所蔽,是不具备学佛条件的。明乎此,我们就明了佛法中的乘差别,明了佛陀说法是因人施教的。因人施教,就会在同一事理中,有不同层次的说法。这种不同,不是前后矛盾,而是因人的根机不同而有差别。因为我们在后面讨论各种问题时,大小乘经都会涉及,有时还会比较其异同,为了避免学者误会,所以,特先作交代。

第二、在佛陀所说的大小乘法中,又有三时之分。因佛陀说法名转*轮,故于三时所说名三种*轮。佛陀说法名转*轮者:轮是譬喻,这个譬喻含有三项意义:一、轮是范围义,即将佛陀智能及其相应法归为一个范围,名为*轮;二、如圆轮之运转义,佛陀说法,受者随行,名之为转;三、摧破义,此轮轧过时,能摧坏烦恼、业,破生死苦;总此诸义,名为转*轮。又,佛*轮亦名梵轮,以梵乃清净义故。佛陀的三时三种*轮者①(注释:三种*轮:参阅拙着《四部宗义略论讲释》中导论之乙。):第一时期,是专为二乘根机说的苦、集、灭、道四谛之教,因名四谛*轮;第二时期,是专为发趣大乘的根机说一切法皆无体性之教,因名无相*轮;第三时期,是普为发趣一切乘的根机,把一切法分成遍计、依他、圆成三种自性,并分辨其如何为有性及无性之教,因名善辨*轮。这三*轮中,第一时小乘教的经藏,有四阿含等,律藏有七众律仪等,论藏有诸阿毗达磨论等,是为三藏。第二时的大乘教,乃依《般若波罗蜜经》而立,即记此经为第二转*轮经,其有顺此经义的大乘经、论,皆得立为此*轮的经藏和论藏,至其戒法,则悉从小乘,唯特重清净十善业道,此外,似不别立律藏。又,顺此*轮的诸大论师,名为甚深见者——甚深见指般若。第三时大乘教,以《解深密经》所说为依,凡顺此义的经、论,得摄为此之经藏及论藏,至此之戒律,依《瑜伽师地论》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及饶益一切有情戒之三聚净戒;第一聚即小乘的律藏是,余二聚,遍摄六波罗蜜所摄一切法,是否须要成立菩萨律藏,是不一定的。若成立,则自《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分戒品》中开出,若不成立,则摄在论中。顺此*轮的诸大论师,名为广大行者,即依三聚净戒而立。

复次,总此三*轮全部教法,所有宣说,佛尝分别为十二分教,亦即十二部经,所谓:契经、应颂、授记、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此中,在佛说之外,亦有诸声闻、菩萨及余人所说,只要是佛所印可,或符顺法义,都摄在其中。今且按其顺序条释如下①(注释:此下解释十二分教《大智度论》所说部分,详论之卷三十三末。):

一、契经:此中契经之契,音译修多罗(亦作修妒路或素怛缆);经是语言的敬词——犹之我国尊称圣贤所着书曰经——与佛语、至教、圣教、圣言同义。故此十二部(分)通称为经,谓契经乃至论议经。惟契经是诸经中之直说者,诸经中散说的直语都属于此类。盖契之梵文,有贯穿、缝缀、纪纲、摄持、绳墨、刊定等义,也和中文的契合之契相通,其于诸经亦有如是之作用。由其有如是的重要作用——圣教的篇章赖以成立,遂成为诸经之总称,如《大智度论》说:“所谓四阿含、诸摩诃衍经及二百五十戒经,出三藏外,亦有诸经皆名修多罗。”出三藏外之修多罗,容后再说。

二、应颂:梵文只夜,义译应颂,是字句整齐,类似我国古诗的语言。颂之言应者,诸经中偈,必与前面经义相当之谓,故旧作重颂。其实,不仅前面经义的重说,亦有补足其未及或未显者,故此诸颂,每在诸经之后或经末出之。

三、授记:这是世尊对九道众生的悬记(预言)。三乘道中,如记某菩萨经若干劫若干岁当于何国土作佛,记某声闻今生后世得道,记某行者后世当成缘觉,及于六趣中,记某某人当生人、天乃至地狱。

四、讽颂:梵文伽陀,语言形式与只夜相同。《大智度论》说:“一切偈(颂)……亦名只夜(偈颂),亦名伽陀。”不过,这和只夜(重颂)有点差别,差别在伽陀是独立的,所以又称它是孤起颂。由于这类经,利于讽咏及记忆,遂得讽颂之名。如诸经中问法者,直以伽陀诵出所欲问义,世尊亦以伽陀答之之类。这种情形,检阅经籍是不少见的。

五、自说:梵名优陀那,谓有法乃佛必应说,而无问者,佛略开问端以启人问,而复为人说之者是。

六、因缘:梵名尼陀那,为佛说法缘起的叙述。如经中有人问故说是经,毗尼中有人犯故结是戒之类。

七、譬喻:梵名阿波陀那,此有两类:一为实事喻,一为托事喻。

先释实事喻。《大智度论》说:“阿波陀那者,与世间相似柔软浅语。如:《中阿含》中《长阿波陀那经》,《长阿含》中《大阿波陀那》……如是等无量阿波陀那。”

此中,所言长阿波陀那者,即《中阿含》中《长寿王本起经》。经记世尊在拘舍弥国,见诸比丘数共斗诤,遂诫之说①(注释 :见《大正》一·五三二下。):

比丘,汝等莫共斗诤!所以者何?

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 接着,便叙述长寿王行忍的故实本末,晓喻忍能止诤的可贵。

所言大阿波陀那者,指《长阿含》中《大本经》。经记佛在只园,以宿命智力为诸比丘叙述过去六佛事,以晓喻现在第七佛释迦牟尼如来,“神通威力弘大,尽知过去无数劫事”,并藉以开示佛出世常法,喻知释迦佛亦复如是。

佛用世间相似柔软浅近的语言,叙述某一故事,诱人信解某一深邃难见难解的事理,这一故事,便成譬喻——阿波陀那。然此阿波陀那的本身,是本事(本起)经,以用作喻说故,便成譬喻。因此,诸本事经是要看它所扮演的角色来定位其是本事抑是譬喻的。

次释托事喻。此即《瑜伽师地论》所说的一类譬喻经。如论说:“云何譬喻?谓于是中有譬喻说,由譬喻故,本义明净。”此复有二类:一为寓言,一为托事。

 寓言者:如前说《中阿含》的《箭喻经》,或《大乘法华经》中的《火宅喻》及《化城喻》等。托事者,如《杂阿含·二六五经》偈言①:

(注释:①见《大正》二·六九上。):

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

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日种姓尊说。

及诸大乘经说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乃至如化之类。像这类的托事喻,大、小乘诸经、论是常见的。

八、本事:《大智度论》作如是语。并说其义有二:一是如是语义,此如经中,有时世尊自作结句说:“我先许说者,今已说竞。”二是本事义,梵名一目多迦,照论所举例,乃佛因某种因缘,叙述弟子众之宿世事,而又不在三藏及摩诃衍之内者。若不在此内——在此以外的经,那就只有杂藏所摄的。杂藏所摄,究竟有哪些,传说不一,据称其数量还多过三藏,惟真面貌,已经无从考证;虽然,若从《大正藏》本缘部观察,好像还可略得一些痕。同时,并可推定它不但收入了专述弟子的本事经,也有记佛的本生经,以及譬喻、伽陀……甚至十二部经无一不备。诚如《大智度论》说:“出三藏外,亦有诸经,皆名修多罗。” 九、本生:这是世尊自说其因位行菩萨道时的种种难行能行事。记述世尊多劫已来所行事,散见于经律中的为数甚多。如《大智度论》说:“如是等无量本生……是名本生经。”观此,本生经是以一事为一经的。至于本缘部中所集成的本生经,如《六度集经》、《菩萨本缘经》等,那似乎又是出三藏外的本生经了。

十、方广:《大智度论》略作广经,并指出它是佛陀所说的无量大乘经;因为这是佛为无上菩提所说,所以说它不在三藏之内。既如此,声闻经中,佛虽也说十二分教,而实缺方广。这样又成为大乘是佛说的解释了。

十一、希法:《大智度论》译作未曾有经。并说:“如佛现种种神力,众生怪未曾有,所谓:佛生时,身放大光明,照三千大千世界及幽暗之处……是时于佛母前,有清净好池,以浴菩萨,梵王执盖,帝释洗身,二龙吐水;又,生时,不须扶持,而行七步,足迹之处,皆有莲华,而发是言:‘我是度一切众生老、病、死者。’地大震动,天雨众华……如是等,无量希有事,是名未曾有经。照此所说,则举凡说佛神变之经,都此所摄。不过,这里是特指如来希有之事,有诸论师亦许是遍指三宝希有事的。

十二、论议:梵名优波提舍。《大智度论》说:这是答诸问者,释其所以之经;又是广说诸义之经;又说是:佛所说论议经,摩诃迦旃延所解修多罗,乃至像法凡夫人如法说者,都属此类。

然此论议经,若向前追溯至《大毗婆沙论》,向后推进到《瑜伽师地论》,不难发现一些流传的演变过程,如《婆沙》许:“诸经中,决判黑说、大说等教”①(注释:注释: 见《大正》二七·六六○中。句中的“黑”字,原书作“默”,费解,应是误植。今照印顺上人所着的《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第六一七页中所说订正。此中“黑说”,具作“黑广说”,指非佛语,是“白广说”的相违语;“大说”即“白广说”,亦略作“白说”,或具作“大清白说”,指是佛语,于佛语言“是”者,有包括佛弟子等的如法语之意。按:今河洛语中的“黑白讲”,可能本此。又《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书中的第八章,于十二分教论之甚详,多所发明,宜细阅之。不过,此书论十二分教,顾名思义,是重在原始佛教一边的。我这里,既是随顺《大智度论》,自然是倾向于龙树的大乘见解。)为论议。《瑜伽》则许:一切摩怛理迦、阿毗达磨,举凡研究甚深素怛缆义,宣畅一切契经宗要的种种论着②(注释:《大正》三○·四一九上。),为论议经,这是专以论书为范围了。据此,《婆沙》指论议是契经;《大智度论》以契经为本,通摄诸论,《瑜伽》则局限于论书,其演变过程,可说非常明显。

以上的解说,大抵是以《大智度论》为主,间亦摭拾余说以见其差别,这也许有其必要吧。

复次,由《大智度论》之说,可知早期释十二部经,仍以语言为主。因为佛住世时,听法的人,是要因闻以成诵,及强记以受持的,故佛所说法(亦即诸经)并没有文字纪录,这就是后来结集诸经,经首都记“如是我闻”的原因。所以,文字记录的经籍,是佛灭以后才渐次出现的。不过,后期的瑜伽行派诸论书,却倾向于文字篇章的解释了,例如以契经为长行,就是很明确的证据。

关于十二分教或十二部经的出处,见之于《长阿含》、《杂阿含》及大乘的《般若》等经,所记的内容都属一致①(注释: 此中方广,梵文作毗(上日下此)佛略或佛略(vaipulya),今《巴利藏经》作毗陀罗(Vedalla),《大智度论》卷二五有“为头离”之语,《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第八章第三项(五七三页)说是此语的对音,并认为《大智度论》是双传梵、巴二语。书中论之颇详,读者可自寻阅之。),只有次第略有差别耳。

此外,还有九分教之说,出自小乘《摩诃僧只律》的是:修多罗、只夜、授记、伽陀、优陀那、如是语、本生、方广、未曾有;出自于大乘《妙法莲华经》的是:修多罗、伽陀、本事、本生、未曾有、因缘、譬喻、只夜、优波提舍。这九部经,不同圣典所记,总有多少出入,或是佛陀的随宜取舍,或是部派的传诵有异,则不得而知;然无论如何,它是十二部经的合说,应属无可置疑之事。

总上,佛说三*轮、三藏十二部经,汇集而成的圣典,是很多很多的,正是皓首穷经,犹嫌不足!但是,此中所说,非为别事,惟一解脱事,亦是寂灭涅槃事,这是必须认清的!


{返回 日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观察五蕴世间 第一节 总依五蕴建立情器世间
下一篇: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观察世法谈佛法 第一节 超越世法的觉者法
 禅七讲话 自序
 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六日 自悟自证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观察世法谈佛法 第二节 三时教及三藏十二分教..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二节 别说作受因果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观察五蕴世间 第二节 别论五蕴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三节 生死轮回图图说..
 禅七讲话 附 静坐身仪解说
 般若心经略说(四)
 禅七讲话 外一篇 参话头开悟解疑
 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五日 德山的悟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安居第二十二日(二):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戒、定、慧三学[栏目:佛网文摘]
 折翮叹罗什―缅怀印顺导师[栏目:刘嘉诚博士]
 天台六即说(容通)[栏目:天台宗文集]
 护生能长命(果真)[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