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法之法
 
{返回 佛教与书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67

无法之法

佚名

  书法之所以为法,当然要讲法。书法史上也经历了从法中之法到法外之法,再到无法之法的发展过程。书法发展到唐代,达到了“尚法”的顶峰。在禅宗的影响下,宋代“尚意”之风大兴,“无法之法”也就是对“尚法”权威的否定。
  宋代讲求“无法之法”的代表人物是黄庭坚。在黄庭坚看来,书法创作本是兴之所至、一任天机的,用不着恪守什么技法不可,这是禅宗的实质;正如禅家参禅一样,虽各异其词。都如向自然本性中求,而真能向本性自然中求墨韵者,又处于“言语道断”,非语言所能尽其意的尴尬境界之中。
  这种澄净虚空的要求,到黄庭坚那里即成了“心不知手,手不知心”,心手合一的境界。黄曾非常自负地说:老夫作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纳聚散,来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
  黄称赞东坡的画是“笔与心机,释冰为水”,达到一片化机的地步,是心手合一的典型,山谷主张真正善书者必须达到这种不择纸笔,不择时地,不计工拙,不管人之品藻的境地,这便是真正的心手合一。
  所以“无法之法”并不是没有法,黄庭坚他也最讲技法的锻炼。学书时,要知“法”,不知法则无以学;下笔之际,要忘“法”不忘法则无以书。若一味地考虑技巧,则自我失于技巧;一味规摹古人,则自我失于古人。书法家不是不用技巧,而是活用技巧,“无法之法”正是技巧的活用之法。
  清代张照在《天瓶斋书画题跋》中说:书着意则滞,放意则滑。其神理超妙、浑然天成者,落笔之际,诚所谓不居内、外、及中间也。
  “着意”与“放意”都是对“法”的执著,只有在“意”与“法”之间,不居“内、外、及中间”才真正是“无法之法”。这是佛家所讲的“中道”观。得此“中道”者,熟谙技法的书法家可臻于“游刃有余”的境地,在创作过程中信笔挥洒而莫不中节。“无法之法”是意与法高度合一的法,也是书法之为书法艺术的“法”。
  明代董其昌说: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画禅室随笔》) 
  “妙在能合”即是禅宗所讲的“不为法脱”,“神在能离”即禅宗所谓“不为法缚”。“非入三昧者,殆不能办此。”在这里,书道与禅道,书法与掸法取得了相通之处。入“三昧”之境,得“无法之法”的妙道,成了书法家与禅僧们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返回 佛教与书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话百家--禅者之思与当代书法创作(黄君)
下一篇:佛教对书法艺术的保存与传播
 石刻佛经
 神彩论与“逸”的追求
 佛教与中国书法
 禅僧书艺
 弘一大师书法的禅境(张永)
 无法之法
 造像题记
 禅话百家--禅者之思与当代书法创作(黄君)
 怀素与草书(孙小力)
 写经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真正的幸福(君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63 孝子的故事[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仪轨 讲记 总说 闻法及观修要义 第二讲 观修要义[栏目:龙钦前行]
 静坐指导 观行法门 七周缘慈[栏目:禅定]
 辨中边论颂释[栏目:太虚法师]
 禅的艺术境界(朱光磊)[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敲钟与烧头炷香[栏目:衍慈法师]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的是什么?[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别让依赖心理毁了今生[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