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8-024大慈和正念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27

大慈和正念海涛辑

1.修行必须以大悲心和利他心为基础而生起菩提心,也就是为了让一切众生从痛苦中解脱而立志成佛之心。菩提心是大乘佛教通往证悟道之门,如何能拥有菩提心,根基就在大悲心。

2.佛教强调的重点相当清楚地放在内在的训练,也就是心的转化。

3.一个行为是否成为佛教的或佛法的修行,主要取决于从事行为者的动机(发心)与了解。

4.受到贪、瞋、痴所驱动的行为,不论其外在的表象为何,都不是佛教的修行。

5.出自慈悲的利他所从事的行为,并对事物的自性有正确的了解,那么,不论这些行为的表象为何,或许就可视为佛法的修行。

6.唯有明白人们的动机与发心,你才能说他们的行为是殊胜佛法或世俗的活动。

7.你用佛之身、语、意的象征所从事的任何事情,都对你的心有持久的影响。

8.如《观察世间经》云:「于世尊塔庙,是人以少香,其微如芥子,以决定信心,而兴于供养,所获之功德,今当听我说:永离诸垢秽,坚固清净心,除病恼忧悲,容仪极高爽,得作转轮王,具大智威德,随其所至处,福力皆成就。」

9.加持力不只取决于诸佛的力量,也取决于自己的信心。同理,加持力的大小不取决于喇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你的觉知与虔敬的程度。

10.把诸佛的加持力比喻为强而有力的起重机,把信心比喻为能让起重机吊起一大块混凝土的钩子或链子,不论起重机的力量大小,如果没有链子或钩子就无法吊起这混凝土。

11.佛陀的心,即佛遍知的意身,是无所不在的。诸佛藉由慈悲、善巧方便和过去誓愿的力量,必定化现为众生能认同的任何身相。

12.在诸佛遍知法身的所有化现中,传授佛法的老师,是最神圣而重要的。他们藉由教导证悟之道而帮助众生修心,众生因而能清净负面的习气,积聚功德并获得证量。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8-023转经轮的力量
下一篇:08-025《大乘庄严经论》法语辑要
 慈悲的生活 1-2
 08-038菩萨学处
 修心三要
 08-033信为道源功德母
 08-001生活智慧语录
 08-018十二佛名神_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08-028菩萨的慈悲与忍辱
 08-022忏悔除罪
 08-045觉悟本具之佛性
 08-005修忍辱法 具足智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叁伍 瞬雷神掌[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栏目:唐思鹏居士]
 身临其境,方知别有洞天[栏目:包容的智慧]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一章 最后的五大关卡[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学习要有实践性[栏目:净慧禅语]
 Sariputta And Moggallana[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内涵(理净法师)[栏目:人间佛教]
 人生不如意如何消业[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试论唐律对唐前期寺院经济的制约[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真精进[栏目:宣化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