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来藏概念之由来(明贤法师)
 
{返回 如来藏思想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04
如来藏概念之由来
 
     明贤法师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总第十四讲之:如来藏概念之由来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如来藏概念之由来
 
  我们正式进入了关于四生的学习。四生的学习会非常彻底地把我们关于因缘法的执着一一地铲除掉,包括我们对于净土、非净土、功德、非功德的理解,会毫不留情地给予破斥。在这些破斥之前我有一个担心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只看见其一而看不见其二,拿憨山大师的话来说容易当担板汉,“只顾肩上担,不顾脚下绊”(出自憨山大师的《担板汉歌》)。有可能学了一些破的经验技巧,我们就连不该破的也给破了。指你看哪边,你就信哪边,这样就会比较被动。所以在正式的破四生的学习开始之前,在正式彰显无生的道理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个名词,就是关于如来藏。我们先把如来藏这个名词的来龙去脉和原委学习一下,然后再进入会相对安全一点。
 
  其实在小乘的一些经典当中,很早关于如来藏的这个理念就萌芽了。最早的如来藏的概念就藏在所谓的五眼六通,或者初果二果的这些智慧当中。从典籍的依据,在南传大藏经有一个增支部,在这一部里面,释迦牟尼佛就已经清楚地进行说明了。我们现在为什么直接援引南传大藏经呢?因为它是巴利文的原典,释迦牟尼佛当年说法记录的文字就是巴利文,因为巴利文是当时印度社会的平民化语言,并非宫廷语言,而释迦牟尼佛早年的弘法更多在平民区,那么就直接用巴利文字记载下来,这些记载是最有据可查的。所举的这些例子在当时的巴利文献中都有,不光只是在汉传佛教大藏经的四阿含的经卷当中有。
 
  增支部里面是巴利文的原文,有这样的记载:“诸比丘!心者,是极光净者,却为客随烦恼所杂染,而无闻之异生,不能如实解”(出自增支部《第六指弹品》)。就是说我们的心很光净,但是有一个麻烦就是客随烦恼来干扰我们,干扰我们很光净的心,我们就不能如实地了解真正的光净的心了,客随烦恼把我们的心给覆盖住了。这虽然是现代才从南传佛教的增支部当中翻译出来,但实际上这个客随烦恼和《楞严经》的一个名词几乎是一模一样,叫作“客尘”,尤其是禅宗的派别把“客尘”二字用得最为独到。客堂是寺院接待客人的,正规的禅宗寺院客堂就会有一个牌子挂在门口,牌子的左边右边是一幅对联。上联写“客尘易伏,家贼难防,各自谨守”,就把客尘放在最前面。客人身上的尘土很容易掸掉,但是家贼难防各自谨守。禅宗寺院所说的“客尘”具体指的就是客随烦恼,客随烦恼当然是修行要解决的问题,是比较浅层次的烦恼。这个烦恼障碍了什么呢?它所障碍的就是极光净的心。我们现在跟如来藏有关的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极为光净的这个心,就是要研究心的问题。光净是说心的形态状态和功能,它有光明清净这两种功能在这里。
 
  这两种功能在后来的一些经典当中也进行了补充说明:有一本经书叫做《胜鬘经》。《胜鬘经》里就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槃界;涅槃界者,即是如来法身”,“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在《胜鬘经》当中就直接把如来藏说出来。这个词终于出现了,用这个词来取代了极为光净这个“心”,用“如来藏”来取代“心”已经是在经典说法方面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在《胜鬘经》里头还说“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
 
  后来又出现了《涅槃经》,《涅槃经》里面说“有如来藏,常无染污”。《胜鬘经》把如来藏这个名词提出来了,说如来藏不离烦恼藏,在很多的烦恼当中这个如来藏已经有了。那么在这个地方,在《涅槃经》当中说有如来藏无染污,也就是说虽然不离烦恼藏但不受这个烦恼藏的染污,对于如来藏的说明已经更加清楚了。如来藏它是一个不受影响的功德的部分,这种无染污的功德在后面的经典当中就越发地阐释清楚了。
 
  后来又出现了《不增不减经》,《不增不减经》里面就直接用了另外一个名词——“大菩提”,在“大菩提”当中它用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用了“涅槃界”,用了“如来法身”,还用了“自性清净心”,这几个名词的应用就把如来藏说得更加具体了。
 
  最后真正把如来藏进行接近现代我们理解的这种分类的,那要算是一部论了,叫做《宝性论》。《宝性论》这一部论现在有汉文译本,是勒那摩提尊者所翻译的,在《宝性论》当中就说“常有如来藏”,而且还把如来藏进行了归类。
 
  说如来藏的第一类叫做“真如实体”,如来藏的第二个部分叫做“如来法身”,第三部分叫做“如来种姓”。
 
  第一部分,真如实体。后面的《大乘起信论》对这点就说有受熏持种而且产生作用,如来藏里面就能够产生很多功用,产生了我们的世界,产生普通的分别心,产生了潜意识当中的那些细微的心和表层意识很粗大的心,染污和清净的念头,这些都是从真如实体当中出生的。而如来法身指的就是圆满的佛果,众生的这些身心也都不离开佛的智慧,因为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这个如来法身是包括菩提、涅槃、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这些在现在的众生的身心当中就已经全部都有了。而如来的种姓则是所谓如来家族的问题了,“依自体性,如来之性住众生障,是故说言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这是一个根性的问题,任何众生都有这种根性。
 
  这三种对于名相的确定就把如来藏真正地给建立起来了,不光只是有了前面说如来藏不受烦恼藏的干扰,而且在这个地方说任何人都有这种根性,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任何人都由如来藏而产生现在的说话办事的这些功能,产生了动小念头大念头、动深念头浅念头的这些功能,也都是从如来藏当中产生的。就是说我们心和身的功能都来源于它,即使产生这种比较染污的功能都从它这里来的。
 
  第二部分,如来法身。所有涅槃的果位、法身的果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功能,这些功德,这些只有在将来才会获得的验证和成果,现在就已经全都有了,都是现成的,其实把如来藏的意义更加扩充起来了。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通过这么多的经典一步一步地才慢慢来铺开呢?首先在阿含的时候,早年的时候就说了心极光净不受染污,后来又在这个阿含时期又说了很多有关于实修的这些法门,在这些法门之后等到初转*轮的这个时期即将过去,然后又在《不增不减经》、《胜鬘经》等等的这些经论当中,一步一步把如来藏继续铺开,说如来藏不受烦恼染污,把不受烦恼染污这个特性提出来了。到第三步的时候才真正在大乘经典,在《法华》、《涅槃》等等的这些经典当中就把如来藏它本自具足圆满功用这些也都说出来了。《宝性论》是释迦牟尼佛圆寂以后由祖师进行编辑的,传闻《宝性论》是弥勒菩萨造,但是中国的译本,南京金陵刻经处的译本它上面刻的就没有提供作者的名字,只说是勒那摩提尊者译。这个书本当中就把它能够产生一切染净功用,这第一点包括我们现在的功能都由如来藏产生。
 
  第三部分,如来种姓。就是我们人人都具备如来藏的种姓,都具备成佛的这个根性。第三部分就是已经成了佛果在其中,先就已经有了,后时将成的佛果是先时已经具足了。
 
  这三个根性在如来藏的这个说明当中,说都已经有了,这就是如来藏后来在中观的这个学派跟唯识学派进行反复辩论的这一个所谓清净名言。清净名言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指这三种体性的这个如来藏的体,而且说是每一个人的心体当中都已经圆满具足了。我们前面所辩论的清净名言就指的这个,清净的假名就是指的这个,而且还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我们单一讨论空性证得的方便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得到这个如来藏,如果是单一地讨论如来藏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得到的不是清净如来藏,而是我们一个染污杂乱的心态。

{返回 如来藏思想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来藏之研究(印顺法师)
下一篇:论中国的如来藏思想(果信)
 如来藏唯识体系(李亮)
 “诸法无我”与“如来藏我”的比较
 如来藏究竟是什么?(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如来藏本有义与空性之关系略述(聂伟荣)
 如来藏与中观(谈锡永)
 禅宗妄心系与真心系(聂清)
 天台智顗的如来藏思想述评(李四龙)
 烦恼身中藏如来——《如来藏经》(黄国清)
 如来藏之研究(印顺法师)
 佛教从般若到如来藏、佛性思想的发展及意义(蔡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抉择心法非自性成立之理,其概要为如何?[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降伏其心 一 瑜伽七节健身操[栏目:万行法师]
 厚德载物,厚德才能承载万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栏目:陈大惠居士]
 僧,所为何事[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373.佛岩天伦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世界佛教名著丛》编译缘起[栏目:济群法师]
 印度部派佛教的分立与师资传承的研究(林崇安)[栏目:部派佛教理论]
 修学密法不能忽视持戒与信心[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No Ajahn Chah《111》[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独立精神[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