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七佛传法偈(六)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返回 超然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7295

七佛传法偈(六)

第六、迦叶佛(贤劫千佛之第三尊佛)

传法偈曰: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大意是说:“一切众生的心性,本来就是清净无染的;它本来就不曾产生,也永远不会灭亡。而这个色身和思想心呢,则当体就是幻化的生命,幻化而生,幻化而死;在生生死死的幻化当中,并没有实在的罪业和福报啊。”

所谓的“一切众生性”,也就是咱的本性,还叫做心性,或者佛性、觉性,等等。所谓的“清净”,也就是无染,不会被任何东西所影响,更不会被任何东西所破坏,咱的本性就是如此,因此呀,它也叫做金刚心。

各位兄弟姐妹,为什么人们时常会陷入各种不良情绪当中呢?那是因为呀,他们把自己的金刚心给忘掉了。那个会产生情绪波动的,是咱的思维心,它由许多念头组成,是起起灭灭的,是无常如幻。咱的色身也是如此,是业力因缘所造就的,有生,就有死,最终是无常如幻。

可是,咱的金刚心,并不会随着思维心而落入情绪当中,因为,它不会被念头所破坏,也不会随着念头的生灭而生灭,它是本空而不死。找到自己的金刚心,就会超越各种情绪,当情绪发生了的时候,如果您回观一下金刚心,比如打个喷嚏,比如大喝一声,再比如迅速地拍自己一巴掌,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暂时切断思维心,而显露咱的金刚心。在那个刹那,您回观一下自己那个思维停顿了以后,又不曾死去的明朗之心,那,就是您的金刚心,就是您的本来之佛。

能够随时显露金刚心的人,或者说,不离开金刚心的人,就是正宗的见性成佛。这样的人,完全不会再落入情绪当中,他们的心境,几乎不再有扰动;一切喜怒哀乐等等,或许还会发生,不过,对于他们来说,都变成了游戏,自在的游戏。在佛经说来,这样的人已经心无所住,已经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摩诃萨了。

其实,许多时候,佛也是菩萨,菩萨也是佛。依据《华严经》等等经典,把大乘初地以上菩萨叫做佛,是没有任何不妥的。因为,因缘成熟的时候,他们完全可以在某个世界示现成佛,示现做教主,做人天导师。

在本性清净当中,以无染的金刚心来观察,一切所谓的罪业和苦报,善业和福报,等等,的确都是梦幻泡影。正如一句网络语所说:“神马都是浮云”,嘿嘿,没错,什么都是浮云呀。可为什么,大家总是要计较那么多呢?像这样斤斤计较,追名逐利,为了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浮云们而烦恼,而奔波劳碌,到底有啥意义呢?

没啥意义,这道理,是个人都能明白。不过,在没有亲见金刚心之前,在没有确认自己的心性不会死亡之前,人们的心是不安的,隐隐不安呀。于是,他们就会随着习气而紧紧地抓住某些东西不放,来填补内心的不安和空虚无聊。结果呢,人们拼命地追逐浮云,试图抓住各种财富和荣誉,尽情挥霍各种物欲享受,大家都如此,并痴迷于其中,他们把这个,美其名曰叫做务实。

——遗憾的是,他们务来务去,还是在水中捞月,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呀。

迦叶佛的这首偈语,直截了当地给咱大家指出了不死的金刚心,它不在别处,就是咱大家的“众生性”。学习过《血脉论》人,一下子就会想起来,达摩大师也是这样说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找到佛性,或许有些遥远,可是,找到咱自己的众生性,应该不难吧!或者说,终究是可以做到的呀。

时常回光返照,明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学佛,就应当如此;做人,也应当如此。老话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若不见性,咋会有自知之明呢?咱泱泱中华大国的传统文化的确很了不起,有许多与佛法相通之处,道家的无为逍遥,儒家的兼济天下,都为佛陀教法的传播,在无形当中做了铺垫。也难怪,连达摩祖师的师父,般若多罗尊者,以无漏智慧一观察,都不由得要感慨“东土有大乘气象”了。

也就是说,咱中国人,心胸还是比较宽广的,与大乘佛法有缘呀。那咱大家,就沿着老祖宗的大乘气象,来发起广大的菩提心,去明了和实证咱的本性清净吧。


{返回 超然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七佛传法偈(五)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下一篇: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傅大士的一段开示
 随缘,还是随习气
 《大乘起信论》白话(二)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八章 辨音菩萨所问章
 知道,行道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
 趣品《圆觉经》之七
 身心舒畅好修行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三
 《大乘起信论》白话(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坛经讲座 般若品第二[栏目:贾题韬居士]
 自在的生活&圣洁的心[栏目:清净的法流]
 虚云和尚道德思想研究(田青青)[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相应27经 缘经[栏目:相应部 12.因缘相应]
 法入心 造福田[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楞严经‘五十阴魔’[栏目:宣化上人]
 身心自在是最大的快乐[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学着觉悟,才叫学佛[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The Eye of Discernment - Contents & Introduction[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歇即菩提[栏目:寂静法师·福慧灯]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