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雨集第五册 三七、答慧空尼
 
{返回 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71

三七、答慧空尼
  一、比丘、比丘尼戒,本为声闻乘戒法。律制半月半月(非限定十四日)布萨诵戒。中国佛教虽受比丘、比丘尼戒,而重在大乘,故半月半月诵菩萨戒者为多(诵戒制并未普遍推行)。

  二、中国古代,比丘尼「二部受戒」,现存早期之史料,为梁慧皎所著『高僧传』卷三──求那跋摩传,僧伽跋摩传。

  三、师子国来传二部受戒制之比丘尼,虽未见明文,应是上座部系之赤铜鍱(锡兰岛之古名)部。二部制受戒,乃声闻律制,与菩萨戒法无关,故不得云「二部制的三坛大戒」。

  四、以传授比丘尼戒而论,合法之授受,为二部受戒。印度旧制,比丘与比丘尼,不得住于一寺。尼众受戒,先于比丘尼僧中受具足;再往比丘寺中,于比 [P246] 丘僧中受戒,即经比丘僧之审定许可,乃为合法。今中国一般传戒,尼众直接从比丘僧受戒,不合古制。或有自称二部受戒,而传戒者与受戒者,比丘与比丘尼共住一处,均与古制不合。

  具足戒法传受之正当规制,受戒人多少均可,但每坛(次)不得超过三人。传戒者,比丘或比丘尼,应有十师──和尚、羯磨、教授及尊证七人。如在边地,佛法不盛,则可以五师(尊证二人)受具。凡为师长者,需满法定之年龄,即受具足戒十年以上,又须有智慧,能知戒法。比丘、比丘尼受具足,乃在僧(十师或五师)中如法举行,非从某一人受,故受戒以后,成为僧伽之一员。

  五、中国之出家戒法,由印度、西域或南方(锡兰)传来。古代,『僧祇』、『十诵』、『四分』等多部流行。北魏光公以来,法藏部之『四分律』大盛。至唐道宣律师,精研『四分律』,蔚为学众所宗,而后渐归于统一。此后,接受戒法,虽时或衰落,而同属于『四分律』。如依『四分律』受具足,则不得别传他律。 [P247]

  上来,依律典古制而说。中国佛教以大乘为重,虽受出家(比丘、比丘尼)戒,然与拘泥古制(声闻乘立场)者不同。昔在印度,佛灭以后,声闻乘部派繁多。如大众部系之鸡胤部,于律制可依而不必定依。如式叉摩那,律有明文,然在印度早已不受重视。宋代来华之求那跋摩三藏云:「戒法在大僧(比丘僧)中发,设不本事(疑有误字,意指不从比丘尼受),无妨得戒,如爱道(爱道为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之意译,从佛得戒)之缘」。推此意,则比丘尼直从比丘出家、受戒,亦无妨也。惟男女杂厕,易滋流弊耳!戒律本为世间法(「毗尼是世间中实」),含有道德轨范,生活轨范,团体共住轨范。生活与团体规制,因时因地而有所异,有不得不然之势,此固非抱残守缺,拘泥教条,不知制律之意(学律应知制律之因缘,故曰「毗尼因缘所显」),自诩为严持戒律者之所知也。 [P249]


{返回 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雨集第五册 三八、答昭慧尼
下一篇:华雨集第五册 三六、答成元法师问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七章 边地佛教之发展
 华雨集第五册 一三、太虚大师传略
 性空学探源
 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一七 临终助念
 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一四 带业往生
 华雨集第一册 下编 坛经附录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二章 圣典结集与部派分化
 华雨集第五册 三八、答昭慧尼
 印度之佛教 第十六章 教难之严重
 华雨集第五册 二三、『谛观全集』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怀孕自然流产的孩子,需要做超度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没有行为,所有的心都没有意义[栏目:雪漠]
 晚晴集之研习[栏目:净空法师]
 灾祸的因果[栏目:永海法师]
 禅诗分类[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