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佛与万行
 
{返回 温金柯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04

念佛与万行

日本净土宗的创立者法然上人,根据善导大师「正行杂行」之辨,而提出了「抛弃一切万行,唯立念佛一行」的主张,而所谓「念佛」又严格界定为「口称佛名」,除此之外,一切皆抛弃。这样的主张,其根据又依善导大师所言:「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当然是有根据的。然则,「念佛」与「万行」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拒斥的关系,即除了口称佛名之外,其余一切万行,都叫作「随缘杂善」,因此都必须被抛弃呢?是否有别的可能性呢?

我注意到善导大师《观经疏》卷四〈散善义〉为「念佛」作了定义:

「言『念佛』者,即专念阿弥陀佛口业功德、身业功德、意业功德;一切诸佛亦如是。又,一心专念诸佛所证之法,并诸眷属菩萨僧。又,念诸佛之戒。及念过去诸佛、现在菩萨等难作能作、难舍能舍、内舍外舍、内外舍。此等菩萨,但欲念法,不惜身财。行者等既念知此事,即须常作仰学前贤后圣舍身命意也。」

换言之,善导大师在这里界定的「念佛」并没有狭窄到只有「口称佛名」,而是专门忆念阿弥陀佛的身口意业功德,和阿弥陀佛所证之法,还有他因地的菩萨万行。善导大师还说,念佛之后,「行者等既念知此事,即须常作仰学前贤后圣舍身命意也。」换句话说,会自然的「仰学其意」,也就是仰学菩萨万行。

在这样的说明当中,「念佛」与「万行」是「连结」的关系,而不是「拒斥」的关系。不是只口称佛名,其他一切万行都不鼓励,而是在念佛的前提下,仰学菩萨万行。

从《观经》九品往生来看,弥陀的救度是不拣根机的,即使五逆十恶,临命终时,回心称名,也蒙救度,至于无为涅槃之净域。从净土信仰的核心来说,傻傻的念佛人最是被赞叹的,但是,念佛的人,知道法藏比丘为了度化我,做了那么多难行能行、难舍能舍之事,难道就没有一点点感染祂的傻劲,「作仰学前贤后圣舍身命意」吗?且先不讲「难行难舍」之事,遇到了「应行应舍」,念佛之人可以「装傻」吗?善导大师解释「三心」中的「至诚心」为「真实心」。如果没有慕善之诚、勇为之义,那么,这样的念佛人是不是具有「真实心」,我是存疑的。因此,「念佛」与「万行」之间,不应该是「抛、舍」之类的拒斥,而是以「念佛」为核心,在领受阿弥陀佛无条件的救度的同时,应「仰学万行之意」。

二○○四年十一月一日撰


{返回 温金柯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印顺法师对大乘起源的思考
下一篇:再论「念佛与万行」
 从虚云老和尚的开示谈「看话禅」
 「平生业成」和「念念不舍」之间
 「少善根」与「生彼国」
 民国以来居士佛教的理论处境
 「不厌生死,不欣涅槃」如何成为大乘共义?
 初果退见问题初探
 台湾居士佛教的展望
 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考
 传戒史话
 原始佛教指导悟道的方法--以《杂阿含经》所见实例为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清净明诲[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归依三宝有限制吗?[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十七个金罗汉[栏目:谈佛说禅悟人生]
 富贵学道难[栏目:大安法师]
 向观世音菩萨祈愿文[栏目:佛教·法会篇]
 如法才能表法[栏目:济群法师]
 天台忏法修持(朱封鳌)[栏目:天台宗文集]
 相应3经 根本定与出定经[栏目:相应部 34.禅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