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佛与万行
 
{返回 温金柯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13

念佛与万行

日本净土宗的创立者法然上人,根据善导大师「正行杂行」之辨,而提出了「抛弃一切万行,唯立念佛一行」的主张,而所谓「念佛」又严格界定为「口称佛名」,除此之外,一切皆抛弃。这样的主张,其根据又依善导大师所言:「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当然是有根据的。然则,「念佛」与「万行」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拒斥的关系,即除了口称佛名之外,其余一切万行,都叫作「随缘杂善」,因此都必须被抛弃呢?是否有别的可能性呢?

我注意到善导大师《观经疏》卷四〈散善义〉为「念佛」作了定义:

「言『念佛』者,即专念阿弥陀佛口业功德、身业功德、意业功德;一切诸佛亦如是。又,一心专念诸佛所证之法,并诸眷属菩萨僧。又,念诸佛之戒。及念过去诸佛、现在菩萨等难作能作、难舍能舍、内舍外舍、内外舍。此等菩萨,但欲念法,不惜身财。行者等既念知此事,即须常作仰学前贤后圣舍身命意也。」

换言之,善导大师在这里界定的「念佛」并没有狭窄到只有「口称佛名」,而是专门忆念阿弥陀佛的身口意业功德,和阿弥陀佛所证之法,还有他因地的菩萨万行。善导大师还说,念佛之后,「行者等既念知此事,即须常作仰学前贤后圣舍身命意也。」换句话说,会自然的「仰学其意」,也就是仰学菩萨万行。

在这样的说明当中,「念佛」与「万行」是「连结」的关系,而不是「拒斥」的关系。不是只口称佛名,其他一切万行都不鼓励,而是在念佛的前提下,仰学菩萨万行。

从《观经》九品往生来看,弥陀的救度是不拣根机的,即使五逆十恶,临命终时,回心称名,也蒙救度,至于无为涅槃之净域。从净土信仰的核心来说,傻傻的念佛人最是被赞叹的,但是,念佛的人,知道法藏比丘为了度化我,做了那么多难行能行、难舍能舍之事,难道就没有一点点感染祂的傻劲,「作仰学前贤后圣舍身命意」吗?且先不讲「难行难舍」之事,遇到了「应行应舍」,念佛之人可以「装傻」吗?善导大师解释「三心」中的「至诚心」为「真实心」。如果没有慕善之诚、勇为之义,那么,这样的念佛人是不是具有「真实心」,我是存疑的。因此,「念佛」与「万行」之间,不应该是「抛、舍」之类的拒斥,而是以「念佛」为核心,在领受阿弥陀佛无条件的救度的同时,应「仰学万行之意」。

二○○四年十一月一日撰


{返回 温金柯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印顺法师对大乘起源的思考
下一篇:再论「念佛与万行」
 迷乱或明澈:宗教经验的初步分疏
 台湾居士佛教的展望
 海纳百川以成其大--谨以「福慧圆满」赞颂导师
 龙树菩萨所述的极乐净土义
 评《新雨》的〈谈龙树的哲学〉
 再论「念佛与万行」
 民国以来居士佛教的理论处境
 佛教女性观的省察
 《杂阿含经》贯珠
 佛教的修练与身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4[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福德日记6月9日─察觉愤怒的生起[栏目:福德日记]
 不去跟人家搞是是非非[栏目:蔡礼旭老师]
 弥陀十念法[栏目:持松法师]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伏虎 正业[栏目:阿康仁波切]
 住道场要随众[栏目:宣化上人]
 直指大印 第八章 观——解析自心本性[栏目: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
 学佛问答 第七六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身念处禅观修法 简介[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第二十一讲 四部纷争,二谛解围[栏目:法宝论·明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