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排斥佛学,何以成“国学”?
 
{返回 刘元春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81

排斥佛学,何以成“国学”?

刘元春

近来,社会上掀起了“国学热”的浪潮 ,但有一部分人将佛学排除在了国学之外,佛教在线特约评论员刘元春教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国学”成了很时髦的美言,于是,“国学大师”的桂冠也满天飞,就如一些官员、豪富的“博士帽”一样的廉价了。但,何谓“国学”,倒是含混不清。在众说纷纭中,有了国学就只是“儒学六艺”偏狭之见,而把先秦百家其它学说思想、佛学等影响中国文化和社会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体系都排斥在外。其实,不论从国学内涵,抑或佛学的历史价值看,我们都可以肯定的说:排斥佛学,何以成“国学”?国学一词,较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这里国学是指教育机构,或指教乐舞的机构。这可能就是某些人所依据的“原典”。但是,如果用历史的、发展的、现实的观点来讲,这显然过于偏狭,而且十分有害。其一,现代语境中的国学,应当是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总和,应当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和共同遵循的文化精神,是“国学”,非“家学”,等等,自然涵盖深广;其二,中华文化之精神力量就在于兼容并蓄,在于熔铸中外百家,圆融之中显精神;其三,先秦诸子百家融会于儒学,方使之成为国之显学,儒、道、释三学并进,方成就治世、治身、治心之功;其四、当今世界当今社会的诸多问题错综复杂,但根本原因在于人心沦落,而佛学能够助益世道人心,当是不争之事实。可见,一个排斥佛学的“国学”,何以令人信服?

近代以来,以章太炎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们“深惧国学之衰微”,而希望通过振兴国学救亡图存。当今国学之兴,虽不是因于国之危亡之际,但亦是基于我们国家民族之“和平崛起”与“和谐社会”,来依恃我们的“国学”,更好的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内心等等现实问题的。那么,如果我们将曾经两千多年历练、已经融入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的佛学思想及其文化体系排除在国学之外,那将对“国学”何益?

赵朴初先生曾引述一位着名历史学家的话说,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他还指出,现代人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返回 刘元春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公信力是佛教慈善成败的关键
下一篇:我们需要用信仰呼唤迷失!
 佛教与生态文明(一)
 道信禅法的精神特质
 达摩禅法与中国禅宗
 明末禅门僧诤与清雍正帝“拣魔辨异”评析
 责任与使命:佛教与和谐社会之建设
 护育生灵:人生的伦理与品行
 社会城市化发展中的佛教信仰问题
 马祖道一禅法评析
 佛教慈善,要坚守纯真的品格!
 缺乏幸福感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不患聋[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所谓加持实际是自我加持[栏目:常善法师]
 希解派[栏目:希解]
 佛为阿难说处胎会第十三(大宝积经卷第五十五)[栏目:参考]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一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大乘和尚(约8世纪)[栏目:汉传佛教人物]
 敬告亚洲佛教徒[栏目:太虚法师]
 如何正思维以入佛智慧——兼谈器官移植[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以前头脑清楚从不昏沉,最近开始每坐必睡,为什么?[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不需远送[栏目:明镜台·法清法师·诗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