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印祖故事 43、翰林信佛不吃素,大师劝读放生疏
 
{返回 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48

印祖故事 43、翰林信佛不吃素,大师劝读放生疏

  魏家骅(1862—1933),字梅荪,晚号贞士,江宁人。他分别于清末光绪1898年、1903年两为进士,尤其是1903年为经济类进士,此后他一直官运亨通,任过翰林编修、山东东昌府知府,官至三品大员;民国时期,又曾担任西南地区法院院长。还担任过南京商会会长。在山东东昌府知府任上,成功引种美国棉花,推动了当地纺织业的发展。民国十一年(1922年),与其老师冯梦华提倡开南京法云寺念佛放生道场,对慈善事业,不惜精神,极力提倡。如立慈幼院,每年施粥等。

  魏家骅初学佛的时候,有幸得到印光大师的指点。民国十年(1921年)阴历八月十二,印光大师到南京看望朋友刘圆照居士,魏梅荪也来拜见,他顶礼印光大师后,说出自己的苦恼:“师父啊,我相信佛法,也愿意念佛,也看过师父的文钞,但是就是吃不来素,一顿没肉吃饭就没有滋味。”大师严肃地回答说:“你这是富贵人贪图口福的习气重,你真想吃素的话,就请熟读《印光法师文钞》中的《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要反复地读,熟读之后,你就自然不想吃肉了。”

  魏家骅居士按照印光大师的开示,回去之后,就恭敬地拜读《南浔极乐寺放生池疏》,每天读几遍,并努力克制想吃肉的念头。让我们像魏梅荪居士一样,恭敬拜读《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以故不避繁词,用申其义。俾物类同沐慈恩,人伦各培福祉。以恳到之深仁,灭自他之杀报,同臻寿域,共乐天年。尚祈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则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矣。阅者幸注意焉!

  原夫水陆众生一念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宿恶业力,障蔽妙明,不能显现,沦于异类。遂致知识陋劣,除求食避死之外,了无所知。譬如大宝铜镜,经劫蒙尘,不唯毫无光明,即彼铜体,亦不显现,直同废物。忽遇智人,知是宝镜,具有照天照地无边光明。遂日事磨砻,初则略露镜体,次则渐发光明。及乎磨之至极,则照天照地之光,全体显现。无智之人,方始贵重,视为至宝。

  须知此光,镜本自具,非从磨得。虽复自具,倘无磨砻之缘,从劫至劫,亦无发光之日。一切人天六道众生心性,悉皆如是。由无始来,惑业障蔽,不能显发本具妙明,迷背真性,造生死业。大觉世尊,知诸众生一念心性,与佛同俦。因兹种种方便,随机说法,普令修习戒定慧道,以期断惑业而复本有,圆福慧以证法身。

  又令世人发慈悲心,戒杀放生。良以我与一切众生,皆在轮回之中。从无始来展转相生,展转相杀。彼固各各皆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我亦各各皆为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彼固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我杀戮。我亦频频由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久经长劫,相生相杀,了无底止。凡夫不知,如来洞见。不思则已,思之则不胜惭愧悲悯矣。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纵彼业重,未能即生,我当仗此慈善功德,决祈临终往生西方。既往生已,即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出轮回,渐证佛果矣。

  且爱物放生,古圣先贤皆行此事,故书有鸟兽鱼鳖咸若之文,而文王泽及枯骨,况有知觉之物哉!至于简子放鸠,子产畜鱼,随侯济蛇,杨宝救雀,此固圣贤一视同仁之心,尚不知其蠢动含灵,皆具佛性,展转升沉,互为怨亲,及将来决定成佛等义。

  迨至大教东来,三世因果,及生佛心性平等无二之理,大明于世。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又云: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故陈智者大师,买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余所,亘四百余里为放生池。请敕立碑,禁止渔捕。有偷捕者,动辄得祸。直至唐贞观中,犹然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诏天下诸州各立放生池,敕颜真卿撰碑文,并书丹。有云:我皇举天下以为池,罄域中而蒙福,承陀罗尼加持之力,竭烦恼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仿佛。宋真宗天禧元年,诏天下立放生池,而杭州西湖,亦宋之放生池也。明莲池大师立放生池于上方、长寿二处,其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迄今三百余年以来,景仰高风,慈济物类之缁素通人,何可胜数?

  或曰: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缓急轻重不亦倒置乎哉?答曰: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亦当随分随力以行周济。岂戒杀放生之人,绝不作此项功德乎?然鳏寡等虽深可矜悯,尚未至于死地。物则不行救赎,立见登鼎俎以充口腹矣。

  又曰:物类无尽,能放几何?答曰: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纵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不止一人乎?

  又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圞、夫妻偕老之缘。正所以预行周济,令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鳏寡等苦,长享受寿富等乐,非所谓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子审思之:戒杀放生,毕竟是汲汲为人,抑止汲汲为物,而缓急轻重倒置乎?

  南浔极乐寺外,向有放生池,以磡未全砌,遂致坍塌,兼复多年未浚,淤泥充满。每有善士就河放生,虽发善心,生难获益。其旦蒙放而暮复遭捕者,当居多半。若近大江,则固宜放之江中,小河则断非所宜。园林大师心有不忍,拟欲深浚其池,外筑围墙以为防护。俾放生有地,而盗捕无由,其意亦良厚矣。尚未开工,适普陀觉三大师至,一见即志道相契,旋以寺事付托,而己则放下万缘,专修净业焉。觉师缵承旧绪,即欲速成其事,但以工程浩大,独力难成,拟募阖镇善信共襄胜事,祈予作序。

  予常痛念近世杀劫之惨,欲挽无力,因彼之请,触动予怀。遂将吾人与物类之本具真心,及随业升沉,并杀生护生之现未果报,撮略言之。冀诸位檀越,同发善念、同捐净资,俾此举速得成功,庶物类悉皆得所。其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岂特现世万祸冰消,千祥云集,而未来世之衔恩报德者,正不知其几千万亿也!”

  疏文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六道轮回互为父母兄弟姊妹儿女,或者互相杀食之事。举古圣先贤爱物放生之芳规,述佛教戒杀放生立放生池之历史,令人发起景仰高风,慈济物类之心。最后指出戒杀放生的真正意义在于:“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这是戒杀吃素的庄严宣告,让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以天下为放生池,多么宽广的胸怀!

  魏梅荪居士读了一遍又一遍,两个月下来,恍然不知肉味。十月,快到过六十岁生日了,亲朋好友免不了来祝贺,来的客人不是过去的上司同僚,就是商界的巨贾,大家吃肉,自己一个人吃素,恐怕面子上不好看。这样一想,魏居士干脆躲到镇江金山寺去过生日。回家之后,就彻底吃长素了。一篇疏文,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选择。魏梅荪居士今后的人生选择了戒杀吃素,念佛护生,慈善救济的人生。

  印光大师听到魏居士勇断肉食,在信中表示赞赏鼓励:“去冬,幼农来书言,阁下信心真切。光谓,明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尚未能断于肉食,所谓富贵学道难也。岂知不三四月,阁下即断肉食,幼农复函,道其所以,其精诚所感耶,其偶尔相符耶。学道之人,断习须具勇力,若因循推托,则长时相续,了无断时矣。阁下富贵习气既除,则净业之成,固易易矣。他年高登上品,忍证无生,长侍弥陀,亲随海众。当复分身散影,来此五浊恶世,度脱众生,皆由此勇力以基之也,何幸如之。”


{返回 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印祖故事 44、止净见师受呵斥,遵嘱编辑大士颂
下一篇:印祖故事 42、谛公病重弟子疑,问疾劝念观世音
 印祖故事 35、贴骨烟患尚未除,大力流通戒烟方
 印祖故事 87、凶心尚在当慎之,老虎皈依名格心
 印祖故事 95、不避空袭住苏州,弟子跪请上灵岩
 印祖故事 82、错用心居士发狂,持神咒印公施救
 印祖故事 27、丛报发表大师论,居士寻找常惭僧
 印祖故事 55、具足信义念慈恩,了然德森蒙摄受
 印祖故事 73、江北大亨欲坏佛,暗显威德使皈依
 印祖故事 19、阿育王寺拜舍利,欲挽打印圣号风
 印祖故事 69、老僧呵斥女诗人,才女皈依入佛门
 印祖故事 91、出关说法论息灾,根本方法在念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祖坛经讲记 第93集 法门对示[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G 978经:重点阐述如何鉴别恶知识冒充善知识,以及如何求断与离炽然。[栏目:界定法师]
 疾病形成的三个步骤[栏目:这样吃最健康]
 往生,要靠坚定信念遣除内心的障碍[栏目:藏传净土法门·参考资料]
 印光大师说故事 66、诚心求佛 幸免抢劫[栏目:灵岩故事]
 欲望与贪念是最大的魔[栏目:上师讲故事]
 灌顶有什么作用?[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心灵清楚定位,主仆皆有尊严[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快乐之道[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百喻经 5 渴见水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