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罗汉的概念(明旸法师)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02

阿罗汉的概念
 
明旸法师

  阿罗汉有三层意思

  第一杀贼: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行灭受想定,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即五阴中的受阴与想阴的烦恼,也就是见惑烦恼与思惑烦恼,断得干干净净,得到我空真智,证入阿罗汉果,了脱分段生死。阿罗汉人子缚烦恼虽断,还有果缚这个色身,他知道五阴之中是无我相可得,可是对五阴之法还未知当体即空,认为实有五阴之法,所以说但知我空,不知法空。因此阿罗汉又叫做愚法声闻,得证有余依涅槃,还要努力前进,加行用功,来灰身泯智,到涉俗利生,从空出假,才能称为大阿罗汉,得证无余依涅槃。这就是杀贼的道理。

  第二无生:阿罗汉断了见思烦恼,跳出了三界生死轮回苦恼,要经过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三个阶段。

  须陀洹初果圣人,还要到天上,人间各七返受生。断除八十八使见惑之外,又断了九品思惑的前六品。斯陀含二果圣人,一生天上,一来人间,进断欲界的后三品思惑。阿那含三果圣人,虽不来欲界受生,但依然住在色界天中进断七十二品思惑,所以说只有阿罗汉果,才是真正无生。这就是无生的道理。

  第三应供:就是应当受到天上、人间的供养,因为阿罗汉,既然证得了道果,堪受人天的敬仰,供养礼拜,为众生作大福田。我们寺庙里如果有信众打千僧斋时,就会有一位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化身来应斋主的供养,令布施的施主得大福田。佛教里有这样四句祝愿的偈文:“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个弟子名叫阿少兔楼陀,我们中国话称为无贫尊者,在因地修行时,做一个种田的农民。有一天中午,他正在田里种地,带了一包粗米饭菜,用作午餐。正巧来了一位辟支佛游戏神通,随缘出现,再到世界上来化现做一个贫僧。他遵守佛的乞食制度,七天下山一次向施主们乞食。这一天,化来化去,连化七家都没化到,就空钵回来。路过田间,这位农民见到老和尚就问:“老师父您今天缘法好吗?饭菜化到了吗?”老和尚叹了一声说:“不用提了,什么都没有化到。”农民一听,立即产生同情怜悯的心。想到了今天老师父没有化到饭菜,回去就要挨饿七天,再下山来化。因此就发大心,把自己所带的饭菜,诚诚恳恳地双手捧着供养老师父。他以慈悲心接受了这份饭菜。饭吃完以后,就遵照佛陀的教导,念诵祝愿偈文:“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老和尚祝愿完毕,就回去了。再说这位老农民饿了肚子,到下午收工的时候,对面突然跳出来一只金光闪闪的兔子,一跳一跳地跳到农民的背上不肯下来。这位农民吃了一惊,赶快回家,叫他妻子把背上的兔子捧了下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金兔子呀!从此以后这位农民的家庭生活一天天的幸福起来。这是现世供养一位辟支佛所得的花报。转生以后做一个名叫无贫尊者。他在九十一劫这么长的时间内,生生世世不受贫困的果报,享受荣华富贵。这件事说明供养一位辟支佛所得到殊胜的果报。以上所讲的即是阿罗汉具足有杀贼、无生、应供的三种道理,也是五种不翻之中的多含不翻。

  什么叫做五不翻呢?印度佛教经典,翻译到我国,有五种的内容不能翻译。第一尊重不翻。例如“般若”二个字,如果翻译为智慧,就不够尊重,所以经中依旧保留般若二个字,如果一定要翻译,翻做净智妙慧(智慧),也只是勉强的翻译。第二顺古不翻。例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要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即佛的具足名号,但古来译经法师,都保留不翻,表示对佛尊重的意思,所以不翻。第三是多含不翻。例如阿罗汉。因其意义包含有三种道理,所以不翻,又如比丘一词也是多含不翻。第四秘密不翻。例如经中诸陀罗尼,系佛之秘密语,微妙深隐,不可思议,故不以义译之。第五此方所无不翻。例如庵摩罗果等,因为这个果品是印度特有,我们中国没有,所以不翻。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再穷的人也能因施得福
下一篇:乐在当下(明巍)
 学会自我反省(常静)
 最平常的人最富有(徐世伟)
 《金刚经》中的人生智慧
 广化寺方丈怡学法师访谈录
 古寺千年伴诗韵(张君年)
 乘弥陀舟 度生死海(心莲)
 念佛为什么要求“一心不乱”(王信善)
 生命的绝响寒山子留下了什么?(肖静)
 乘愿度她到家门(倓虚)
 昙花菩提(达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六、公案 — 求平等性智 9.识出六门[栏目:善祥法师]
 关于中国汉传密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栏目:吕建福教授]
 中论释 二十三、观颠倒品[栏目:中论释]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