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生活的要谛(心源)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63

佛教生活的要谛

东和寺 心源

佛教两个字,可由两方面解说,一面说:佛教是佛祖的教训,佛祖是释迦牟尼佛, 佛教就是释迦佛的教。另一面说:佛教是做佛之教,指教我们做佛的教法,把这两面的 解说,合共起来,佛教就是指导我们做佛的释迦佛之教训。那末,做佛的佛是什么?简 单说,就是“自利利他圆满的”,所以佛教是指导我们做“自利利他圆满”的佛祖之教 训。自利利他圆满,就是“我也好,人们也好,完全做成这个立场的”,这样说起来,没 有什么奇怪的事,可是实话说,能够做到“我也好,人们也好”,是很不容阳的,因为 我们世间的人类,不能够完全做到“我也好,人也好”的地步,例如世上常说的一句话 “平等分配”,可是物品不一定是可能分配的,一蕊花儿不能分配两个人,应该两个人 公共观赏,不应分配,一只小猫见还是不能分配两个小孩子,分配了小猫见一定死了, 再进一步,可能分配的东西,收到分配的一定是欢喜,可是未免物主要损失一半了,一 碗饭还不够一个人吃,分配了两个人都要饿了,又一个人把四十块钱,可能由台北搭火

p.0004

车到基隆去,还有佑余的,可是分配了,两个人都不能去。虽然搭上了火车,到了车箱 里面中央去,下车时就有两个门口可进出,可是坐在中央的,距离门口远一点,这样说 起来,世上没有“我也好,人也好”的事了,所以把“自利利他”单说是“我好人好” 还是不通,应该说“人们好的话,我就满意”才对。能够这样做下去,就可达到完全的 自利利他,“我不要紧,你好就好”,这就是自利利他的理想,分开来说“你好的话” 是利他的满意,“那我就够了”是自利的满意,可是这些话,在人间社会上是很不容易 说得出来的,智慧不充足的人们,念欲烦恼太多的人们,说到“你好我就好”的话,他们 当然了不得,这个普通的人断然做不出来,所以要做佛,做佛的立场境界,才能说出这句话来。

佛有神通力,自在神力,自由的精神,对于衣食住,没有挂心,无衣无食也好,因 为做佛的,得了一切的自由,立场上把众生的苦恼来做自己的苦恼,又把众生的安乐来 作自己的欢喜,是故做了佛,才能说“你好我就满意”的。

然则我们能够做佛么?这个照着释迦佛的教训来说,我们是可能做佛的,佛祖教训 的根本原理,就是“诸法因缘生”,诸法是一切事物,生是成立,一切东西是生成的, 怎样成立?是因缘生,由因缘而成立,无论什么事,什么东西,给与“因”和“缘”的 时候,一定成立,这是佛祖的宣言,换句话说,一切事物,没有因和缘的种子的时候, 绝对不能成立,单有因也不能生果,一定要因缘和合,才能生果,因缘有和合,必然有 结果,世间的一切,不是神佛做成的,又不是偶然生成的,没有不得已而成立的,一切

p.0005

都是必然的,当然的,没能例外的。

释迦佛的徒子马胜比丘,有一天在街路上跑走,婆罗门舍利弗,看见他的品格很高 ,相貌壮严,很奇怪,就向前去问他,马胜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舍利弗听了很有觉悟, 后来就做了释迦佛的徒子。

诸法本来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事物本来是空,没有定形,皆由因缘和合 而生成,受赏的,被罚的,贫的富的,幸福不幸福等等,都是因缘所生,希望大家把这 个道理活用到人生里面去,一定有很好的效果,可是很多人以为有因必有果,这个不通 ,要知原因以外还有缘,有因和缘才有结果,若是这个不晓得的话,一定惹起不详的事情来。

诸法因缘生,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做神做佛,做鬼做怪,还是自由,可是因果不灭。

那末,做佛的方法怎么样?这个应该参观释迦佛四十五年的说法,或者历代祖师的 教相判释,佛祖一生的说法,无非教人做佛,可是信佛修道,想要做佛的人,头第一要 守持七佛通诫,七佛是无量诸佛,不单是七佛,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通则,还是总则,简单说“做善事不做恶事”,否则不是佛 徒,这个总则是做佛的指针,佛教生活之要谛呀!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痛苦(达弥卡)
下一篇:佛教家庭的妇女应取的态度(心源)
 佛教是科学的宗教
 何修习不执著(佛史)
 感悟人生(索达吉堪布)
 心为万行之本(妙皓)
 放生三施俱全
 道在寻常日用中——《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成峰)
 低头便见水中天(一钵云水)
 把握自心(道学)
 看佛教的“花花世界”——从几则有“花”的佛教成语认识佛教(唯正)..
 佛教的九种食与食存五观(安小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助念者若心不专一,亡者能得利益吗?是否该退出?[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千年企业的长命基因[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艺的时代风气[栏目:太虚法师]
 修持要旨——定[栏目:刘先和居士]
 精研戒律不为物累[栏目:传喜法师]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栏目:南怀瑾居士]
 解脱之道讲记 a29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业) 六 业感的比喻[栏目:体方法师]
 供养汝等,诸大菩萨[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未离婚是否可以先出家,还有要成佛道,一定要现出家相吗,请师父开示?[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四十六集[栏目: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