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日常修行(星云)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7

日常修行 

星云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开了生活,离开了人间,就没有修行可言。日常中怎么修行呢?以下提出四点:

  第一、以念佛来制心一处: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念佛有殊胜的功德,因为佛号可以驱逐我们虚假分别的安心。尤其当心烦意躁时,一心一意称念佛号,念到心无染着,自然就能放下身心挂碍的世界。念到“佛即是我,我即是佛”,念到自己佛性出来,那就达到念佛的目的了。

  第二、以数息来呼吸顺畅:要对治妄念,可以用念佛法门;对治散乱,则可用数息的方式。  《六妙法门》云:“于数息中,证空静定,以觉身心,寂然无所缘念。”数息就是数自己的息,呼气、吸气,这一呼一吸称做一息。呼吸要长短出入皆分明,缓慢的一进一出。调至呼吸平稳,气息不粗喘,慢慢的,平常生活、诗人处事中,也就能不慌不忙,气定神闲了。

  第三、以感恩来惜福爱物:常怀感恩心,是做人处事重要的修行。感恩是美德,感恩是富有。因为感恩,所以能懂得惜福爱物,不致浪费。匮乏的人,总想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富有的人,却是心存感谢,寸寸想要施与别人。这个世界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东西要能与人共有共享,才能共荣共存。能够懂得感恩、惜福爱物,分享布施的人,就是人生最大的富有者。

  第四、以忏悔来反省言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最怕的不是犯了过失,而是犯了过失仍然不知道悔改。好比陷入错误的泥潭里,若能及时回头,仍可得救;如果一意孤行或自怨自艾,耽溺于过失中不肯自拔,则将愈陷愈深,终致灭顶。所谓“不怕无明起,只怕觉照迟。”当无明烦恼生起现行时,只要察觉并懂得忏悔,仍然是个清净善良的人。个人常常忏悔,言行就会进步;人人都有惭愧忏悔的心,人我之间就没有争执,这个社会就会“共生吉祥”。

  修行是实践的功夫,是从身心行仪里流露出来的道德、涵养。有修行才有福德,人生也才会圆满。

  日常生活中要如何修行?

  第一、以念佛来制心一处,

  第二、以数息来呼吸顺畅,

  第三、以感恩来惜福爱物,

  第四、以忏悔来反省言行。

摘自《佛学精选》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教诫(阿姜·查)
下一篇:不要放弃等待(阿莲)
 贪婪是贫穷的开始(陈嬿光)
 “六和敬”原则的现实意义(邹相)
 十九世纪末期中日佛教交流史的研究——南条文雄与杨文会的相识日期考(李贺..
 为什么不看好自己呢(段定贤)
 我怎样做一名寒山书院学僧(妙航)
 过程是美丽的(达亮 )
 心念转身,一池莲花(安镜如)
 一朝风月(周莉)
 妄语的烦恼(曹金榜)
 读《愚人食盐喻》有感(龙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儿子九岁了,一直都吃素,是否会影响他今后的健康?[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华雨集第二册 上编「佛法」第三章 方便道之发展趋向[栏目:印顺法师]
 信就是指信心[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法筵精点]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木村宣彰)[栏目:佛教与教育]
 大圆满前行 第九章 皈依 第三节 1 皈依的方法 1[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A Taste Of Freedom - The Middle Way Within[栏目:Ajahn Chah]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