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陀的教学方法(竺摩)
 
{返回 佛教与教育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96

佛陀的教学方法 

竺摩 

  佛陀一生的教育原则,可有两种一是契理,二是契机。

  契理是所说的教法,以不背真理为原则,真理是怎样的,就说它是怎样,不必用数学的方式来加减乘除,若用加减乘除,那就是自己的意见,不是真理的真面目了。

  如佛陀最初和弟子们说的真理,是在苦集灭道的四谛。苦是世间的果,集是世间的因。灭是出世的果,道是出世的因。欲想知苦断集,必须慕灭修道。这是一种真理的定律,不可加以加减乘除的,过去十方诸佛如此说法,现在释迦佛陀也是如此说法,始终不违背这一正理,而不妨作种种不同技巧的推演和综合,或竖说、横说、或演绎说,或归纳说,以达成他设化度生的目的。

  在契机方面说,佛陀每次说法,都是应众生的机感,而作不同的说法。你是什么根机,何种程度,即对你说什么法,适合你的程度,这叫做对机施教,应病与药。

  如中国的孔子,他教学生,亦有运用这种方法。在《论语》中说,一天仲由问他:“听到一件应作的事,我马上去做好吗?”孔子答到:“有父兄在,怎好不加考虑就去做呢?”但同时冉有也拿这个同样的问题问他,他答说“你听到了,马上 就去做”。另一学生公西华在旁听了,奇而问之:“老师!同是一个问题,为何你的答法不同呢?”孔子说:“冉有胆小,故我鼓励他大胆去做;仲由刚强好勇,故我叫他先与父兄考虑,以示慎重。”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态度。

  佛陀的对机说法也是如此,同是一种真理,而随对方的根性所好,可做各种不同的说法。如佛陀在世时,见到有的人欢喜求人天福报的,就向他们赞美五戒、十善的功德,使他们修习五戒、十善的福因,得到将来富贵齐全的福果或上生天宫,受胜妙乐。

  有些人智慧比较利的,见到人天福乐虽好,终归无常败坏,不能长久,于是欢喜出世的超脱,佛陀就对他们说四谛法,或十二因缘法,使他们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或从十二因缘的还灭观,灭除无明烦恼的罪源,了却生老病死的痛苦,得到解脱,体验到不灭的生命真理。

  有些大智慧的人,知道学佛不在自利自度,还要利人度人,于是佛陀就对他们广赞六度的法门,叫他们广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使自他共沐佛化,共得法益,共趋离苦得乐的境界。

摘自《晋城佛教》2007年第1期


{返回 佛教与教育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僧众教育的我见(宽昌)
下一篇:当前佛教办学现存的几种流弊(开通)
 佛教教育要赶时代 不能视而不见(传印法师)
 拉卜愣寺六大学院修习体制源考(华锐、东智)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菲律宾大乘信愿寺-传印)
 佛教教育价值取向辨析(净因)
 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潘桂明)
 从禅宗教学来看星云大师的自觉教育观(永中)
 泰国佛教对公众实施教育
 佛教教育之现代意义(韩焕忠)
 向下扎根,往上结果--中小学在万佛圣城三十年的经验(释近梵)
 论蒙古族寺院教育(唐吉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知恩.感恩.报恩[栏目:禅林衲子心]
 良好习惯[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
 断了杀念心存善念自然病愈[栏目:放生感应]
 2012年3月仙岩寺小参答疑(十三):关于其他[栏目:隆波通禅师]
 Relying on Teachers[栏目:Khenpo Sodargye Rinpoche]
 《普门品》图文释义 30、救堕落高峰难图[栏目:普门品图文释义]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五篇 不灭虹身 第九章 中阴救度解倒悬1[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诵经与功课[栏目:仁达法师]
 出家人的情和爱[栏目:弘愿寺·弘愿园地]
 第二章 三归依的内容─巴利圣典的解释[栏目:上座部佛教在家居士须知]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