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
净慧法师
{返回 净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59

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
——在德隆集团中层以上职员集会上的讲演

(2005 年2 月6 日于邢台玉泉寺禅堂)

丁总、各位朋友:

今天还是正月十四,还没有过元宵节,所以我在此谨向各位致以新春 的祝贺,并通过各位向你们的家人,向德隆集团的全体员工及家属表示新 春的祝贺。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事业成就、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今天这个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各位平常上课、看报告,都是在 灯光明亮的大讲堂,都是坐在比较舒适的座椅上。讲课的人在上面,听课 的人在下面。今天这个环境,是一个禅堂,禅堂是寺院的课堂,是寺院僧 众修学佛法、参禅打坐的地方。禅堂又叫选佛场。在禅堂里不选官,只选 佛。通过参禅打坐,佛祖由此诞生。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堂的历史也有一 千多年了。在禅堂里选出的祖师难以数量估计。今天丁总要选择在玉泉寺 禅堂与德隆集团中层以上职员作一次佛法的分享,很有意义。从选佛的意 义来说,各位都是企业界的精英,都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每个人的 生命也会由于这次聚会的因缘得到提升,走向圆满。

丁总给我出了一个题目,希望我与各位讲一点佛法。由我平常都是与 信仰佛教的人作交流,与社会人士作交流的机会不多,我对社会应该说不 是很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许不能够挠到痒处,能够讲到什么程度,尽 我的心。

做人的八字方针:信心、因果、良心、道德

今天讲的题目是《做人与做事》。首先说怎样做人。

在汉字里除了“一”字最简单,再就是“人”字,一撇一捺就是一个“人” 字。一画的“一”有无穷的奥妙,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代表 了宇宙万事万物的起源与归宿。所以孔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

“人”字两画,也很简单。但是人有精神,有思想,有发明,有创造,这 些从哪里来呢?我们仔细地来思考一下人字的结构,如果说只有一撇,不 成字;只有一捺也不成字。这一撇一捺如果不摆在适当的位置,就不是一 个“人”字,或者是“八”,或者是“入”;必须按照约定俗成的结构来安排这一 字二画,才是一个“人”字。不能多了,不能少了,不能上了,不能下了。不 能是孤立,也不能完全没有规律地摆放这两画。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人生 在世不容易,你要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中摆准自己的位置,把握机遇, 否则,人的一生会稀里糊涂地过去了。人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不同的时 空中进行的。时间的度把握不好,对事业的成就会有影响,对人生的成就 会有影响;同样,空间的位置把握不好,也会对事业的成就、人生的成就 产生莫大的影响。在把握机遇、找准位置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智 慧,人生和事业的成就就在其中。

佛教中有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佛——阿弥陀佛,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会 念这一句佛号,可能在座99%的人都曾经以不同的心态念过这四个字。阿 弥陀佛是梵语,翻译成中文主要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无量光,一个是无量 寿。无量光、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的本义,表示阿弥陀佛寿命无量、 光明无量。寿命表现为时间,光明表现为空间。觉悟成佛的人,突破了时 间的局限,所以寿命无量;突破了空间的局限,所以光明无量。人生的不 自由、不自在,往往具体地表现为能力或者财富的不够;但是最使人不能

自由、不能自在的,是由于时空的局限。我们突不破时空的局限,所以不 自由不自在。人生的修养,特别是佛教的修养,就是要打破时空的局限, 获得彻底的觉悟和自由。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我们短暂的生命和有限的 能量,就能无限地扩充。

我想,不管是信仰佛教的人,还是不信仰佛教的人,都想获得时空的 自由自在。此情此理,应该是共同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通过一定的 修养功夫、道德约束、信仰规范和良心养成。所以在做人这件事上,我想 向各位提供八个字: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人如果能够把握这八个 字,能够从这四个方面净化生命、提升生命,我们就有了逐步获得时空无 量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一、信仰

人生不能没有信仰。人生没有信仰了,就好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 做一切事情都没有定盘星,没有内在的符合善法的标准、符合自他利益的 标准。一个人只有选择了正确健康的信仰,人生的道路和方向才能够真正 定位。如果人生的方向不能定位,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就不会很清晰,就 是盲目的。

信仰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佛教说一个人选择 何种信仰,与他过去的善根、慧根有直接关系。慧根深厚的人,他会选择 一个非常究竟的信仰,非常正确健康的信仰,使我们不至于走到信仰的误 区,不至于在信仰问题上、在人生的目标上产生偏差。

二、因果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有果的。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就像春天播什

么种子,秋天就有什么样的收获一样。所谓:如是因,如是果;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人生做一切事情,一个最 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明白因果道理。我们有了正确、健康、究竟的信仰, 我们做人做事就一定有非常具体的善恶标准。有了善恶的标准,我们在举 心动念、所作所为当中,就会种善因得善果,尽量避免种恶因。能够不种 恶因,就不会得恶果。

人生的际遇多种多样,有的人做事情一帆风顺,心想事成;有的人做 事情,种种障碍,种种不顺心。人生的种种际遇,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因 果规律在起作用。

有时候,我们会把因果的作用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当然,种什么因得 什么果,确实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只要我们有一个健康的信仰,在结 果上尽管我们不可选择,但是在种因上我们有主动权。我们不能选择什么 果报,但是可以选择种什么因。我们尽量不做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事, 经过不断地积累,就能够改变人生的际遇。我们无法改变结果,但是我们 可以创造一切善因善缘,使恶的结果推迟,使好的结果提前。这也不是不 可能的,这也是我们人生的主动权。

人生在因果规律面前看起来好像是被动的,实际上作善作恶,仍然是 我们自己的选择。既然自己能选择,过去的事情我们无法挽回,但是可以 多作善事,多种善因,多创造善因善缘,对过去的缺陷、过去的遗憾,还 是可以弥补。

佛教告诉我们,时间分为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的生命就在 时间中存在,所以我们的生命也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生活状况

和生存际遇如何,就构成了三世因果。三世可以在一念间,因为每一念都 可以从时间上界定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样,也可以把过去、现在和未来 延展到生命很遥远很遥远的过去以及很遥远很遥远的未来。这就是佛教对 生命的基本看法。

我们个人的生命绝对不是在几十年前偶然发生的现象。佛教认为生命 前前无始、后后无终。既然生命是这样一种现象,那么我们每个人如何在 生命的无尽长河中修养自己和提升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人,一般只承认当生当世的生命现象,所有的宗教都认为 这种观点和生命的现实不符合。因为生命是一种很复杂的精神状态和物质 状态的复合体,生命不仅仅是物质的现象,也不仅仅是纯精神的现象,它 是精神与物质的综合体。

在世间最为珍贵的莫过于生命,最具开发价值的莫过于生命。一切的 财宝没有生命珍贵,一切的权利没有生命重大。面对这一最可珍贵之物, 今天我们有幸获此人身,千万不要等闲空过,应该好好地来修养我们的生 命,使我们的生命不断净化、不断升华,直至获得无量光明和无量寿命。

三、良心

如何保证因果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得到落实?良心是保证。有良 心的人,他一定会时时刻刻想到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一定 会时时刻刻想到损害他人的同时就是损害自己。

所谓良心是什么呢?良心是非常奥妙的。只要我们有一念恻隐之心、 一念向善之心、一念慈悲之心,一念爱心,就说明是良心在发挥作用。良 心在儒家的思想里说是“天理良心”,它和上天所规定的根本道理是一致的。

上有天理,下有良心。天理就是宇宙万物的自然法则,良心就是我们 人的良知良能。人有良知良能,所以从古至今,善事的积累、好事的积累、 功德的积累,总是占主要的位置,这就是良心的落实。如果良心偏离了, 良知良能没有得到发挥,那就是人类的劣根性在起作用。所以在我们人类 历史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总有许多阴暗面,总有许多丑恶面,这是 我们人类从古到今时时必须面对的事实。

怎样使人类光明的一面占上风,使丑恶阴暗的一面尽量缩小,这就要 靠人类良知良能的养成、要靠良心的落实。从普通老百姓来讲,不知道什 么是因果,也不知道什么是信仰,只知道这个人有没有良心。普通老百姓 就是用有没有良心来衡量一个人的是非善恶。由此可见,养成和发扬人性 善良的一面,抑制消除人性丑恶阴暗的一面,就是不断培养人类良知良能 的过程。

四、道德

良心的落实,是在家庭、社会、个人的道德修养中来体现。道德不是 空洞的概念,道德是一种伦理关系、社会关系。两个人以上,才有所谓的 伦理,才有所谓道德。由此可见,人生在世,没有一时一刻是孤立的,每 时每刻都在与不同的社会成员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些 关系,那就要用道德的观念来指导我们每时每刻的言行。

从一个国家来说,她用法律的力量来约束我们老百姓的言行,使每一 个老百姓的言行能够服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人民利益。国家法律以什 么为基础呢?以道德为基础。道德的内容体现在法制建设上,体现在法律 条文上。法治的目的就是要落实人类的道德,法治完善了,德治就在其中。

作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企业、一个工厂、一个寺院,都会根据国家 的法律和该团体自身的要求,制定诸多具体的规章制度,那也是道德建设 的组成部分。

具体讲到佛教的道德,就体现为佛教的清规和戒律。清规戒律缩到最 小的范围,就是五戒。五戒的内容很具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 妄语、不饮酒。一个人对于自身和他人所做的种种好事坏事,无非是这五 个方面的延伸。

所谓杀生,包括对人的伤害,以及对一切动物的无辜伤害,反此就是 不杀生。不杀生体现为对生命的珍重。彼此都是生命,只是人类暂时处于 主动地位;其它动物,飞禽走兽也具有生命,不过它是处于被动地位。动 物对自我的保护是本能的,只有人类对自身的保护才是一种自觉行为。所 以人类要学会尊重自己,我们在自觉保护自己的同时,应该想到其它生命 很可怜,只能依靠本能来保护自身的安全,我们人类有责任协助其它生命 都能获得安全。这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生命的形态对于每个个体生命来说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都是在轮回之 中。我们这辈子是人的生命形态,那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生中做了许多好事, 做了符合人类生命要求的善事,所以才暂时感得人类的生命。如果这一辈 子不懂得珍惜,经常对其它生命造成伤害,下一辈子也许我们这个人的生 命形态就失去了,以其它的生命形态出现在这个世间,原来自己加于其它 生命的伤害届时体现为人类对您的不尊重,使您遭到人类的种种迫害。就 这样,生命轮回在无始无终的彼此互相残害的悲剧中。我们今天知道了这 个道理,能够有所觉悟,就要非常自觉地尊重其它生命的安全和自由,就

像人类尊重自身的安全与自由一样。

佛教所说的五戒,都是从生命的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出发而制定,都 是从为了彼此的生命安全与自由提供方便和条件为出发点而制定的。

比如说不偷盗,是指对他人的财物不要窃取,不要不与而取。生命的 安全、生命的延续靠什么呢?靠物质财富。有物质财富,才有生命的安全 和生命的延续。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 互尊重,别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 富据为己有。那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比如说不邪淫。不邪淫就是指除了正当夫妻生活和夫妻关系以外,不 要有婚外关系。遵守不邪淫戒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尊严、 家庭幸福、子女正常成长的一种尊重。如果有了不正当的婚外关系,虽然 也会有一时的某种满足,实际上在自己那种刹那间的满足中,不知道包括 着多少人的痛苦在内。最直接地,就是彼此的家庭关系受到损害、受到破 坏。由此可见,佛教的这些戒律很实在、很实际、很实用。

第四条是不妄语。包括不骂人(恶口),不挑拨是非(两舌),不低级 下流的话(绮语),不说无中生有的话(妄言)。不妄语戒是和谐的、良好 的人际关系的保证。人际关系好与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我们 的言语。佛教把言语称为口业。由于口德不好,口业不清净,就会有意无 意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与恶化。不妄语这一条戒,对于搞好人际关系, 促进企业和谐、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第五条是不饮酒。本来饮酒这件事国家的法律并未禁止,佛教考虑到 酒能乱性,所以制定了不饮酒戒。因为饮酒过量,就很可能把上面四条戒

都毁犯了。由于酒后神志不清,容易造成对他人生命的伤害,容易导致与 他人的妻子或丈夫发生越轨的行为,或者说一些影响他人关系和谐的话。 所以,不饮酒这条戒,是为了保证杀、盗、淫、妄这四条戒能够守持清净 而制定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四条叫做性戒,意思是它本身的性 质不但佛法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在国法来说也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尽管国家的法律很多,真正归结到几点上,不会超过佛教五戒所指的 这些内容。所以佛教的五戒,是社会道德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人生修养 身心,落实信仰、因果和良心的基本准则。

我们在做人当中,能够按照“信仰、因果、良心、道德”这八个字要求自 己,我们就会有一个幸福、圆满、尊贵的人生;反之,我们人生的种种缺 陷、种种烦恼和痛苦,都是由于没有很好地落实这八个字而造成的。

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刚才我们讲了做人的八字方针:信心、因果、良心、道德,下面我想 讲一讲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做人与做事,应该是一体的,不可截然分开。做人就是做事,做事就 是做人,这样我们的人格才是完整的人格,才不是分裂的人格。我们有许 多的问题,有许多的社会缺陷,那就是由于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没有做人, 没有做好人;或者做人的时候没能用心做事,不能将诸多好的理念落实在 生活、工作和事业当中,造成单位、团体或者企业的种种缺陷。

把做人和做事紧密联系起来,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人做好 了,事也在其中。由此看来,做人是第一位的。所讲的做事的八字方针, 实际上还是讲的做人,是人格在做事当中的不断升华与圆满。无论是感恩、

包容、分享还是结缘,都是要人去落实。人在做事中以何种理念、何种心 态从事每项具体工作,至关重要。

做事的八字方针是做人的八字方针,做人的八字方针也是做事的八字 方针,虽然侧重各有不同,本质都是要求人格修养的完善与圆满。人格圆 满的极致,用儒家的话来说,是成圣成贤。所谓圣贤,无非是人格修养达 到了纯善无恶的境界。用佛家的观点来说,人格修养圆满了,那就是成佛 作祖。佛祖无非是人格最超越、最圆满的觉悟者。

一、感恩

人生在世,接受了来自国家、来自社会、来自师长、来自父母的种种 恩惠,如果我们把生命存在的各种关系都排除掉,我们的个体生命在哪里 呢?我们的个体生命能否存在呢?可以说,离开种种因缘条件,我们个体 的生命连一秒钟都不能存在。人与人之间相互感恩,就是我们时时刻刻要 对自身以外的种种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 感激的心态。因为人们彼此为对方的存在提供了条件,提供了服务,提供 了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有感恩对方、感激对方的心态和行为,我们的家 庭就能够和睦,我们的社会就能够团结,我们的企业就能够和谐、能够兴 旺发达,我们的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

社会有种种不圆满,有种种缺陷,这些缺陷来自何处呢?就其根本原 因,都是在不断突出自我意识,不断扩大自我权威,企图使个体生命意识 成为生活的主导、社会的主导、人际关系的主导,不顾他人的利益,不顾 他人的尊严,不顾他人的存在,造成种种矛盾。盲目扩大自我意识是一切 关系恶化、社会不稳定、国家不祥和、世界不和平的根本原因。

扩大自我意识的行为有的是本能的,有的是自觉的。有些人并不晓得 什么叫扩大自我意识,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如果用一个学术化的名词来定 位,那也是由自我意识不断扩张而产生不和谐的言论和行为。在有些社会 团体和社会成员里面,扩张自我意识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不是自发性的, 他的一切言行,都是为了扩张自我意识。在其扩张自我意识的背后,有一 个个体利益高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自我利益高于他人利 益的思想观念作为出发点。一个思想、一个主义,都是以某种利益为出发 点的。

当然,人生不能没有利益。应该怎么来定位利益,怎么取得和保护利 益?应该是在合情合理的环境中,使自他利益都受到尊重和保护。这样, 人类才有和谐的生存环境。如果每一个人都只是不断扩充自我利益,必然 会产生利益冲突。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感恩,团体中的每一个人 都知道感恩,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感恩,在相互感恩中,彼此的利益 就能够得到合理合法的保护。

感恩的思想,既是社会责任的落实和体现,也是人生在世的应有之义。 为什么呢?不管是穷人还富人,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官权贵,都不是孤 立的存在,都是在众人的相互作用、相互成就下,才有个人的地位、个人 的财富、个人的官位。当官的没有群众,他就是光杆司令,管谁呢?他的 权威在何处发挥呢?当老板的没有群众,老板从哪里来,财富从哪里来? 财富是你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老百姓不能没 有当官的。当官的必然是少数人,要具备当官的能力才干、道德文章,不 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可能。我们员工不能没有老板,没有老板企业做不起来,

没有老板运用他的智慧发展生产、出谋划策、占领市场、利用资源,我们 一般人没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老百姓、普通的人,要感恩为 我们服务的长官,要感恩为我们提供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老板。彼此相 互感恩,知道员工没有老板不行,老百姓没有当官的不行;老板知道没有 员工企业发展不起来,当官的知道没有老百姓的积极支持,施政方针无法 落实,一切工作无人配合。只有相互感恩,一切事情才能顺理成章,和谐 发展。

有感恩的思想,才会知道我们有社会责任。因为感恩的面很宽广,除 了自己以外,所有的生命存在,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们感恩的对象。我们要 永远的感恩、无尽的感恩;我们要积极工作,努力创造财富,为自身生活 条件的改善、为所有人的生活环境的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生命 的意义所在。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 的落实。

佛教认为感恩最主要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感恩父母、感恩所有的人、 感恩国家、感恩三宝。

感恩所有的人,佛教是说感恩众生,感恩所有的生命个体。没有所有 的生命个体,也就没有我们自己。一只蚂蚁、一只蚊虫、一只蟑螂、一只 老鼠,看起来这些生命的存在,对于我们人的个体生命的存在无关重要, 而实际上,生命是纵横交错的锁链,生命的链条无论缺少哪一个环节,整 个链条都受到破坏。一只蚂蚁没有了似乎可以忽略不计,所有的蚂蚁没有 了就不行;一只老鼠没有了可以,所有的老鼠都没有了不可以。生命需要 平衡,需要和谐,对于所有的生命,我们都应该承认它存在的价值,承认

它对我们人类乃至个人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所以我们要感恩一切众生。

感恩国家。没有国家的强大,没有包括法院、军队、警察、政府等在 内的国家机器对我们的保护,我们就没有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我们之 所以还能够平安地生活与工作,就是由于国家机器时时刻刻在起作用,时 时刻刻在保护着我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我们老百姓,时时刻刻要对国 家抱有一种感恩之心。

最后我们还要感恩三宝。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感恩三宝的意 思什么呢?佛陀是一位觉者,他为我们人类做出了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 榜样,成为我们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表率,使我们人类的生存有了真实 的目标,所以我们要感恩佛陀。我们要感恩法。法就是真理,人类没有真 理,就等于没有光明。真理就是智慧,人类没有智慧,就会迷失方向。我 们要感恩僧宝。僧宝是包括我们所说的菩萨、罗汉在内的佛教僧团。我们 要感恩所有称为僧宝的菩萨、罗汉,他们为我们人类的究竟觉悟做出了榜 样,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达成究竟的觉悟。

所谓感恩三宝,就是要从人类最高的表率出发,从人类最高的智慧出 发,从人类最友好、最靠得住的朋友出发,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三宝属于信仰的范畴;感恩国家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感恩众 生是对生命相依共存关系的认同与尊重;感恩父母就是要感恩父母的辛勤 养育与呵护。这四个方面的感恩,包括了我们个体生命对所有生命环境所 抱有的友好、尊重和包容的态度。能够做到这样,就是我们人生道德的落 实,社会责任的落实。

二、包容

我们做人最朴实、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就是包容。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事业当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声 音、不同的利益要求。我们采取什么态度?是包容还是排斥?要求得各种 意见的完全统一,不但是在家庭不中桶,在社会不可能,在企业不可能, 在国家也不可能。只要这些意见、想法、做法不致于影响一个团体的相对 稳定,并且保持向前发展的趋势,这些不同的意见,只有相互地尊重和包 容,才是最好的处理办法。求其在同,存其小异,就能够和谐和平地共处。

对于各种不同的意见,都要想到,任何一个团体,都是在一定的条件 下生存发展的,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约束自己,不要使自己的行为和主张损 害了团体、家庭或者企业的发展。每个人都自觉地约束自己,就会为企业 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家庭的和睦共处,创造最好有利的条件。

所谓包容,一方面是指我们以什么心态对待不同的意见和利益;一方 面是指我们如何使自己的心态、思想、主张、利益与生存的具体环境保持 大体上的一致,不要使我们所处团体的发展和前进受到妨碍。能够这样, 变能够真正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使我们包容的理念,在相互地体谅与尊 重下得到落实。

三、分享

我们有了成就,是独享还是分享?我们有了荣誉,是独享还是分享? 一切的成就,都是都大众的成就。我有四句话:“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 众成就,大众分享。”我提出的这“四大方针”,被海南航空公司借用,成为 他们企业文化的理念。这四句话,我本来是把它作为寺院管理的运作理念 而提出的。作为一个寺院,应该怎样对待来到寺院的每一个人、怎样对待

住在寺院的每一个人、怎样对待我们在工作上暂时取得的一点点成就?有 感于此,我提出此“四大方针”。

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一切都是大众的作用、 大众的努力,有了大众的辛勤参与,才能获得一定的财富、一定的荣誉、 一定的成就。一定要把这些成就和荣誉从精神到物质都归功于大众,与大 众分享,这才是一个做大事业的人,应有的心态。这才是我们从事管理工 作的人应有的心态。

如果把所有的成就和荣誉都归为自己,把挫折和失误都归咎于大众, 这个企业就会失去凝聚力,就会失去清和力。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寺院 同样如此,小到一个家庭还是这样。所以要有分享的心态。

四、结缘

结缘就有缘。我们今天此一会,就是结缘而来。先是与德隆集团的老 总结了缘,今天又与七八十位德隆的中层骨干结缘,这个因缘不可思议。

所谓结缘,就要是排除可能造成失误的因素,培养调动有利于事业发 展的积极因素。总而言之,结缘就是不断地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排除不利 条件。

从我们佛教徒的角度来说,我常说结四缘: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 结佛缘。对于我们普通人士来说,结人缘、结善缘非常重要。有人缘有善 缘,我们事业的成就就有条件。如果再加上法缘,就是与智慧结缘;佛缘 就是觉者、圣者结缘。那不但事业会成就,我们的人格也会圆满。结缘有 缘,不结缘就缺缘。一切万法因缘所生,缘聚则生,聚散则灭。结缘非常 重要。

我也曾经用四句话来总结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理念。就是:以 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以结缘 的心成就事业。

面对世界,就是要面对天地万物。怎么样来面对天地万物?以感恩的 心,不要以索取的心。以感恩的心来面对,一切都在其中。以索取的心来 面对,得到那一点点之后,什么也就没有了。你想仅仅只是索取,仅此一 次而已。

事业是怎么成就起来的?就是在不断地结人缘、结善缘当中成就的。 就是在不断创造有利因素,不断排除消极因素当中成就的。

今天能够有此机会与德隆集团的各位结缘,我感到很高兴。上面讲到 的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希望提供给各位一个参考。谢谢!

 

 


{返回 净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特色
下一篇: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在家学佛方便谈
 第三届禅七开示 佛法住持世间的因缘
 和谐从我做起
 皈依法座
 己卯年柏林禅寺冬季禅七开示
 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的境界与悟后保任
 人生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
 第三届禅七开示 延续慧命的严肃性
 人生直指 (净慧老和尚回答疑问)
 赵州柏林禅寺龙年吉祥上堂法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究竟什么是禅[栏目:禅宗文集]
 乐观地面对人生[栏目:邹相美文]
 于“见修成正比”与“见比天高,行比海低”,应如何理解才互不相违?[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不赞邪盛[栏目:佛教与拜拜·圣开法师]
 一五一、超度亡者感应录[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维摩诘经》要义概述[栏目:理净法师]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再略评[栏目:太虚法师]
 佛教是东方文明的特质[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金刚精要引导文讲记[栏目: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走在回家路上[栏目:禅林衲子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