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之探究—一 海涛 辑
1.有二种人远离佛法,非佛弟子,永失佛法:一者、说色乃至涅槃有真实性;二者、不信世流布性。如是二人不任受持菩萨禁戒。
2.如其受者,受者不得,师则有罪。何故不得?诽谤实法、着非法故。是故虽受,终不得戒。若不得戒,云何得名在此法中为佛弟子?是故名为远离佛法。
3.菩萨戒者非口所得,心、口和合,然后乃获。是二种人都无实心,云何可得?
4.若于色中妄生计着,于佛法中则为永失。若不信色是流布者,是则名为谤一切法,是人则为永失佛法。是故不可宣说若有、若无。何以故?
5.如因五阴则有我、人、众生、士夫。若无五阴如是等名何由流布?色亦如是,以有色故则有种种,名字流布。真实之法无有流布,离真实法亦无流布。
6.愚痴之人说诸法空则得大罪,若有说言大乘经中一切法空亦得大罪,不能善解大乘经义,生憍慢心,言我善解,随其自心妄想思惟,为人广说亦得大罪。
7.若言一切诸法性无,云何得有,流布于世,亦得大罪。何以故?谤一切法故,谤一切法者即是外道富兰那等真弟子也。
8.富兰那谓诸法性无,而佛法中亦有亦无。若有人说一切法空,当知是人不中共住、共语、论议、布萨、说戒,若与共住,乃至说戒,则得大罪。何以故?不解空义故,是人不能自利、利他。
9.生我见者,不至三恶;不解空义,为人广说,当知是人必到阿鼻。有我见者,不谤三宝;妄说空者,诽谤三宝。
10.说有我者,不诳众生,不谤实性,不妨法性,不妨众生,获得解脱,不教他人毁犯禁戒;不解空者,谤一切法,不解实性,不解法性,妨于解脱,与多众生作恶知识,自不持戒,教人毁禁,常乐宣说无作、无受,令多众生增长地狱。以是义故,名为远离无上佛法。
空之探究—二 海涛 辑
1.是故大乘经说:若不解空,甚于痴人。何以故?愚痴之人说色是我,至识是我。有我见者,不坏佛法;不解空义,永坏佛法,破失灭没。
2.云何名为不解空义?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信受空,不解于空,不解于法,是则名为不解空义。何以故?说一切法,本性自空无因缘空,说一切法亦无处所。若无处所云何名空,是名不解空。
3.云何名为真解空义?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一切法中无有性故,是名为空,法亦不空是名解空,如是解者不妨于义,不谤三宝,是名正解无有错谬。
4.云何正解?如色说色乃至涅槃,分别无有种种相性,是名色空,以色真实流布于世,是名不空。
5.以是义故,说色一法亦有亦无,解是二故亦法亦空,终不于中妄生计着,是名真解空义。
6.得大自在菩萨摩诃萨成就五事:
一者、心得寂静;二者、了知世事及出世事;
三者、为众生故,处在生死心不愁恼;四者、了知如来甚深秘藏;
五者、菩提之心无能坏者。
7.菩萨何故心得寂静?
一、能破现在众生烦恼故,心得寂静。
二、为调众生得佛法故,了知世事及出世事。
三、为令众生得利根故,乐处生死,心不愁恼。
四、有令众生破坏疑心,受持、读诵、了知如来甚深秘义。法说非法、能灭佛法、污辱佛法、犯说非犯、受畜八种不净之物,为摈如是诸恶人故,受持、解说如来秘密甚深之义。
五、虽知外道微细书论,解其义趣,终不破坏菩提之心。如是五事摄取菩萨菩提之事,亦名五事,亦名五功德。
8.何等名为菩提之事?能自利益,调伏众生,受持佛法,不破菩萨所修禁戒,菩提之心终不倾动,勤修精进,坏邪见等,说三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