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解脱后的心境(慧律)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98

解脱后的心境

慧律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
  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解脱、自在。现在,依据经论的记载,略为描述解脱后的心境。
  俗话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普通人总是被是非、得失、利害所围绕,一天到晚感到莫名其妙的压力,展现在脸上都是满面愁容。
  解脱者则深知世间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他了解执取人生的现象为实有,根本是种错觉,所以能够“安贫乐道,随遇而安”,在面对生活的顺逆境界,自然知道“人生如戏”,随缘尽力扮好自己的角色。
  因此,解脱者的心境是坦荡荡、不忧不悔的。对于已经做过的事情,不起追悔;面对未来,也不会忧心忡忡。一切都只是行所当行、受所当受;称得上是真正的“心安理得”。
  达到心灵超越的人,不再为世间的各种学说、主义感到迷惑。
  由于解脱者彻见宇宙人生的实相,拥有真知灼见。从内心中流露出绝对的自信,无疑无惑。不再被别人的见解所动摇,即使是魔王化做佛菩萨现身,告诉他过去所教导的佛理是错误的,他也不会有丝毫的疑念。
  悟道者不会为利、衰、苦、乐、称、讥、毁、誉八风所吹动。凡夫遇到境界时,立刻生起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悟道者早已远离文字相、语言相、心缘相;对于任何顺逆境界毫不动心。甚至到了生死关头,都还能保持宁静而安详自在的心境,不为死苦所烦扰。
  最后,一个解脱者所证悟的境界,不会忘却或退失。并且,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直接而明确地呈现自己的悟境。
  曾经有个参禅悟道的人,师父为了考验他是否真正彻悟,于是趁他熟睡时,掐住他的喉咙。此人一醒,立即不假思索,对答如流,这就是对体证的境界不忘失。
  解脱者的心境虽然相同,但是,由于个性的差异,以致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范。譬如有的达到解脱后,在为人处世上,则表现出谨严拔俗的风格。也有的证悟后,流露出与悟前不同的样貌。大体来说,贪行人解脱后是和光同尘;嗔行人是严谨不群;慢行人则是勇于负责。

摘自《慧律法雨》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法与外道(盛噶仁波切)
下一篇:欢喜心的力量(道证)
 生活禅的生命力(愚子)
 九品往生和净业三福(王永元)
 劝君常存“不动心”(黄总舜)
 略说修学菩提心(越尘)
 对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恩(济群法师)
 人生问题之解决(太虚大师)
 培养合格僧才 信仰道风是关键——在寒山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智海)..
 学佛真好(胡蕴凡)
 最平常的人最富有(徐世伟)
 怎么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栖白[栏目:僧诗句集]
 不是修得很精进,只是念念咒语,算是佛法修行吗?有功德吗?[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五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一心一意[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