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解脱后的心境(慧律)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2

解脱后的心境

慧律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著,摆脱身心的桎梏。
  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解脱、自在。现在,依据经论的记载,略为描述解脱后的心境。
  俗话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普通人总是被是非、得失、利害所围绕,一天到晚感到莫名其妙的压力,展现在脸上都是满面愁容。
  解脱者则深知世间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他了解执取人生的现象为实有,根本是种错觉,所以能够“安贫乐道,随遇而安”,在面对生活的顺逆境界,自然知道“人生如戏”,随缘尽力扮好自己的角色。
  因此,解脱者的心境是坦荡荡、不忧不悔的。对于已经做过的事情,不起追悔;面对未来,也不会忧心忡忡。一切都只是行所当行、受所当受;称得上是真正的“心安理得”。
  达到心灵超越的人,不再为世间的各种学说、主义感到迷惑。
  由于解脱者彻见宇宙人生的实相,拥有真知灼见。从内心中流露出绝对的自信,无疑无惑。不再被别人的见解所动摇,即使是魔王化做佛菩萨现身,告诉他过去所教导的佛理是错误的,他也不会有丝毫的疑念。
  悟道者不会为利、衰、苦、乐、称、讥、毁、誉八风所吹动。凡夫遇到境界时,立刻生起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悟道者早已远离文字相、语言相、心缘相;对于任何顺逆境界毫不动心。甚至到了生死关头,都还能保持宁静而安详自在的心境,不为死苦所烦扰。
  最后,一个解脱者所证悟的境界,不会忘却或退失。并且,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直接而明确地呈现自己的悟境。
  曾经有个参禅悟道的人,师父为了考验他是否真正彻悟,于是趁他熟睡时,掐住他的喉咙。此人一醒,立即不假思索,对答如流,这就是对体证的境界不忘失。
  解脱者的心境虽然相同,但是,由于个性的差异,以致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范。譬如有的达到解脱后,在为人处世上,则表现出谨严拔俗的风格。也有的证悟后,流露出与悟前不同的样貌。大体来说,贪行人解脱后是和光同尘;嗔行人是严谨不群;慢行人则是勇于负责。

摘自《慧律法雨》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法与外道(盛噶仁波切)
下一篇:欢喜心的力量(道证)
 《金刚经》中的人生智慧
 循正道而竞争(杨赞儒)
 四次大结集与佛教文化的发展(李海峰)
 怨恨的本质(水莲)
 一个税务局公务员的办公室弘法之路
 在家奉佛的李煜(许程明)
 持念佛号的寓意(和锦棠)
 藏慧法师访谈
 印光法师的儒释一贯思想(继平)
 修心法语--护身恶行偈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慎独)[栏目:持戒]
 致觉知者 Chapter Two 第二章 SO OPEN UP THE COVERED THING ..[栏目:致觉知者 The Insight Developing Teaching]
 第五十九回 第二个梦[栏目:自然的代价]
 颜琛苦读[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中观论颂讲记 悬论 二 略释中观 二 遮显[栏目: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
 幽静山林[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教言·金刚心语]
 修行与生活[栏目:东宝·仲巴仁波切]
 道济师与其独特的语录[栏目:林克智居士]
 以仁义礼智信安天立地 Use Humaneness, Righteousness, Propriet..[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