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字禅(云涛)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7

一字禅

云涛

   禅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千百年来,禅师在传授佛理、启发后学的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

  有人曾问省念禅师:

  “你传授禅学的方法是什么?”

  省念禅师回答:

  “一言截断千江口,万仞峰前始得悟。”

  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截断千条江流般的言谈,让学生在万丈险峰前悟得玄理。这一答语可说是形象地概括了历代禅师们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

  其一是“快刀斩乱麻”,亦即一言断流。典型代表是云门“一字禅”,或叫“一字关”。

  云门的文偃禅师接引学人时,常常只用一个字或一句短语,世称“一字禅”。如有人问他:

  “什么是禅?”

  禅师回答:“是。”

  又问:“什么是道?”

  禅师答:“得。”

  有人问:“因父母不同意而不能出家,那么怎么样才能出家?”

  禅师答:“浅。”

  又问:“此话怎讲?学人不领会。”

  禅师答:“深。”

  这便是云门禅师的“一字禅”——当机立断,用简短的词语,干脆利落地截断一切纠缠。也许问法者一时会摸不着头脑,但禅师的目的就是要僧徒们于混沌尊辨之中峰回路转,从而开启省悟之门。

  其二是逼人险境,亦即峰前悟道。

  慧清禅师曾经问僧众:

  “学禅好比有人行路,忽然遇到这种情况:前面是万丈深坑,背后是野火逼近,两边则是荆棘丛林。如果向前走,就掉下深坑;如果往后退。就被野火烧身;如果转向两侧,又被荆棘挡路。这时候,怎样才能避免灾祸?”

  这是一种把学人逼向进退不得,左右为难的绝境,然后使他们在性命攸关,生死格搏之际猛然惊醒,从而领悟“出身之路”的学禅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与激发僧徒的思路和领悟力。

  另一位义青禅师,也采用类似的教学法。他向僧徒们发问:

  “诸位来到我这里,如果前进就落在天魔之手,如果后退就陷入饿鬼之口,如果不进不退,又将沉溺在死水中,诸位,此时怎样才能得到安稳呢?”

  这真是一个“无机可转,无路可通”的大难题!诸位僧人苦思冥想而不得要领,禅堂上一片静默。禅师见状,微微一笑,点化说:

  “任凭你三尺大雪。压不住一寸灵松。”

  义青禅师说得多好啊!——天无绝人之路,就看你的机灵聪慧了。

  为了让僧徒进一步理解什么叫“困境中顿悟,急难中生智”,法演禅师给学人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个专以偷盗为生的人,听儿子说也想学门手艺养家谋生,很是高兴。一天晚上,老贼人把儿子带到一个富翁家,挖了墙洞潜入屋内。贼人用万能钥匙打开大柜,叫儿子进柜窃取衣物。儿子刚进去,贼人就关上柜门,上了锁,随后又故意在屋内敲击作响,让富翁家人惊觉,自己却出洞溜回家睡觉去了。那个被反锁在柜子里的儿子急得要命,一时“急中生智”,学起鼠咬的声音。富翁家的人听到后,叫女婢拿灯开柜。柜子一开,他吹灭油灯,跳出柜子,推倒女婢,夺路便逃。家人随后追赶,眼看就要追上,贼儿忽见前面有口井,遂将巨石推落井中,发出轰然声响。追赶者以为贼儿落入井中,便向井内探照搜索。贼儿乘机抄小路奔回家中,见了父亲,连声埋怨道:“你怎么把我反锁在柜里,自己却溜走了?”贼父说:“你且别问傻话,先说说你是怎么逃出来的。”儿子照实说了一遍,其父听后,捋捋髯须,满意地点头微笑说:“这么说来,你毕业了!”

  故事讲完了,法演禅师接着说:“这个,就是我这里的禅。”

  听了这则故事,再回头看看义青禅师所说的“任凭你三尺大雪,压不住一寸灵松”,必定有所领悟了吧。

  上面所说的,只是禅宗常见的教学法。由于每个禅师的个性、风格不同,因此,他们接引、启发僧徒的方法,也就形形色色,各具特点。例如,倘有人向临济义玄禅师请教禅理,临济禅师便会以吓人一跳的吆喝来示机;而倘若有人向德山宣鉴禅师讨教的话,他往往抡起木棒就打。世称“临济喝,德山棒”。表面看来,这种教学法似有“简单粗暴”之嫌,然而,临济之一喝,意在如迅雷利剑,截断你心中的葛藤,使你从迷失中觉醒过来,做自己的主人,独立地实现自己的意愿。至于德山之一棒,也无非是要一槌打醒你的纷乱心思和虚妄想法这种独特的教学法,常会产生特殊的意外的效果,使一些钻入牛角尖中的痴愚僧徒,于猛然一惊之中,心智豁然开窍。

  以现代人的目光去审视上述种种禅宗教学法,确实有点“稀奇古怪”,自然不宜照搬照学。但假如换个角度去看看去想想的话,是不是也有可借鉴之处呢?

  譬如说吧,现在我们讲学问讲道理的时候,倘若讲得太多,太深,太玄,太全的话,很可能事与愿违: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愈说我反而愈糊涂了。如果学学“一字禅”的精神。大刀阔斧地来个删繁就简,直指问题的主旨核心,让学生迅速领悟关键之处,恐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吧。再譬如说,古代的禅师们不对僧徒进行“软心肠”教育,不把嚼烂的现成结论塞给学生吞咽,不让学生无所用心地悠然于“坦荡平川”之上,而是时时设疑,将他们逼入“险境”,促使他们另辟蹊径,穿越险峰,去攀登光辉的顶点,其结果便是学生们变得更坚强更富男子气概。这些方法不都是禅宗教学带给我们的启示吗?

摘自《上海佛教》2006年第2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好花不择处
下一篇:何修习不执著(佛史)
 “法眼宗”和延寿大师(车如舜)
 静坐与禅定(徐恒志)
 修行人为何要少语和止语
 慈悲对象(乐根)
 关于爱情(露意丝茜)
 对话一:佛教复兴靠什么
 培养合格僧才 信仰道风是关键——在寒山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智海)..
 澄观对慧苑的批驳(韩焕忠)
 风雪衡山(多吉)
 寒山历史角色的转变及当前的走向(张君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43.性灵的生活(一)[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佛法是生活、是做人[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中国佛教史观的形成与佛教史学的建立(宋道发)[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楞伽妙谛印禅心——论《楞枷经》对禅思禅偈的影响[栏目:吴言生教授]
 人人皆可成圣贤[栏目:净空法师]
 如何控制起心动念?[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我心里要放众生进来,我放众生的什么?喜怒哀乐?[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平常心 Normality - 第二阶段:对治自心修习阶段 (或看念头(心)修习阶段) WORKIN..[栏目:平常心 Normality]
 到三善道是去旅游观光的[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身贫道不贫[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