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 无我”与“当下”的语境(张坚心)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55

“ 无我”与“当下”的语境 

张坚心

  佛教常言“无我”和“当下”二词。

  查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无我”的解释如下:  “术语,梵语AnaLman,又云非我。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为我,于人身执有此,谓之人我,于法执有此,谓之法我,于自己执有此,谓之自我,于他执有此,谓之他我。然人身者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总为因缘生,亦无常一之我体,既无人我,无法我,则无自我他我,不待言矣。如此毕竟无有我,是究竟之真理也。”“当下”简单地说指即时即刻,就是眼下这一时刻。

  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并不想对这其中的教理法相作深入的探讨。个人认为,这是佛教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正确的理解这两个词的内涵,可以对我们人生有重要的帮助,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使我们走上充满光明的人生之路。其二,这两个概念看似矛盾,实际不悖,只要能深刻地理解它们,完全可以融会贯通,浑然一体,作用于我们的健康人生。

  “无我”的博大。

  “无我”一词,绝大多数人只认其字,却并不知其真正的内涵。无我乃究竟之真理,恰恰包含着正确人生不可或缺的意义。对它没有深刻的认识,就会不知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人生也就会迷失在一些虚幻的表相上。

  每个人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骨肉的人,怎么会有“无我”一说呢?这要从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上来理解。从根本上来说,宇宙万物包括日月星辰、地球人类,所有的物质世界都是由微粒子,经过地水火风这几种元素和合构成。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因缘和合的道理,任何事物都将经由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最终“缘灭”。这就是大自然中一切事物的规律,有生有灭。同样,人当然也就有生、有死,这已不足为怪。

  人有生死,万物无常。“无我”的深刻体现在哪里呢?我们不同的人对此都会有着不同的感悟。感悟“无我”的真实,弄清事物的真相,在我看来,小到个人,大至国家世界,都会受益匪浅。

  我们生而为人,不仅仅是为求生存,而仅仅谋物质财富,而是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有崇高的精神性的。

  因为我们有别于动物,就不能像动物,只为谋己生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无我是一种境界。

  没有了自我这个中心,也就没有了小我自私的概念。我们才会舒展出作为人的灵性,生发出具有人性的光辉,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众生同体,大慈大悲的情怀。

  放眼我们现在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围绕着自我为中心,像蚂蚁似得汲汲奔走,团团转。像野兽似的霍霍争夺,寻扩张,贪婪得想攫取一切。结果私心泛滥,物欲横流,把人与人赖以生存的环境败坏,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糟蹋地灾难重重,千孔百疮。人们在一些冠冕堂皇的词语的掩饰下,一步步走向灭顶之灾。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浮世真相!

  面对这一切,只有无我的境界,才能拯救人类,也才能拯救那些忙碌的快要趴下的人。

  无我是这样一种境界:作为个人的自我存在是渺小局限的,人类全体人性向上向善升华的精神传递才是神圣伟大的。我们每个人只有承担起了这样的使命,才能显现出人的价值,也就是将小我融入进人类的大我,这就是无我的辽阔境界。

  “当下”的清明。

  “当下”是一个瞬间,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来,当下这一刻才是真实的存在。但是当下又转瞬即逝,立即又变成过去,不过,当下这刻毕竟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也就是说,每一个当下一刻才构成存在,然后一切又成过眼云烟,逝水如流了。换句话说,我们也只有留意关注好每一个当下的时刻,我们才能拥有了一个真实的存在。反之,我们不留意,不关注每一个当下,也就是空无一物了。更拥有不了一切。铁面无情就是这个道理。

  这时候,我们才领悟到佛教所一再告诫“活在当下”的清明了。

  综观当今世间:幼小的儿童,就已开始为今后的长大谋生而紧张的忙于学习各种技能,各种五花八门的少儿学习班便应运而生。少年、青年、甚至老年人都在为明天的美好生活而拼命奔波。“财富说英雄”、“爱拼才会赢”之类更使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成为了必然。

  一切都为了明天。当下呢?没人在意。

  可是我们只有实实在在的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也就过好了一生,做好了一生的事。人生的实质只在于每一天、每一刻的当下,如何度过这一过程。而决不是为期待结果而放弃了每一个当下的真实,谁又能够保证给你一个美好的明天呢?美好在哪里?明天在哪里?请仔细想一想。最终能有什么结果呢?没有一个人的结果会是两样的。

  这就是人作为人的灵魂的迷失之处,这才是人间无奈的穷途末路!

 摘自《显庆佛学》2007年2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句话的启示(释得中)
下一篇:理解出家
 寒山历史角色的转变及当前的走向(张君年)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竺摩)
 自省三则(刘先和)
 如何处贫居富(星云)
 一日沙门(马明博)
 佛教文化对王维诗歌的影响(远尘)
 何谓无诤三昧
 人生不如意如何消业
 缘起和人生观
 真谛的译经事业(肖太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儿女也要为自己[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一个“悔”字,两种“含义”[栏目:月悟法师]
 问23 为什么在禅修的第一阶段要以吸气来结束?要屏息多久?[栏目:宣隆内观禅修法问答]
 福德日记10月20日─做一个修心的人[栏目:福德日记]
 信因信果[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在佛教来说,男女结婚需要看日子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直指大印 第十五章 金刚萨埵净化禅修[栏目: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
 生活在禅中 八、无奇[栏目:夏绿蒂·净香·贝克]
 恭礼弥勒不败尊 慈心常与众生乐(2007年弥勒菩萨圣诞开示)[栏目:傅味琴居士]
 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才能达至幸福和得到之间的平衡?[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