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悟彻人生智慧的品格 品格的智慧(觉真法师)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65

悟彻人生智慧的品格 品格的智慧 

觉真法师

  这是我听来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云游四方的修道人,途中,捡到一颗珍奇的宝石,随手扔进他的背包中。一天,修道人遇到一个又饥又渴的旅行者。他打开他的背包,把食品分给那个饥饿的旅人。这人无意中看到那颗光芒四射的宝石,有些惊讶。修道人毫不犹豫地就将它送给了这个旅人。那人兴奋不已,这可是天上掉下的奇珍异宝,他口中直呼好运。

  但是,过了数日,那个旅人追了上来,找到修道者,并且恭恭敬敬地把宝石送还给他,对修道人说:“我不要这颗宝石了,我需要比这更贵重的——是什么思想和心愿,让你愿意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了我?请给我开示。

  比这宝石更珍贵的东西,不就是佛陀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么?佛经中说:“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慈大悲就是佛心。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就是佛陀向人类传扬的一份大智慧。为什么?因为慈悲是洞察万有缘起(彼此互相联系、互为条件)和万法本空(无常无我、放下我执)获得般若智慧的结果。只有慈悲,才真正体现人和人、和众生、和宇宙同为一体(同体大悲,众生平等),只有喜舍,才真正体现人对自私自利的鄙视和扬弃。只有慈悲喜舍,才最终体现了人类全体利益、整体利益的关怀与维护。只有维护了人类的整体利益,你的个人利益也才能真正得到维护和增上。慈悲喜舍,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上的调整与和谐。只有和谐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类才能得到快乐,得到自在,得到福德。般若是智慧,般若也是福德。

   现在,我们就看得更清楚,懂得更明白:慈,是给予,又不仅仅是给予;悲,是给予,又不仅仅是给予;喜,是给予,又不仅仅是给予;舍,是给予,又不仅仅是给予。难怪世界上那些大财团、大富豪、大善人、大功德主,他们都会拿出许多钱来投入慈善事业,回馈社会。那是什么?那是智慧。他们拿得越多,捐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将越多。“舍”去的是看得见的,“得”到的,也许你看不到。看不到的正是拿钱买不到的。所以,人们不要老想着“取”,而要懂得“舍”;不要老想得“益”,而要不怕“损”。“舍”是好事,“损”不可怕。施舍比接受更有福,更有智慧。牺牲自己,成就他人,无我无执,关怀众生。人的品格的完成,也是佛的慈悲心的完成,佛道的完成。近代高僧、先曾法祖太虚大师说得好:

   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现实。

   慈悲的基础是般若,般若的实践是慈悲。

     慈悲喜舍——智慧的品格,品格的智慧。

摘自《法海》2004年总第77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他不是我(曹进东)
下一篇:梦的是什么(顿辉)
 低头便见水中天(一钵云水)
 可以预约的正觉道场——《楞严经·清净明诲章》蠡测(释宏济)
 无用的石头(释见介)
 佯狂济世一颠僧(姚展雄)
 佛教故事五则(佛蕊)
 我们应当向菩萨学习什么(空然)
 清净慈悲 以戒为师——对宗教迷信及现代佛教传播的思考(徐瑾)
 把握当下(存润)
 诺言让我走进了佛的世界(盖信)
 我的母亲(道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觉悟之路》第二十三章 佛陀怎样看待创世主—上帝[栏目:那烂陀长老]
 身苦与心苦[栏目:明法尊者]
 Who is Amitabha?[栏目:The Corpus of Pure Land]
 吃素后怎么体质变差[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五、克服恐惧 老虎洞[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