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级佛学教本 第六课 十八界
方伦居士 著
{返回 中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804

第六课 十八界


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 (1) 之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六识,名为十八界。

六根又名内六处,处是出生之义,谓出生六识之处,指六根缘六尘,生起六识故。亦名六入,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或根境均为识之所入苦。

根者能生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淆,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诸根皆有浮尘与胜义之别。浮尘根亦名扶尘根,四大所成,虚假不实,故名浮,昏翳真性,故名尘。扶尘者:谓此尘能扶助胜义根也。此浮尘根,即是六根表见于外的器官 (2)。胜义根,又名净色根,此根以净色为性,虽不可见,然诸根各依其增上胜力,照境发识,以成根用。故此浮尘与胜义二根,须相互为用,才能发生功效。如眼根以色为境,净色为性而能见,耳根以声为境,净色为性而能闻,余可类推。

六尘又名外六处,尘者染污义,谓能染污情识,使真性不能显发也。亦名六境,谓六根所缘之境也。其中何根缘何境?亦皆有其范围,如眼根只能缘色境,而不能缘声、香、等境,余可类推。

六根各有其界限,名眼根界,乃至意根界,六尘亦各有其界限,名色尘界,乃至法尘界。六识亦各有其界限,名眼识界乃至意识界,合三六成十八界,各不相越。此中因根对尘,中间发识以分别之,如眼为能发,眼识为所发,色尘为助发,眼根如是,余根可以例此。每一根的根境识三者,必须同时具备,才会发生效用,其关系有如左表。然此系简言之,若语其详,则眼须具备九缘 (3),耳须八缘 (4),鼻舌身三,均须七缘 (5) 意须五缘 (6),才能发生作用。

【注释】

(1) 法尘为意根所缘之境,意根对前五根所缘境界,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吾人日常动作,虽已过寺,而前尘影事,忆念不忘,即法尘之作用也。

(2) 经云:眼如葡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如 幽室见。

(3) 一明缘,谓光线。二空缘,谓空间。三根缘,谓六根,无根则识无所依。四境缘,谓色声香味触五境,无境则识无由发。五作意缘,即遍行五心所中的作意,谓根与境对,便能觉察,使意识即起分别。六分别依缘,即依第六意识而有分别。七染净依缘,此指第七末那识,谓一切染净诸法,皆依此识而转。若六识依六尘起诸惑业,则转此烦恼染法,归入第八识而成有漏。若六识修行慧业,则转道品净法,归于第八识而成无漏。八根本依缘,所谓根本者,即指第八阿赖耶识,谓第八识为诸识根本。眼等六识,依第八识相分而得生故。九种子依缘,即眼等八种识的种子。谓眼识依眼种子,而能见色;耳识依耳根种子,而能闻声;乃至意识依意根种子,而能分别;末那识依染净种子,而能相续;阿赖耶识,依含藏种子,而能出生诸法。眼识须全具此九缘乃得生。

(4) 耳根虽在暗处亦能闻,故耳识不须明缘,但八缘即能生识。
(5) 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皆根与尘相合,乃有知觉,而且明暗无关系,故不须空明二缘,但具七缘,即能生识。

(6) 第六识在九缘中,不须明、空、分别依、染净依、四缘,仅需五缘,即能生识。

【习题】

(一) 写出:一、六根,二、六尘,三、六识。
(二) 解释内六处及六入的意义。
(三) 浮尘根怎么解释?是什么东西?何谓胜义根?
(四) 浮尘与胜义二根,须相互为用,才能发生功效,试举一个例看。
(五) 解释六尘和六境的义义。


{返回 中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级佛学教本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下一篇:中级佛学教本 第五课 三苦八苦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 (二)
 中级佛学教本 第十四课 大乘修道的过程
 中级佛学教本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 杂阿含经 (1)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二课 佛经的传译 (一)
 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一课 佛法初入中国及释道的比试
 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四课 佛经的传译 (三)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中级佛学教本 第廿五、廿六、廿七课综合指要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菩萨行论》第28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五一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无量寿经讲记 三辈往生 第二四[栏目:净空法师]
 参禅要克服痛关 In Chan Meditation, We Must Pass Through t..[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欢喜[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缘起——弥陀给我们一个果地觉的缘起[栏目:慈法法师]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三节 业力的形成与展现[栏目:庄春江居士]
 政治与宗教(南怀谨)[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04-042《莲宗法语》辑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安住在当下[栏目:万行法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