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是维持亚洲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力量
 
{返回 黄心川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82

佛教是维持亚洲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力量

黄心川

〔提要〕亚洲最重要的文化传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和发生在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的慈悲不杀、抑制个人贪欲,小我服从大我、和平共处等保证了社会安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因而成为维持亚洲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力量。

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后,东亚某些地区虽然还呈现出动荡不安的局面,但总的政治经济形势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在经济方面出现了“东亚的奇迹”。人们不禁要问:东亚经济的发展究竟与它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什么关系?有人认为在冷战以后,亚洲的民族宗教意识形态或者宗教的文明正在作为国家或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亚洲的价值观形成了使东亚社会实现经济繁荣、进步、公民关系和谐以及法律秩序的基础。亚洲最重要的文化传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和发生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在东北亚地区进入近代以后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虽然不能说完全融合了起来,但已形成混合的基础。从印度南传的小乘佛教对东南亚地区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总之,佛教对亚洲地区的社会结构与功能、价值系统、伦理道德思想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佛教理论中最重要和核心的思想是非暴力或不杀,和平构成了佛教实践主体的本质。梵文中SāNTI(和平)是爱好和平的印度人民和各宗教的共识。《奥义书》宣传“梵我一如”的思想,认为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大我”与“小我”的融合一体,“大我”和“小我”的辩证关系用在国家之间和国家与人民之间就是平等相处,圆融无碍。只有抑制了“小我”,文明才能得以顺利发展。印度婆罗门教和耆那教都宣传非暴力或不杀思想。佛教使之成为基本戒律之一。佛教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欲望所引起的,而人的欲望又是无止境的,于是才有了贪的行为,掠夺和战争是“贪”的具体表现。佛教教导人们不要去伤害生灵,要消灭自己的贪欲,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和平共处。佛教还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压迫,这些平等慈悲的思想构成了和平思想的基石。佛教的非暴力、和平有着自己的特点,它重视人的生命,正视人的存在,重视人的价值,这就激发了个人的潜在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和家庭之间、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了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能动作用。但必须指出:佛教的非暴力并不是毫无原则的滥用,在佛教的和平思想内涵中包括了慈悲不杀和惩罚恶人的二个方面,这也是佛教“不二法门”的具体运用。

佛教的慈悲不杀、抑制个人贪欲,小我服从大我、和平共处等保证了社会安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因而成为维持亚洲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力量。


{返回 黄心川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鸠摩罗什与中国民族文化论文集》序
下一篇:法显大师与改革开放精神
 “三教合一”在我国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序二
 当代中韩佛教天台宗研究的前顾与后瞻
 印度瑜伽与少林武功
 《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一
 瑜伽行派简介
 佛教史上的大成者——祖师
 中观派简介
 法显《佛国记》所载印度超日王时期佛教盛衰情况考析
 开展四川佛教研究的意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棒喝截流 二、棒喝截流——理性和认识的断头台[栏目:冯学成居士]
 息肉医无效 诚诵神咒除[栏目:大悲咒感应事迹]
 病中杂记[栏目:煮云法师]
 东西[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佛教偶感[栏目:太虚法师]
 无常[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笑红尘(文彬)[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远离杀业——光明楼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略述《大品般若经》的神通思想(向学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比丘尼传 5 梁 禅林寺净秀尼[栏目:比丘尼传·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