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圆瑛大师和《楞严经》(妙年)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85

圆瑛大师和《楞严经》 

妙年 

  大师晚年号“楞严座主”,他对《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研究阐发在近代罕有人匹。《楞严经》为中国大乘佛教重要经典,“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其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大势至菩萨遵佛所嘱,将其最初发心证悟圆通,方便入三摩地的“念佛三昧”法门介绍出来。

  在《楞严经》里,释迦牟尼佛于楞严会上要诸菩萨大阿罗汉将自己最初发心证悟圆通的方法说出来,让阿难尊者及大众选择。提出报告的大菩萨、大阿罗汉有25位,大势至菩萨是第二十四位作报告的。他提出的“念佛三昧”法门也即是净土宗的根本基础,在这一章最后,大势至菩萨说道:“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大师在他所撰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中,对此这样讲解:“世人有谓念佛是口念,非也。即说意识心念,亦非也。能念之心,是不生灭,圆湛根性真心。”“……此念佛即第一决定义所云,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是也。”接着又讲了念佛人必具“三资粮”、“三慧”方为归净土的条件。如果说大师在1913年时从阅读永明、莲池两位祖师著作中,启发了对净土宗的信心,那么在他长期持续不断地钻研《楞严经》,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获得了净土法门的源头,奠定了他禅净双修、栖心净土的坚实基础。大师出家后不久,即到常州天宁寺参学,听讲《楞严经》,其时才24岁。自此潜心刻苦研修《楞严经》8年,至1920年起在北京广济寺第一次开讲《楞严经》。此后毕生讲演此大经共13次,每讲一次都有新的发明。1940年开始撰写《楞严经讲义》,是年编成《楞严纲要》。1945年在上海圆明讲堂创办“楞严专宗学院”,在全国招收学僧32人,于该学院系统地讲授《楞严经》,白天讲经,晚上著述,还要投身繁冗的法务活动和社会活动。期间两度到南洋为抗日救国募捐、讲经。直至1951年才完成《楞严经讲义》,前后长达40余年。他在《楞严经讲义编竣口占》中曾写道:“楞严讲义令圆满,大法弘扬望后贤。”我们可以看到,大师在他40余年的钻研、阐发《楞严经》奥义的同时,也正是他大力弘扬净土、倡导念佛法门的时候,可以说两者是同步进行的。其中维系所在,除了上文所说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之外,也必定还有更深层次的丰富内涵,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掘、发现。

摘自《净土》2006年第5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怀海和尚(黄忏华)
下一篇:即心即佛(有马赖底)
 为什么要静坐
 身与心的关系(严耀中)
 今生来世,种因得果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弘一法师)
 康僧会解说禅教(正果)
 与法同住世间(阿姜·查)
 修行(方杞)
 孝在历史上的影响(周桂钿)
 虔诚拜佛的母亲(马永芳)
 对话三:佛教、寺院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破瓦法(三)[栏目:三想破瓦·达真堪布]
 我理想中的僧教育(济群)[栏目:佛教与教育]
 《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栏目:大寂尼师]
 饭菜里有荤腥,可以做简供吗?会不会对佛菩萨不恭敬?[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南山起云北山雨(刘旭峰)[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无住生心的菩提行[栏目:超定法师]
 The Seven Jewels[栏目:Buddhism for Children]
 禅坐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净土宗 壹、净土宗的形成与发展[栏目:净土宗简介]
 法相唯识学(洪修平、陈红兵)[栏目:唯识学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