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教相三意(江源)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70

教相三意 

江源

  天台宗认为,《法华经》与在其以前经典相异之处有三个方面,又称为三种教相。
  一、根性融不融相:天台宗认为,《法华经》以外教法,真实与方便混杂,听法众生根性有利、钝之分,因为程度不一,故不融。由於这种根性的差别,使得佛陀在说法之时分为三乘。众所周知,佛在说《法华经》时就有五千人退席,为什么要退席?就是不愿意听呀。由於这些人根本就是小乘根性,听说要让发菩提心,就会离席,他就是不融。这里所谓的融不融相就是大乘相。
  所以当这些人退席后,佛继续说《法华》,此时,众生素质齐一,无利、钝之分,故称融相,其教法亦悉是真实教法。
  二、化道始终不始终相:《法华》以外的教法,乃是应时随机之教法,故有许多法并非真意(不始终)。比如佛化导众生有时只说:“比丘呀!厌患生死,持守戒律,严密不犯,终究能得解脱,证阿罗汉;是所作皆办,不受后有。”
  有一些人听了就认为自己持戒精严,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那么已经没有什么可修的了。不知道自己还停留在化城呢。
  唯有《法华》教法,则是一贯三世有组织教法,以大乘法普度一切众生不受后有,这才是始终之法呀。
  三、师弟远近不远近相:《法华》以外的教法,认为释尊今世才始成佛,佛弟子亦今生始为佛弟子;然而《法华经》言,释尊过去久远时即已成佛,佛弟子亦于往昔即为佛弟子,故不可将佛陀及佛弟子,认为是今生开悟,始得教化视为真实。
  这一点我们也有这样体悟,为什么有些师父让你一见面就如见亲人一般,会泪流满面;而另一个让你一见面就觉得无缘,这是不是师弟远近不远近相?人际关系的有缘、无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决不是三言两语而说得清的。

摘自《台州佛教》2009年第3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手指非月(一行)
下一篇:隋唐的国立佛经译场(果仁)
 卖身的老妇人(证严上人)
 云山之农禅(闻一凡)
 法不孤起 仗境方生(黄炳寅)
 禅那(关大眠)
 学佛之路(华影法师)
 孤独的智慧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什么(悟圆)
 穷书生的传家宝(证严)
 恩欲报 怨欲忘(钟茂森)
 佛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亲见本尊,见到什么?[栏目:竹庆本乐仁波切]
 无教派分别[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佛教包含了大智慧,您能不能介绍一个增长智慧的方法?[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建设佛化家庭 娱乐篇[栏目:建设佛化家庭]
 身心言行[栏目: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幸福在哪里[栏目:慧语禅心]
 好话不可说尽[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五章 八正道[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九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或说空性非心境,非所知境,是否应理?[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